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期重磅论文盘点,来自教育技术8种CSSCI期刊

 heitudi 2018-12-31

中国电化教育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数字教育服务产业技术路线图研制

摘要:技术创新是解决当前我国数字教育服务的产业发展中资源、技术、标准等方面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其产业技术创新过程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特点,该文提出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数字教育服务产业技术创新路线图研制新思路。首先从产业自身发展、市场需求驱动和教育技术突变来说明制定数字教育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动因;其次,分析了传统技术路线图制定方法应用于数字教育服务产业中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数字教育服务产业技术路线图研制方法,并设计了其研制流程;接着,从准备工作、分析、绘制和更新来研究数字教育服务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研制过程,从市场需求、产业目标、技术壁垒和研发需求来分析技术路线图,建立数字教育服务产业技术创新因果关系图,构建数字教育服务产业技术创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绘制了产业技术路线图,并提出了其更新机制;最后给出了数字教育服务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数字教育服务产业; 技术创新; 因果关系; 系统动力学; 技术路线图;

 

作者:徐显龙;李锡阳;顾小清;祝智庭

 

来源:中国电化教育,2018年第6期,59-67


批判性思维导向的新型混合学习模式研究——以英语写作教学为例

摘要:时代的发展对混合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混合学习模式设计的目标需要更加关注思维的培养。该文以英语写作教学为例,基于批判性思维、英语写作和混合学习相关理论,对批判性思维导向的新型英语写作混合学习模式进行了构建,对该模式的结构内容、操作程序以及实现条件进行了解析,并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其在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英语写作水平方面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该模式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发展均有积极的作用,并且比常规教学更能促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混合学习; 英语写作

 

作者:卢丹;解月光;唐烨伟;杨鑫

 

来源:中国电化教育,2018年第6期,135-140


“AI”时代未来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究

摘要:时代的发展对混合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混合学习模式设计的目标需要更加关注思维的培养。该文以英语写作教学为例,基于批判性思维、英语写作和混合学习相关理论,对批判性思维导向的新型英语写作混合学习模式进行了构建,对该模式的结构内容、操作程序以及实现条件进行了解析,并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其在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英语写作水平方面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该模式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发展均有积极的作用,并且比常规教学更能促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混合学习; 英语写作

 

作者:卢丹;解月光;唐烨伟;杨鑫

 

来源:中国电化教育,2018年第6期,135-140


电化教育研究


人工智能助力教与学的创新——访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主席Eugene G.Kowch教授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渗透越来越深入。人工智能到底对教与学有何影响,又如何助力教与学的创新呢?本文访谈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主席Eugene G.Kowch教授,分享了他在人工智能助力教与学的创新、大数据的分享与应用、利用技术促进大规模创新的独到观点。Eugene G.Kowch教授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将对现有的教学方法产生显著的影响和冲击。但是教师不会消失,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学设计,特别是设计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和优良的学习环境;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个性化学习越来越普遍。尽管搜集大数据很困难,但是Eugene G.Kowch教授认为,基于小样本的数据也可以生成有意义的理论,并对教育领域大数据的分享和应用提出若干建议。最后,Eugene G.Kowch教授认为,要实现教与学的大规模创新,首先要培养并形成共同的兴趣,然后构建并维护教师人际网络,最后通过跨学科团队协作的方式促进大规模的创新与变革。  


关键词:人工智能; 教学创新; 教育技术;

 

作者:郑兰琴;张璇;曾海军

 

来源:电化教育研究,2018年39卷第7期,5-11


走进新时代的中国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解读之一

摘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迈进了'2.0时代'。从'教育信息化1.0时代'走向'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不仅是一个提法上的改变,更是面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在发展理念、建设方式上的一次跃升。而更加坚持时代引领,更加坚持应用驱动,更加坚持深度融合,更加坚持教育治理;更加兼顾探索普及,更加兼顾区域差异,更加兼顾社会各方,更加兼顾顶层基层的四个'更加坚持'、四个'更加兼顾'则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2.0时代;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特征;

 

作者:任友群

 

来源:电化教育研究,2018年39卷第6期,27-28+60


加快推进2.0,打造教育信息化升级版——《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解读之二

摘要: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已取得巨大成就,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条件建设和普及应用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发挥了有效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为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文章从人才培养需求、国际教育发展、小康社会建设需要、实现教育现代化等方面论述了发展教育信息化2.0的必要性;从教育信息化2.0的内涵与发展目标、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制定的原则等方面介绍了教育信息化2.0计划的指导思想与依据,并对教育信息化2.0计划的八个主要任务进行了阐释,对全面把握国家教育信息化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2.0;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政策解读

 

作者:任昌山

 

来源:电化教育研究,2018年39卷第6期,29-31+89


开放教育研究


模块化、灵活化、全球化: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学“学习范式”转型——基于麻省理工学院的案例探讨

摘要:向“学习范式”转型是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趋势,也是我国大学教学改革的急迫诉求。信息技术既是大学向“学习范式”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也为转型提供了方法、手段、文化上的支持。近年来,麻省理工学院应用信息技术,积极推进大学课程模块化、教育模式灵活化、发展战略全球化的探索,努力打造'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大学教育模式。我国大学应积极借鉴,通过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大学向“学习范式”转型,全面提升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范式;麻省理工学院;大学教育

 

作者:刘海燕;常桐善

 

来源开放教育研究,2018年24卷第3期,19-26


开放学习者模型:让学习者参与构建——访国际知名教育人工智能专家朱迪·凯教授

摘要:随着教育大数据的兴起,学习者的画像变得更加精准、全面。如何从丰富的数据中提炼出有意义的信息,使其价值最大化是构建学习者模型的核心。传统的学习者模型虽然能为学习系统提供各类信息,但未赋予用户访问权限,用户无法参与模型的构建与控制。为更好地支持学习,实现学习过程的透明化,需要将学习者模型向用户开放。其开放的对象广泛,且意义不仅局限于基本的可视化。本期高阶访谈有幸邀请到国际知名教育人工智能专家朱迪·凯(Judy Kay)教授分享开放学习者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的经验和见解。朱迪·凯教授是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教育人工智能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联合主编,研究领域为人机交互普适计算和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重点是创建个性化终身全方位学习的基础设施、工具和界面,核心是开放学习者模型的界面设计,使用户能通过界面参与学习者模型构建。她在《教育人工智能国际期刊》《用户建模与用户自适应交互》(User Modeling and User-Adapted Interaction)、《个人与普适计算》(Personal and Ubiquitous Computing)、《计算机科学教育》(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并在界面研究方面创建了自然用户交互(Natural User Interaction)软件框架,为人们使用桌面、墙面等大型交互平面提供了新途径。 


关键词:开放学习者模型; 个性化学习; 元认知; 可视化; 人机交互; 学习分析

 

作者:危怡;胡梦华;胡艺龄;顾小清

 

来源开放教育研究,2018年24卷第3期,4-11


教师STEM网络教育平台行为意向影响因素——基于华南师大Wise平台的调查

摘要:STEM网络教育平台有很多优势,但调查发现,教师对其使用水平仍需提升。为此,本研究首先根据UTAUT模型,结合访谈及STEM网络教育平台的特点,构建了教师STEM网络教育平台行为意向影响因素模型;其次,对教师使用华南师范大学Wise平台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使用STEM网络教育平台的行为意向和促成条件两个变量与行为水平正相关,绩效预期与行为意向正相关,努力预期和社群影响均通过绩效预期与行为意向正相关,相关路径系数受性别、教龄、使用经验和自愿性的调节,所提出的18个研究假设中,有11个通过了检验,所构建的模型对行为意向的解释度为74.1%。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文章对STEM网络教育平台的使用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STEM网络教育平台; UTAUT; 行为意向; 影响因素

 

作者:方旭;张新华;李林

 

来源开放教育研究,2018年24卷第3期,59-67


中国远程教育


应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开放教育资源新生态

摘要:区块链技术是基于去中心化、去信任的方式共同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该文利用区块链技术的独特优势构建开放教育资源新生态,解决当前开放教育资源建设面临的运营成本高、版权保护弱、资源共享难和资源质量低等现实问题,以适应智慧教育时代对资源开放共享的新要求。以区块链技术为底层技术构建的开放教育资源分布式管理平台包括用户管理中心、资源创作中心、资源管理中心、版权管理中心、虚拟币交易中心和学习证书管理中心六大核心系统,用以促进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由于区块链技术的不成熟和教育领域的复杂性,文章总结了区块链技术在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中面临的资源流转低效、存储空间有限和用户隐私泄露等挑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区块链;区块链教育;智慧教育;开放教育资源;资源共享;P2P技术;生态构建; 管理平台

 

作者:李新;杨现民

 

来源中国远程教育,2018年第6期,58-67+80


教育数据挖掘中的学习者建模研究

摘要:近五年网络教育的变革和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学习者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教学数据中蕴含的大量价值亟待挖掘,而实践中绝大部分教学环境对学习者的理解、状态跟踪和自适应性仍处于初级阶段。如何从数据中建立学习者模型、如何在教学环境中设计和使用学习者模型是下一阶段教育变革的核心技术问题。为此,本文从知识状态模型、认知行为模型、情感模型和综合模型四个类别分别阐述了具有代表性的学习者模型及其主要应用场景。研究认为,深度学习未来将在学习者模型的研究和实践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基于各种学习者数据对学生进行全面而综合性建模的综合模型应用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区块链;区块链教育;智慧教育;开放教育资源;资源共享;P2P技术;生态构建; 管理平台

 

作者:徐鹏飞;郑勤华;陈耀华;陈丽

 

来源中国远程教育,2018年第6期,5-11+79


德尔菲法及其在中国地平线项目中的应用

摘要:德尔菲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匿名方式来征询专家意见,通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使专家成员组的意见趋于一致。文章阐述了德尔菲法的发展历史、关键特征、实施步骤和应用领域,通过分析其在中国地平线项目中的应用范例,提出了德尔菲法在今后教育学领域中应用改良的方法和建议。具体地说,德尔菲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改良:增加桌面研究环节能够补齐专家组的背景知识;通过在线投票的方式收集专家的反馈意见能够加速意见一致性的进程;增加案例征集环节能够深化研究结果,将研究和应用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改良后的德尔菲法可应用于教育长期发展趋势预测、教育政策和规划制定以及教育各项指标体系确立等诸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德尔菲法; 地平线报告; 高等教育; 预测; 评价

 

作者:高媛;陆奥帆;魏雪峰;刘德建;黄荣怀

 

来源中国远程教育,2018年第5期,9-14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实证研究:类型与应用模式——以《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2017年195篇实证研究论文为例

摘要:实证研究由于倡导“用数据资料说话”,备受研究者、管理者和决策者的重视。学术期刊是承载教育实证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从期刊编辑的角度来审视教育实证研究的类型和特征,有助于提升教育实证研究论文的写作和分析规范。《现代远程教育研究》作为远程教育和教育技术领域中学术影响力较高的期刊,2010-2017年共刊发了195篇实证研究论文。对这些论文从方法论角度进行系统描述、分类和分析发现,我国远程教育实证研究论文在数量上体现出增长的趋势,不仅写作形式上更加规范,而且内容质量也愈加厚实。总体上我国远程教育实证研究论文可以归纳为文献研究、建构研究、案例研究、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文本研究和关系研究七类,每一种类型的实证研究论文都体现出各自的方法论意蕴,以及不同的研究流程和分析模式。建构研究尤其是模式建构研究是我国远程教育和教育技术领域实证研究的重要特色。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跨学科研究趋势的日益影响,文献研究、精细化实验研究、文本研究和关系研究将会体现出更多的技术支持特色。


关键词:远程教育; 实证研究论文; 类型与特征; 应用模式; 期刊编辑

 

作者:刘选;田党瑞;汪燕

 

来源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4期,49-58


国际移动学习研究的认识取向与主题演化

摘要:在移动技术及其应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际移动学习研究展现出怎样的图景,聚焦哪些研究主题和热点,是值得深入挖掘的议题。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集合中的移动学习文献为研究样本,使用HistCite、CiteSpace和BICOMB等工具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发现:研究者对移动学习的认识体现出三大不同的取向,分别是平台扩展取向、认知工具取向和学习活动取向。移动学习研究聚焦为三类主题,分别是以移动学习的接受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为主的“探索”、以移动学习系统设计与应用效果研究为主的“实践”、以移动学习模型及理论框架研究为主的“反思”。这三类主题在软件技术、硬件技术及教育技术实践演进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探索-实践-反思”循环的“螺旋式拓展”研究模式。近十年移动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也形成了三个主题聚类,分别是新技术应用、教学策略设计和认知过程评估,体现出移动学习研究不断走向深入,从关注技术转向关注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未来推动移动学习领域发展,不仅需要研究者在研究取向上加深认识,而且需要为教师降低开发移动应用工具的技术壁垒,还需要设计操作性强的评价工具和方法来验证移动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移动学习; 认识取向; 研究主题; 研究热点; 研究模式; 文献计量

 

作者:王辞晓;吴峰

 

来源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4期,22-33


教师教育的智能变革何以可能:智能课堂及其意义

摘要:提升和改进教师的课堂表现是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科学地评价教师的课堂表现水平则是相应基础。长期以来,评价教师课堂表现水平仰赖于评价者的经验性判断,尽管已有相关“量表”问世,但对于每个维度的衡量和观察也鲜有客观证据加以支撑。为了打开课堂这一“黑箱”,教育学研究者开始采用多种工具以采集、分析课堂中的数据,但目前研究者们更加注重对课堂中所采集的视频、音频中所承载的师生“行为数据”的分析。心理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发展为这一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带来了契机,利用神经生理数据来研究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与潮流,这一趋势对教育研究大有裨益。面向规模化的教师教育活动需求,需要构建融实际教学情境中教学环境数据、师生教学生理数据、师生教学行为数据以及学业表现数据等“多模态数据”的采集、分析、应用为一体,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发现各类数据与教学之间关系的“智能课堂”,为教育学研究提供科学的实证基础。从而为科学评价、提升、改进教师课堂表现,促进教育学从经验研究走向科学研究,推动教师教育的变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教师教育; 教师评价; 智能课堂; 教育大数据; 多模态数据

 

作者:张俍;任友群

 

来源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4期,15-21+33


远程教育杂志


混合学习环境下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学习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在混合式学习环境下,整合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下的行为数据进行学习结果预警,是提高预警有效性和精准性的一个重要路径,因此,着重解决数据采集面单一和课程学习预警系统匮乏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对此,国内外对学习预警相关研究已有丰富的基础。在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学习预警模型,包括学习服务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教育大数据仓库和云计算平台、数据处理模块、预测计算与分析模块、自动预警与可视化模块。基于该模型并结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设计了包含了数据源、数据集成、数据管理、应用服务和信息展示的学习预警系统基础技术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UML建模来设计核心数据模型,以ASP.NET为开发平台,采用Oracle数据库,从数据结构与权重、监测与动态分析和可视化结果输出等三部分开发的学习预警系统,具有高度的扩展性和稳定性,可满足学习预警的常态化监测要求。


关键词:学习行为数据; 学习结果; 数据结构; 学习预警; 可视化分析

 

作者:牟智佳;李雨婷;严大虎

 

来源远程教育杂志,2018年36卷第3期,55-63


十大创新教学法助力当今学习者发展——英国开放大学2017版《创新教学报告》解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需要面对很多现实问题,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呼声越来越高。英国开放大学领衔发布了一系列的《创新教学报告》,着重介绍和讨论了教育领域出现的可能会带来巨大影响的教学法创新。2017版《教学创新报告》介绍了如何培养学习者适应信息社会的新技能,如何培养在海量信息中准确查找可信信息的能力,以及在大数据时代使用海量数据进行思考和决策的能力。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已突破原有的界限,出现了可由用户参与编辑的开放教科书,允许学习者深度参与的沉浸式学习环境。相应的,在技术发展的同时,教学理论也在不断进步和深化,产生了间隔学习、基于内部价值的学习等多种创新教学理论。在关注技术的同时,我们也应当重视社会文化对于教育的影响。为此,对2017版《创新教学报告》中介绍的创新教学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度解读,介绍报告发布的背景,报告编写团队的组织,本年度十大创新教学法的内容概要;进一步地讨论了报告编写的线索、所反映的核心教育理念,以及其对目前创新人才培养和智能教育的推动,以促进教育者和政策制定更好地了解创新教学理念,从容应对新时代和新技术对教育的挑战。


关键词:创新教学报告; 教学法; 信息化教学; 创新理念; 教学改革

 

作者:李青;张鑫

 

来源远程教育杂志,2018年36卷第3期,45-54


科学工程实践、跨学科概念与学科核心知识的整合——从《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视角看WISE项目

摘要:美国《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GSS)已成为美国乃至全球科学教育改革的最新里程碑。'基于网络的科学探究'(WISE)项目则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Marcia C.Linn教授主持开发的学术研究成果,也是国际学习科学领域的前沿性研究成果。NGSS强调通过表现期望,实现科学工程实践、跨学科概念与学科核心知识的整合;WISE项目则以科学工程实践为依托实现了三者的整合。WISE和NGSS具有较高的吻合度,作为WISE理论基础的知识整合教学理论与NGSS蕴含的整合思想相一致:二者都强调以科学工程实践作为整合的主要依托,都高度突出模型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WISE项目的探究路线图和嵌入式评价,很好地体现了NGSS提出的学习进阶思想。我国科学教育应实现由知识吸入取向到知识整合取向的转变,科学探究学习的有效开展需要借助可视化技术和虚拟仿真模型,要充分发挥网络学习平台的整合优势,并为学生设计适度的脚手架。


关键词: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GSS; 科学工程实践; 跨学科概念; 学科核心知识; WISE; 表现期望

 

作者:陈钱钱;赵国庆;王晓静

 

来源远程教育杂志,2018年36卷第2期,29-36


现代教育技术


网络学习空间中的在线学习行为分析模型及应用研究

摘要:针对网络学习空间中的数据未能被充分挖掘和利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在线学习行为分析模型。该模型将网络学习空间中的在线学习行为分为四类:独立学习行为、系统交互行为、资源交互行为和社会交互行为。基于此四类行为,该模型提出了相关分析、分类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分析方法,依据分析结果为网络学习中的各类利益相关者提供教学参考。文章以某网络学习空间数据为例,进行案例研究后发现:(1)独立学习行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最强,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学习者的求助次数与其它因素相关性最弱,不宜作为行为分析的核心指标;(2)以具有较强相关性的学习行为对成绩进行预测,使用K-近邻分类器可获得84.62%的准确率;(3)对学习行为进行聚类分析,可发现学习者主要存在四种不同的学习行为模式,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者,教师可采取不同的干预策略,实现个性化的教与学。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 学习行为分析; 分类; 聚类; 行为模式

 

作者:吴林静;劳传媛;刘清堂;程云;毛刚

 

来源现代教育技术,2018年28卷第6期,46-53


走进新时代: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历史成就、问题挑战与改革策略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年轻一员,正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文章梳理了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早期计算机教育、计算机应用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其不同的教育重点,这些重点既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技术发展特征,也反映了信息技术教育的不同价值取向,因而为每个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打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文章从信息技术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和学科整合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同时基于新时代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政策取向。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课程; 历史阶段; 新时代

 

作者:柳瑞雪;任友群;李锋;赵健

 

来源现代教育技术,2018年28卷第6期,17-24


大数据支持下的智慧课堂构建与课例分析

摘要:大数据技术是推动教学变革的重要力量,对教育教学活动数据的持续采集和深度挖掘,能够优化教学效果。文章分析了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大数据技术,对智慧课堂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构建了智慧课堂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文章设计出由精心设计、精细授导、精炼研习、精准评估和精益辅导五部分构成的智慧课堂5J模型,并提出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最后,文章应用OOTIAS编码体系,验证了智慧课堂的可操作性与互动性,期望能为大数据时代课堂教学的优化与变革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大数据; 智慧课堂; 课堂教学; 课例分析 

 

作者:晋欣泉;田雪松;杨现民;杜影

 

来源现代教育技术,2018年28卷第6期,39-45


现代远距离教育


感知交互性对在线学习者持续学习意愿的影响:基于S-O-R视角

摘要:以'刺激-机体-反应'(S-O-R)模型为理论基础,深入探讨感知交互性对在线学习者持续学习意愿的影响,将感知交互性分为四个维度:感知控制、感知响应性、感知个性化和感知互助。以某师范大学的部分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利用AMOS和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对已建构的理论模型进行检验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控制、感知响应、感知互助均正向影响社会临场感;感知控制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心流体验;社会临场感通过心流体验对学习者的持续学习意愿存在显著影响;而感知个性化对社会临场感和心流体验的影响在本研究中没有得到证实;不同受教育程度、学习动机的在线学习者在持续学习意愿上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S-O-R模型; 在线学习; 感知交互性; 持续学习意愿;

 

作者:赵呈领;王娴;马晨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