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文:《王铎诗稿》考辨

 鸿墨轩3dec 2018-12-31


​闻是书画 2017-08-13 10:29:40

《王铎诗稿》考辨

文/霍宏伟 张灵威

论文:《王铎诗稿》考辨

[清] 王铎 行书诗稿(之一) 28.1×20.3cm 纸本 洛阳市博物馆藏

作为17世纪中期杰出的书法艺术大师,王铎为后人留下了数以千计的书法佳作。不仅影响到20世纪末一批中国的书法家,而且还远涉重洋,给东瀛扶桑以强烈震撼。王铎不只是书法作品数量惊人,写诗亦为高产,能够统计到的诗作,总计达4954首①。据他在写给其弟王鑨的信中说:“初为诗文千余卷,清初赴燕都,焚于天津舟次,行世仅十分之二。”②《王铎诗稿》(以下简称《诗稿》)作为王铎手迹,能够幸免于难,保存至今,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了。

然而,有人对其诗稿“疑窦连生”,提出质疑。笔者为彻底弄清这一问题,曾走访了几位老先生,了解到一段鲜为人知的手稿发现过程。同时,结合有关资料,对《诗稿》真伪、写作时间等问题进行详细考证。

一、《王铎诗稿》的发现与出版

《诗稿》的发现者为蒋若是。20世纪60年代初,时任洛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的蒋若是,在洛阳老城西大街从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手中,以每册四元钱的价格,购买到六册《王铎诗稿》。妇女称其为家传,还说祖上与王铎有亲戚关系。蒋先生未对《诗稿》进行考证,就将其存入洛阳市文管会资料室③。六册《诗稿》均为册页,装裱考究。每册封面为木质板材,左上角竖行有空白题签。手稿用纸为草纸,呈深褐色。长方形,长28.1厘米、宽20.3厘米;其外用白绫子装璜,长35.8厘米、宽24.1厘米。

1979年,《诗稿》参加了河南省古代书画展,部分内容被选入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铎书法选》。后来,其中一册藏洛阳博物馆,其余五册藏洛阳市文物工作队。1985年10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资料室刘世英与其在洛阳市图书馆任职的丈夫何留根,合作整理、出版了《王稿诗稿》。此书为照相制版,字体比原件略小一些。整理者在前言中谈到,《诗稿》“系拟为《全国古籍善本书总目录》的善本书之一,世不经见,也不为《拟山园法帖》所收载。……它的问世也曾引起国内学者很大的关注。如著名图书馆学家、书法家顾廷龙同志就曾对《王稿诗稿》的版本价值予以充分肯定,还对其书法的刚柔相济亦交赞不绝。”④整理者在文中未对《诗稿》做翔实考证,亦未说明其来源出处,再加上无王铎署名等,从而引发他人质疑。

二、关于《王铎诗稿》的真伪问题

有人“出于对王铎书法的爱好,遂向友人恳借(《诗稿》)。……经数日摩挲,反复赏鉴,疑窦连生,对刘、何二君确认《诗稿》为王铎手迹,不敢苟同”,提出三点疑问:一是从《诗稿》墨迹的取势、运笔、峭拔、韵味诸方面看,与王铎晚年(书法造诣的高峰期)的草、行书所具有的遒劲、洒脱、险峻、雅致等特点不相谐合;二是有人谓鉴定此《诗稿》为王铎手迹的根据之一是,当时孟津县只有王铎有条件参加皇帝宴飨,实际上与王铎同时代居部官的还有乔允升、李际期等;三是《诗稿》所辑录的140首诗皆无署款和纪年,惟《七律·宜阳城楼》一诗在题下有“庚申”两字,似为纪年,但经查考,自明代天启二年(王铎中进士之年),至清代顺治九年(王铎卒年)的29年间,均无“庚申”纪年⑤。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并结合《诗稿》本身,从诗作内容、诗中所涉及的人名、地名等方面,做一较为细致的论证。

(一)诗作内容

《诗稿》中有《夜中言》、《至宜沟》及《王自玉济源山水约》等三首诗。而在王铎传世书法作品《赠道未先生长卷》(以下简称为卷本)收录的八首诗中,其中的第五首即为《夜中言》,第七首为《至宜沟驿》,第八首为《友人济源山水约》⑥。

将两者做一比较,可知其内容基本一致,略有不同。《夜中言》一诗的最后一句,稿本为“曳尾漆园是我师”,卷本为“蒙庄曳尾是谁师”,此句使用的是战国时期庄子的典故,但二者在语气上的感觉、诗的意境等方面有所不同,后者更佳。具有王铎书法用墨特色的“涨墨法”在长卷中出现较多,如“有”、“故”、“是”、“日”等字,而在诗稿中无此现象。第二首诗在稿本中题目为《至宜沟》,在卷本中则为《至宜沟驿》,多一“驿”字。该诗的倒数第二句“渐近故乡忧更”,最后一字,稿本原为“切”字,后被圈掉,换成“重”字,卷本又写为“切”字。第三首诗,稿本题目为《王自玉济源山水约》,卷本则改为《友人济源山水约》,诗文内容一致。

(二)诗中所涉及的人名

《诗稿》中的《过仁孝寺同荆岫伯仲浮玉子范》、《示杨荆岫史云岫伯仲》二诗和《答杨荆岫》一文的题目里,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荆岫”。查王铎传世的书法作品,有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所书的《为荆岫行书诗轴》一幅⑦,稿本中所云杨氏与后者应是同一个人。

《诗稿》里还有《张玉调过访怀州》一诗。王铎曾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书写《同玉调登金门绝顶六首》,并在顺治八年(1651年)三月十四日写的《琅华馆帖跋》中云:“是帖皆予与中丞葆一年伯、玉调老亲家往还牍也。”另外,在《琅华馆帖》、《绝粮帖》、《求书帖》及《欢呼帖》等帖中,多次提到“玉调老亲家”⑧。《琅华馆帖》为王铎次女亲家张鼎延所刻。由此可知,“玉调老亲家”即为张鼎延。

《怀城西园柬访珍啬庵》、《杨啬庵亦园》二诗中的“啬庵”一名,与王铎书《柏香帖》“辛巳九月,啬庵老亲契”一句中的“啬庵”⑨,应是同一个人。“辛巳”即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该年正月二十二日,李自成义军攻克河南府治洛阳城,孟津官民四下避乱。王铎与亲家张鼎延流寓河北苏门山柏香镇(今河南省沁阳县西)杨嗣修家避难,在此刻成《柏香帖》,又称《银湾帖》。《诗稿》与帖中所云“杨啬庵”应是杨嗣修。《诗稿》中《柬景欧循如》一诗里的“景欧”,亦为杨嗣修。据王铎在崇祯十五年(1611年)二月初十所书《杨公景欧生祠碑》云:“柏香镇中丞景欧祠。公丁未进士,讳嗣修。”⑩

(三)诗中有关地名

诗稿中的《与怀州故人》、《上怀州玉清宫阁》、《怀州吊古》、《张玉调过访怀州》和《沁河晚兴》等诗,皆写怀州(今河南省沁阳县)景物。明崇祯十四年至十五年,王铎曾在此避乱,以上诗作,应写于这一时期。《崝嵘山磵南华轩》、《崝嵘山房与诸亲友登其峰》等两首诗,均提到“崝嵘山”(在今河南省孟津县老城附近)。崇祯元年(1628年),王铎在孟津城外邙山崝嵘山北麓营建林苑别墅“拟山园”。王铎还有“崝嵘山”的别称,他在49岁时曾用过“崝嵘王铎”印章一枚。仕清后,亦用“崝嵘云房”印章。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书法》曾刊载一页王铎书《孟津残稿十二纸》,其书法风格与《王铎诗稿》近似,虽未注明出处,但亦可作为《诗稿》之旁证。

最后,谈一下《七律·宜阳城楼》一诗中关于“庚申”纪年的问题。查《辞源》“干支”条,“古人本用干支纪日,用岁阳、岁阴名目纪年,如岁在甲子,就称为阏逢、困敦,在辛亥则称重光、大渊献,以后干支又用以纪年月。”由此可知,《宜阳城楼》诗所署“庚申”,应为纪日,而非纪年。

通过以上对诗作内容、诗中所涉及的人名、地名等问题的详细论证,可以肯定地说,《诗稿》确系王铎亲笔所书。

三、《王铎诗稿》的写作年代

这批诗稿究竟写于何时,因未见纪年,时间难定,但由一些诗作的写作背景仍可以推测出大致年代。

由《上怀州至清宫阁》、《怀州吊古》、《张玉调过访怀州》、《沁河晚兴》、《怀城西看园柬访珍啬庵》、《杨啬庵亦园》和《柬景欧循如》等与怀州有关的诗作,并结合王铎曾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至十五年避乱怀州的历史背景来看,上述七首诗应写于1641至于1642年之间。《登行山紫金坛绝顶》一诗,应是崇祯十六年(1643年)王铎沿沁河西北至太行山紫金坛避乱时所写。《过仁孝寺同荆岫伯仲浮玉子范》诗中有“屈伸今半百,青眼问秋农”一句,由“半百”可推测此诗应为王铎50岁前后所作。《挽叶台山阁师》诗云:“耻将委顺负明时,垂老争持众岂知。正气不随陵谷改,哀歌独为庙廊悲。⋯⋯自惜平生轻洒泪,可堪今日泪如丝。”诗中所想要表达的,正是王铎仕清之后极其矛盾的心理写照。

从以上《诗稿》写作时间的推断,以及这批诗稿所反映出的作者与世无争、淡泊无欲且夹杂着复杂的心理感受来看,《诗稿》大致写于明代崇祯十四年至清代顺治年间,即王铎人生的最后十余年间。

四、《诗稿》补遗

现已出版的《王铎诗稿》,辑录王铎诗作140首。笔者经过与现藏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的王铎手稿册页的对照,发现有些内容未被收入《诗稿》,现略做介绍如下。

《古闷客》一册的第一页题头书“二没入二十一史评尾”等九字,该页共有三篇。第一篇《公孙述》:“述有骑都尉荆邯,识见议论,尽堪独霸,又信博吴柱之言,安能成大事。”第二篇《刘縯》:“刘伯升,愤王莽篡权,欲复社稷,倾身雄俊,至于破产。其慷慨战略,比之萧王,难兄难弟,不受樊宏之言。李轶、朱鲔劝刘,圣公杀之,深可惜也。”第三篇为一首五律《奏功》:“山窟仍多垒,河洲未息兵。报功何自止,加赍不曾轻。田棘横枯骨,石楼出艳旌,揣知头白后,息偃贴河砰。”在此页的右下角,还印有白文“姬隆山人珍藏”藏书印一枚。

第五册册页《隐君连太华墓志铭》云:“太华君,山东曹州人,山西临汾县知县。⋯⋯君讳峰,即太华君。”共计六页,约一千二百余字。手稿涂抹、增删之处较多,且有朱笔圈点痕迹。

综上所述,通过对《诗稿》发现与出版、真伪及写作年代等问题的探讨,笔者认为,《王铎诗稿》确系王铎手稿,大致写于明代崇祯十四年至清代顺治年间,即王铎人生的最后十余年间。《诗稿》为其信手拈来的即兴之作,写得较为随意,如出水芙蓉,天然去雕饰,显示出书家率真、质朴的个性。

(作者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洛阳周公庙博物馆)

责任编辑:郑寒白

注释:

①⑤⑦孟津县政协编《王铎史迹研究》,内部资料,1987年版。

②《中州先哲传·文苑一》,转引自刘世英、何留根《王铎诗稿》,河南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③据蒋若是相告。

④刘世英、何留根《王铎诗稿》。

⑥《明王铎行书墨迹》,上海书画出版社1987年版。

⑧《王铎书法选·琅华馆帖》,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⑨⑩《王铎书法选·柏香帖》,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中国书法》1986年第一期第23页。

霍宏伟《王铎手稿〈隐君连太华墓志铭〉简介》,《文物》1995年第四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