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感受:在街上对面一个人热情地向你打招呼,可是你怎么也想不起来他是谁,或者聚餐时端起酒杯,明知道对面这哥们以前认识,可就是叫不出他的名字! 总之,我现在除了提笔忘字,还经常会见面忘人!老年痴呆了吗?没到年纪啊!是我们的脑容量不够用吗?可是我明明见过很多厉害的人! 书上的不说,我亲眼见过的就有两位,一个是我以前在福建工作时的大领导,仅仅在报到当天和我见过一面,一个月后他到基层检查工作,刚好我值班,人家上来握手时直接就喊出了我的全名,单位几千人,我乃小卒一个,一种被尊重感油然而生,真是感动、佩服的一塌糊涂!另一位是原南京军区司令员蔡英挺上将,曾经参加过他召开的一次任务布置会,他给整个战区团以上的指挥官下达任务,全部具体到人名、地名,而且全程脱稿,仅对着一张作战地图纵横捭阖,真乃名将风度! 那么,如何才能过目不忘地记住一个人呢?有没有什么训练方法呢?近日读思维导图发明人 [英]东尼·博赞 / Tony Buzan的《博赞脑力训练手册》时,发现了一个有效的记忆方法,这里分享一下: 我学习一种方法,习惯先看它的原理。东尼·博赞的这套办法强调,要综合运用左脑和右脑的功能,充分使用想像和联想的办法,在大脑中建立更多的链接,从而实现有效的记忆。 这个方法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实现的,下面我们具体拆解一下训练的步骤,相信你只需要看完这些内容,就能唤醒许多你现在已经忘记的面孔! 1、心态准备 大脑更加喜欢储存感兴趣的内容,所以我们要想记住一个人,首先要激发自己对TA的兴趣,怀着一种孩童似的好奇心接触TA。同时,给予自己足够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这次一定能够100%的记住TA,告诉自己要以放松的心态开始社交,因为大脑在放松时接收信息的效率最高。如果可以的话,不妨设计一些令人愉悦的活动,仓央嘉措诗中说过,“与有缘人,做快乐事”嘛! 2、仔细端详 直视,见面以后要直视,不要怕不好意思,很多人与陌生人说话都是看着脚的,那么只能记住人家穿的鞋子,有什么用呢? 直视是指在礼貌的前提下,仔细观察对方的面部特征,从头发、眼睛、嘴巴……逐一扫描一遍,形成图像储存在大脑中,这是充分利用右脑的图像记忆能力。 分辨,除了存储图像外,还要把面部的特征进行分类辨识,这有点像一款给人画像的手机app,比如先选脸型,有方形、圆形、锥子形,再选头发,有红色、黑色、黄色,有长发、短发、波浪发等等,逐一选择就能拼成一张与众不同的画像。或者像是美国大选时经常会贴出的漫画海报,里面突出的就是夸张的面部特征。 3、认真倾听 注意倾听,听名字的发音,听对方说话的语调、语气,记住与别人的不同,让耳朵也参与记忆。 4、大声重复 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大脑需要不断复习才能记住信息,所以我们可以在见面时,多次说出对方的名字,要知道,说一遍嘴巴记了一次,听一遍,耳朵又记了一次,很划算的。也不要觉得难为情,我们可以这样说,“李xx您好,您就是xxx经常和我说起的李xx啊,久仰大名”,一句话就重复了2次,瞬间复习了4次。 5、研究名字 记人当然要记住名字!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下手。 一是把名字化作谐音,比如叫张国栋,国栋即“果冻”,今天刚给孩子买了一袋喜之郎果冻,正好TA 的皮肤也很嫩,更像果冻了!充分联想,发挥左脑的记忆功能。比如叫王伦,可以联想起《水浒传》里的白衣秀士王伦,谐音汪伦,可以联想起李白的《赠汪伦》,同样是白衣书生的打扮,脑海里有了画面,有了故事就更容易记住。 二是分析名字的含义,比如鲁迅笔下的润土,五行缺土,一下就记住了。比如王春雷,TA说妈妈生他时刚好春天打雷,就叫他春雷了。再有冯梦龙,可以想像一下妈妈在野外午睡时,梦到了一条青龙,甚至这条青龙对她干了点什么,污一点也可以,反正中国历史书上这样的记载很多,有了这个故事,名字就很难忘记! 6、交换信息 既然见面认识了,我们就再加深一下印象,通常方式有两种。 一是交换名片,名片里大量信息,包括名字的拼写、电话号码、单位、职务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