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星星柴火到洁净之火

 diamond9 2018-12-31

  自从燧人氏钻木取火至今数千年,人类的生存发展始终与火息息相关。我常年蜗居农村,在我懵懂的印象中,农村人生火的方式,均以燃烧木柴为主,还有稻草、麦秸、竹子、松柴、杂草等,故称柴火。即使到了20世纪80年代,家家户户也还是以烧柴火的方式烧菜做饭。

  我大概6岁的时候,就不得不帮家里人做事,比如烧火做饭。舀点米,切些地瓜,用水泡洗,盖上锅盖,取柴烧火。那时候,我们烧饭的燃料,最常见的就是稻草,但稻草燃烧值低,产生的灰烬多,容易造成灶台堵塞;我们最喜欢的是竹片、麦秸、树枝等,因为它们耐烧。但不管烧何种柴火,因为热值低,做饭的过程就是浓烟滚滚、灰尘漫天的过程。有时,由于柴火比较潮湿,为了点上火,眼睛常被熏得“热泪盈眶”。每次做完饭,总是“满面灰尘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那时的生活确实非常艰难,啥东西都少,别说吃得食不果腹,穿得衣不蔽体,就连做饭用的柴火也是紧张得可怜。几乎每户人家都得为柴火发愁,然后煞费苦心到处捡拾柴火,于是,捡拾柴火的大军里便有我了。小小的我,背上篮筐往丛林、荆棘林、有草皮的旮旯钻,凡是可以做燃料的,通通捡入篮子:树下竹林里的枯枝败叶杂草、庄稼地里的甘蔗叶、地瓜枯藤等,都是“宝贝”。年龄大点的村民甚至长途跋涉到天马山、美人山一带砍柴,来回折腾六小时,疲累地挑回一担100多斤的柴火。这种疲累,是没经历的人永远无法体验的。而我呢,父母舍不得让我去那么远的山上砍柴,我就常去附近捡拾柴火。几乎每个周末,我都得约上三两个伙伴,到距离我们村两公里的一个坟冢地捡枯掉的松枝和松塔。这个坟冢地其实是个小山丘,长满密密麻麻的的松树以及各种各样的杂草。小山丘周围,密密麻麻地埋葬着我们村里仙逝的人,有的坟墓已经久远,常见蛇鼠出没,隐约可见棺木甚至形状不一的骷髅,让人充满恐惧。树下的松枝松叶被人捡拾干净了,我就艰难地攀上高耸而又“张牙舞爪”的松树上,一手攀附着树枝,另一手小心翼翼地拿起铁钩勾住枯死的松枝,一使劲,只听“咔嚓”一声,树枝折断了。经常的,身子会在树上失去平衡,差点没从树上摔下来!有时,为了勾住一根粗壮的树枝,需得爬到十几米高的树上,费尽周折才能如愿以偿。干掉的松塔也是我们的所爱,但松塔几乎都生长在树梢上,有时铁钩勾不着,我就使劲往前往上挪,战战兢兢地,生怕脚下的树枝“咔嚓”一声断了,所以常常是心都跳到嗓子眼里,脸涨得通红,任凭蚊虫蚂蚁爬上身上也无暇拍打。总之,每次捡拾完后,总是蹭伤、挫伤点点,疲惫不堪。好在当时手脚敏捷——这属于高空作业,危险系数特别高啊!

  日子不知不觉地过,20世纪80年代,我们村各家各户相继安装了煤气灶。一扭开关,“噗”地一声,一团浓烈炽热的火应声而出,煮饭炒菜快速方便简捷,我们再也不会因没柴火而发愁,再也不会出现烟尘滚滚的窘态。可美中不足的是,煤气毕竟纯度较低,含有一氧化碳、硫化物等有害有毒的杂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2007年3月,厦门华润燃气公司进驻厦门,极大地改变了厦门市民的生活。燃气作为一种优质洁净能源,热值高、纯度高,不含有害杂质,没有刺鼻气味。我们用上燃气后,煮饭炒菜耗时比煤气缩短一半,而价格又较低!

  细细想来,柴火做饭延续几千年,而由煤气到燃气的使用和普及,不过短短几年时间,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这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从柴火到煤气再到燃气这一跨越式的发展,让我觉得日子特别好,它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福利。这一把把火,从星星柴火到炽热之火再到洁净之火,由自然之火到生活之红火,我们的日子越来越火。这不仅是生活的进步,更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这一把把火,点燃的不仅是百姓火红的日子,更是热情之火、发展之火、希望之火。(作者:林华东 特约编辑:黄静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