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名历史名人与石景山62

 璇琮坑 2018-12-31

王原祁撰写模式口香会碑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清初江苏太仓人,王时敏的孙子。在绘画方面他得到祖父和王鉴的传授,喜欢临摹五代至元代时期(907--1368)的绘画名作,绘画风格主要受元代(1279--1368)黄公望影响。在技巧方面,他作画时喜欢用干笔,先用笔,后用墨,由淡向浓反复晕染,由疏向密,反复皴擦,干湿并用,画面显得浑然一体。除了会画画,他还编写画论,比较著名的有《雨窗漫笔》和《麓台题画稿》。他在康熙九年(1670)成为进士,官至户部侍郎,人称王司农。

王原祁以绘画的技能供奉内廷,特别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常让他主持鉴定古今名画。有一天,康熙到南书房要他马上画一幅山水奉上。他画好后,康熙极为欣赏,特地在画上题写了“画图留与后人看”的诗。

康熙四十四年,王原祁奉旨与孙岳颁、宋骏业等编《佩文斋书画谱》,卷帙浩繁、材料丰富。对后世爱好书画者,提供了极珍贵而全面的资料。在康熙五十六年,他又主持绘《万寿盛典图》,为康熙帝祝寿。王原祁擅画山水,继承家法,学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宗,喜用干笔焦墨,层层皴擦,用笔沉着,自称笔端有金刚杵。主张好画当在不生不熟之间,自出心裁,不受古法拘束,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书卷之气盎然纸墨外。画界普遍认为:王原祁承董其昌及时敏之学,受清最高统治者之宠,肆力山水,领袖群伦,影响后世,形成娄东派,左右清代三百年画坛,成为正统派中坚人物。后人把他与王时敏、王鉴、王翚、吴历、恽寿平合称“清六家”。 传世画迹有《江乡春晓图》、《华山秋色图》等。他不但擅长绘画,且能诗能文,著有《罨画集》、《雨窗漫笔》等。

这样一位得意于康熙皇帝面前的大艺术家,怎么与模式口有了关联呢?原来,康熙四十九年(1710),他受邀为高亮桥的一个香会书写了《蟠龙山圣母祠记》一文,而那“蟠龙山圣母祠”就是模式口的法海寺西庙——龙泉寺。王原祁撰写的《蟠龙山圣母祠记》一文,还被刻在了碑上,立在了庙里!请看碑文:

    蟠龙山在都城之西,其形若龙之蚴蟉蟠伏然,故名。泉水绕其右,境地颇广。山而南,两峰高插,几有凌乔岳、驾太行之势,与卢沟遥遥相望,一俯一仰,不失铢黍,青乌家辄称之。山有碧霞元君祠,不知其所自始。相传有异征,于是趋之者如鹜。当岁之春,孺耇妇女,鱼贯于道,咸挟辨香,以邀神庇焉。昔昌黎云:偶然题作木居士,男女众等便有无边求福,况元君之声灵濯濯,久为圣朝之拱卫者哉!

高亮桥北田君,领众善在天仙圣母懿前,发信报名一会,男女朝参蟠龙山天仙圣母诸位娘娘,元君懿前进香上供,冠袍带履贡器,一应钱粮等项,盘匜之属,岁有常供,曾不缺少,今二十馀载,可谓勤矣。呜呼!神之福乎?人也大抵承宣真宰之命,有所盈而未尝计其功,有所缩而非以责其报。顽人之受之者,乃真顽而不知感焉,非所以答神贶也。

迩年以来,畿辅之内,雨晹时若,屡庆丰年,灾疹不生,人安其业者,在圣天子之德教,涵濡者固深,而神灵默赞之庥,亦自有素。则君子之熙熙济济,拜舞神庙貌之前,一击鼓吹之遗义也。观于乡,知王道之易易由此益信,于是乎书。

    王原祁撰写的碑文,已距今300年之久,文笔优美,极为珍贵!该碑文告诉我们:模式口龙泉寺的庙会曾非常兴盛。兴盛的原因是“山有碧霞元君祠,不知其所自始。相传有异征,于是趋之者如鹜。当岁之春,孺耇妇女,鱼贯于道,咸挟辨香,以邀神庇焉。”在众多上香的香会里,远在西直门外高亮桥的一个香会常年“进香上供……今二十馀载,可谓勤矣。”作者认为那一时期的风调雨顺,既是因为皇帝的英明领导,也得益于神灵的庇护。他看到老百姓的安居乐业,“观于乡,知王道之易易由此益信,于是乎书。”就高兴地写下此文,替会众们表达心声。

王原祁极度推崇模式口的地理形胜。说其山形如伏卧的龙,庙南的山峰有“凌乔岳、驾太行之势”,又能俯视卢沟桥景观。并特别指出,善于观察风水的人没有不赞美此地的。从其如此准确的描述来看,作者到过模式口是可能的,他信笔挥洒的许多山水画也许就受到过模式口一带形胜的影响。(门学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