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绝句文化(1)——直指人心

 高山仙人掌 2019-01-01


中国文化被并称为世界四大文化之一,其他是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文化,而中国文化是一个没有单一宗教的文化,是一个基本没有宗教化的文化。我们的诗词歌赋里都是儒、道、释的内容,儒道释三家都讲心,但是对我们的影响比宗教还厉害!儒家是唯一不是宗教的宗教,道家是没有宗教气息的宗教,而中国禅宗是道教的小弟弟,是没有任何仪轨的佛教,也是中国本土化的佛教。


儒道释三家都在于修心,经过千年之融合,构成我们的文化之基。那些绝句已经深入人心,直指人心很多经典名句,我们时常挂在嘴边,但是这句话的上一句或下一句你知道吗这些绝句每句都直指人心


1.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岂是拈花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
——《花月痕》


世人很奇怪,尤其年轻人,爱情小说往往看得入迷而落泪!我们小时候看《红楼梦》、《茶花女》也会掉眼泪,反正眼泪不值钱。尤其女孩子的眼泪比男孩子更快,还没有说那件事,她眼泪就来了,实际上很好玩。所谓爱情,能持续多久?


比如琼瑶阿姨,写出一本小说,既骗了自己,也骗了读者,梦魂颠倒。所以: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这个绝句说的都是佛教人生如梦如幻的道理。《花月痕》,清人魏子安所作小说。


2.此恨绵绵无绝期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因此,有人说:“天若有情天亦老”。天地也不能永远无尽而长生不老的!不管是经过多少年代,即使是几百千万亿年,终归要有结束的一瞬。“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人乎?”那么,人生更不能希求长久的永存了。


中国人在得不到时,特别是美女,只能用“此恨绵绵无绝期 ”惆怅一把。


白居易不愧为参禅大家,写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长生殿山盟海誓:在天上愿做比翼齐飞的比翼鸟,在地上愿为枝干相接的连理枝,永永世世作恩爱夫妻。


人间有肉身的限制,要得到永世的爱情,那只能在天上了。白居易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


3.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相貌秀美,文才颇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引经据典、出口成章,班婕妤的贤德在后宫中也是有口皆碑。因她不干预朝政,谨守礼教,深受时人敬慕,有“古有樊姬,今有婕妤”之称。


班婕妤《团扇诗》(又称《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从字面看,这似乎是一首题咏扇子的咏物诗,然而,字里行间却蕴涵着深远幽长的意境,寓情于物,非常凄婉地写出了一个薄命女子无尽的哀愁和幽怨。后人便以“秋凉团扇”、“班女扇” 作为女子失宠的典故而常吟不衰


纳兰性德《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中“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便是化用了该典故,意思是本应当相亲相爱,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人生抑或是爱情,如果都是像初次相遇那样的新鲜温馨,那样深情快乐,并一直保持终生,回首相视,却似若如初见时,那是怎样的人生境界?由此看来,每个人都有着一种初遇情结,真的就象一杯清水一样清纯透明。而诗人给它以诗意的注释,让人感觉到初相遇的美丽、温馨和浪漫。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景,初见后的分手,有如曾经挥手的云彩,也似轻轻告别的康桥……


  最美的在心不在远处。曾经,初相遇是怎样的一种情怀?人生若只如初见,岂不是人生最好的写照吗?

 

  林清玄的《法圆师妹》,他说:“每个人的命运其实和荔枝花一样,有些人天生就没有花瓣的,只是默默的开花,默默的结果,在季节的推移中,一株荔枝没有选择的结出它的果实,而一个人也没有能力选择自己的道路吧!”


4.贫贱夫妻百事哀(老妻拙荆只能上悼亡诗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元稹《遣悲怀·其二》

元稹是写诗悼念亡妻情感最真挚的代表,这句话的意思是“生前经历过患难的夫妻,一旦诀别,有一方死去,真的就成了无法承受之痛”。


夫妻阴阳两隔的恨事,其实并不少见;但是想起我们曾在贫贱中一起携手走过,事事都让我更加悲伤。元稹和他老婆还真不穷!别对于此句理解错了!

古代文人自家的老妻拙荆,又一般只宜出现在悼亡诗词中。如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西风”一出,道不尽的哀凉,一抔黄土是换不回的长眠久卧、阴阳阻隔。再无卢氏的嘘寒问暖、体贴入微,也无帐暖阁香间的日夜陪伴。三年恍若一念间,过往已矣,只留得你萧索一生。


夫妻都是写生离死别,一般夫妻之间是不赞美的!这是受儒家文化之影响。而对于“流莺”,即无主之女人,中国文人则不吝啬笔墨,极尽妩媚之词,赞美之词,可夸成天人,内敛外因为要“齐家”,不能做作奸犯科。苏东坡,元稹,纳兰性德无一例外!否则读者的“三观”就毁了


5、天涯何处无芳草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蝶恋花·春景》

“笑渐不闻声渐悄。”人家都走了,而苏东坡却感到 “多情却被无情恼”,典型的花痴意淫症。


武汉归元寺数罗汉的佛偈:

天涯何处无芳草,广结善缘遇善人.不知叠嶂夜来雨,清晓石楠花中流.

'随生缘' : 爱是因为相互欣赏而开始的,因为心动而相恋,因为互相离不开而结婚,但更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宽容、谅解、习惯和适应才会携手一生的。


路既然是自己选择的,就不能怨天尤人,你只能无怨无悔。


金庸在小说里两次引用了下段佛偈,分别在《飞狐外传》结尾袁紫衣所念和《倚天屠龙记》中郭襄闻觉远所念而终得悟的: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佛说鹿母经》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唐代义净法师(635-713)译的《佛说妙色王因缘经》。


苏东波是个禅修大家,苏轼感慨春天不能永驻,唱的是“花褪残红青杏小”、“枝上柳绵吹又少”。又用“天涯何处无芳草”强自振奋。


多少年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道是谁在“天涯何处无芳草”的后面加了“何必单恋一枝花”,变成了“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这句话成为后来人失恋时最好的振奋口号。


歪解版本;1.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要在身边找。就是那么三五个,况且质量又不好!

2.天涯何处无芳草,自己看着行就好。


中国人还是很幽默的!


6.情人眼里出西施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

情不在貌,色要择人。为情者,嫫母可以同居;为色者,西施才堪并处俗云情人眼里出西施此可合看。(《青楼韵语》)


5000年前,黄帝为了制止部落“抢婚”事件,专门挑选了品德贤淑,性情温柔,面貌丑陋的丑女(封号嫫母)作为自己第四妻室。黄帝还说:“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轻色者,才是真贤。

每一段情,男与女前世定有缘分。随其所遇,近而取之,则有其乐而无其累。如面皆芙蓉,何必文君。情人眼里出西施,像卓文君之类,家庭富甲天下的“白富美”可遇不可求,人家也许也瞧不上你。


缘字也是禅宗的一个“无”字,非可以强求,“无”就是“有”,“无”和“有”之间就是缘,因此“无”和“有”之间就是情。


婚姻就是“弃短取长”,不做叶公好龙之事。情人眼里出西施。心灵相通之人是最漂亮的。


明末清初有个卫泳写了《枕中秘》,为天下男人好色辩护,并提出“如何正确地好色”之指南。


卫泳说:美女是稀有资源,并不是可以随意得到的,欲求尽善尽美,白璧无瑕,总是徒劳。可意不可意,就全凭自己的感觉了。( 然非奇缘不遇,必欲得此丽容,而后加意.....也。 ”)


因此,要把眼光放在近前, 随其所遇,近而取之,则有其乐而无其累如面皆芙蓉,何必文君。眉皆远山,何必合德。口皆樱桃,何必樊素。腰皆杨柳,何必小蛮。足皆金莲,何必潘妃。歌即念奴,笑即褒姒,颦即西子,点额即寿阳。肥者不失其为阿环,瘦者不失为飞燕,奇丑不失为无盐。当其怨,出塞之明妃也。当其恨,长门之阿娇也。当其云雨,巫山之神女也。他如稍识数字,堪充柳絮高才,略减妒心,已有小星遗意。。。。


卫泳不厌其烦地列举历代诸多著名美女,(也有一位丑女无盐,)目的是要告诉男人们,挑对象、找女朋友,没有绝对、僵死的标准,更主要还是自己的一种主观感受 ——女子的美丑,主要还在于男人的主观感受。有喜欢她的人,她的容貌在喜欢者的眼中就变得美丽了,众人也就跟着说这位女子美貌出众。这实际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人眼里出西施 ”还有一个用法就是那个意中人的根本不漂亮,因为“唯大流氓能本色,是真美人敢素颜! ”。你没有看黄(晓明)艺人的老婆AngleBaby做广告时说,我真的不是人造的,我是素颜的

2015/12/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