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杵能够磨成针吗?

 长白山6666 2018-12-31
文/汪金友 《 讽刺与幽默 》( 2018年09月14日   第 07 版)

  学了《铁杵磨针》课文后,一个小学生问老师:“铁杵真的可以磨成针吗?”老师回答:“是的,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小学生又问:“那需要多长时间?”老师拍了拍脑门,说:“可能需要几个月,也可能需要几年。”小学生不解:“如果把那铁杵卖了,不是可以买好多根针吗?何必自己天天在那里磨。又费工,又费力,还浪费资源。”老师无语。 

  如果今天看到一个老婆婆,坐在河边用铁杵磨针,无论小学生还是大学生,乡下人还是城里人,可能都会认为她智力不健全或神经错乱。因为每个人都明白,把铁杵卖给收废品的人,然后到小商店,可以买回一大包针。而且前前后后,用不了一个小时的时间。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最早见于宋代的《锦绣万花谷》。说四川省眉山市境内,有一座象耳山,那里有一个武氏岩,相传是李白看到老媪磨针的地方。原文为:白问:“何为?”媪曰:“欲作针耳。”白笑其拙,老媪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后来,这个故事又被《方舆胜览》和《山堂肆考》等书记载,一直流传至今。 

  我查了一下地图,眉山在成都至乐山的交通要道上,距离成都只有78公里。其中的象耳山,就在眉山近郊。即便李白那个时代,也不至于连一根针都买不到。再说,一个农村老太,随便就能找到一根铁杵,说明这个地方的工业,还是比较发达。 

  另外有人考证,家在江油的李白,少年时没有到眉州学习的记录。他自己没有讲过“铁杵磨针”的故事,他的好友李阳冰、魏颢等人,也没有此类的记述。据此可以推断,所谓老媪磨针,很可能是后人编造的段子。因为这个故事听起来很励志,也符合中华民族戒骄戒躁的传统价值观,所以就流传下来。 

  铁杵是可以磨成针的,但需要五个条件: 

  一是这根铁杵必须是一块好铁,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更不能太脆。硬了磨不动,软了会变弯,脆了容易断。 

  二是要有几块好磨石。开始的时候,是粗磨石。到后来,又要用细磨石。所有的磨石,不仅要有硬度,而且要有糙面。 

  三是要有稳定的收入。最好是有官家的俸禄,自己不用种地,不用干其它的活,只一门心思去磨针。 

  四是家里必须有多余的杵。那时的杵,是用来捣粮食或捶衣服的主要工具。如果家里只有一根杵,是不能拿去磨针的。 

  五是要有强壮的身体。磨杵是个力气活,又是在野外,可能腰酸,可能背痛,可能刮风,可能下雨,可能阳光暴晒,可能寒风劲吹。一般的老太太,肯定干不了。当然,这个故事的初衷,不是真的让人们像那个老太太一样,拿根铁杵去磨针。而是想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专心致志,坚持不懈。但无论市场经济的规律,还是生存竞争的现实,都已经证明,任何的人生之路,都不会像铁杵磨针那样简单。 

  不是每一种选择都需要坚持,不是每一种坚持都能够成功,不是每一种经验都可以复制,不是每一种努力都得到回报。人生成功的要素,除了能力、努力、毅力和激情之外,更重要的是找准奋斗的方向,找到适应的平台,发挥自己的长项,创造不凡的业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