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气精华》的诊断结构

 六合桂枝 2018-12-31
96
中医术数 关注
2018.12.27 22:14* 字数 483 阅读 35评论 0喜欢 1

就是病位诊断+病性诊断,地支定位+天干定性。具体参照《胁痛》例。

中医界历来没有用这种思维模式思考问题,都是和稀泥。

当然不是说一定要拘泥于术数推算,而是说这种理念,一直没有被挑明。

人们感觉五行理论很粗糙,所以弃之不用。

其实现象世界是最简原理的叠加态,就像高楼是由一块块砖瓦叠加起来的。阴阳五行可简可繁。


还有“辩证”,其实“证”就是症。你们去查一下百度汉语,“证”与“症”相通“证”是“症”的本字。

《伤寒杂病论》是辨××病的脉(阴阳)、症(五行),并治

为什么把寸口脉,因为肺经是十二经之发端(子午流注)。

脉象是主观、抽象、不可把握的吗?请看《脉象干支模型》篇。

症状就是五行藏象,这在《运气精华·主病行流发微歌》里有讲:

“主病行流说病源,火生热势水生寒,

木主风疼金主气,土因饮食起多端。”

这里说的是十天干所主的病状。


后世提出了证候的概念,其实就是病位病性。

比如“脾胃虚寒”,脾胃是病位,虚寒是病性。

说到底就是辨病,根本没有什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又比如太阳中风,太阳是病位(头项背腰),中风是病性(木主风疼)。

太阳用辰戌来表达,中风用甲乙来表达。

所以中医理论要借助术数的符号来还原本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