分享

不得不看!艾灸以后的好与坏

 康泰wjr图书馆 2018-12-31



  很多人质疑艾灸就是利用温热刺激局部,犹如烤火,没有传说的治疗效果。


  《黄帝内经》的《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灸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现在的各大电视节目也对艾灸疗法进行了大幅度的宣传:不能下床的重症肌无力病人,艾灸后可以下床走路,照顾自己;化疗后白细胞下降至600的卵巢癌患者,艾灸后白细胞升至正常。很多实际案例均说明了艾灸的医用疗效。



  但是有的人在做艾灸时为了追求效果,想着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病治好,觉得温度越高越好,距离穴位越近越好,最后的结果往往是灼伤了自己,甚至还受到感染。


  艾灸的温度越高,皮肤就会形成一个耐受反应,效果就不会太明显!再加上温度升高,皮肤毛孔会自动关闭,只是表面热,深处不热,艾性以及药性难以渗透。所以只是做无用功,或者效果很差很差。


  艾灸的目的在于加快经气的运行,以达到把病邪排走的效果。如果一直是表面热、表面烫,病邪更会往里走,即往内脏走。这样表面的病邪被赶走了,但身体内部却受伤了!


  “灸艾烫是有原因的”



  如果艾灸时感觉很烫,一定是哪儿出问题了:


  1、皮肤表面烫,可能是因为寒气太重了

  2、经络里面烫,可能是经络堵塞比较严重

  3、灸器选择和火力不适合你

  4、艾条的艾绒过于新鲜,不够陈,穿透力不够


  “灸艾和烤肉是有区别的”


  艾灸和烤肉的形式相似,本质却不一样!


  别以为艾灸只是简单的用艾条在穴位表面熏烤,它还注重一个透,穿透的透。


  艾灸产生的独特红外短波,能穿过皮肤、肌肉进入穴位、经络,具有超强的穿透性。而往往很多时候,我们艾灸感觉烫、没有效果,都是因为没有发挥艾条的穿透性。


  所以,不要把自己当肉烤!


  “得气才是关键”


  “灸之要,气至则有效。”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灸疗的要点,是通过艾灸某一个敏感的地方,并且这个地方发生了“感传”的现象,传到了其他地方去了,就是针灸所谓的“得气”了。如果发生了这种感觉,那么就算是“气至”,就是有效的。


  如果没有发生这个感觉,仅仅是下面的皮肤感到了“烧灼、烫痛”的感觉,就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


  “艾灸要有穿透力、后劲”


  灸也有久的意思,指的是火候:一个是指艾灸需用陈艾,才能得到它温和敦厚之气;再一个就是指艾灸需要时间,需要长久灸。


  新艾会比较躁烈,灸起来会感觉烫,所以能用作灸的艾,以陈年的为上品,最常见的就是三年陈艾。而陈艾对保存是有要求的,时间太长就容易坏掉了,保存不合格,也不行,都会影响效果。


  如果艾灸一离开皮肤,里面就没有热的感觉,这个也不行,就是后劲不足。所以,艾绒好不好,不仅要看穿透力,还要有后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