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秣陵行:南大北园随意行

 可奈尔金 2019-01-01

今日阅读,与您相伴

文 / 老长不大

近年来,我每到一座城市,在时间与条件的许可下,总喜欢去一些著名大学校园看看。不瞒你说,除了感受那些浓郁的书卷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外,许多校园的建筑与景色亦是一道靓丽迷人的风景线,绝不逊色于一些旅游景点。

这次秣陵之行,南京大学就列入我的行程之中。

南京大学的前身是民国的国立中央大学,创建于1902年,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又将著名的金陵大学并入,南大更成了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令年轻学子向往的百年名校。

1920年,南京大学首开我国高等学府"女禁",正式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校,引领风气之先。为此,竺可桢先生在南京大学60周年校庆时题词"东南学府为国之光,男女同校惟此首创。外御强敌内抑豺狼,天下有道黉舍乃昌。"

据资料记载,抗战胜利后至解放前,南京大学曾是我国院系最全、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大学,1948年在世界大学排名中超过日本东京大学,居亚州之首。

那天上午,微雨细丝,将歇未歇、时断时续、软柔温润,给人有一种凉爽、温馨、舒适的感觉。我和两位同学带着这样愉悦的心情,率性随意地来到了南京大学。

一条东西走向的汉口路,把南京大学的鼓楼校区分为南北两园,北园是教学科研区,南园为学生生活区。

北园正校门朴实简洁,两边"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大字出自毛主席的手书,若没有"南京大学"的横额,容易让人以为是军营而不是大学。虽然这些词语同样适用年轻的大学生,但绝没有用在部队军人身上贴切,我不知道南京大学是出自什么样的原因和想法。

走进大门,宽阔的马路两边是高大的法国梧桐树,虽已中秋,偶有几片黄叶飘落,却依然浓荫遮天。图书馆、教学楼依次展现,端庄而宁静。三五成群的莘莘学子擦肩而过,有探讨议论学问,有窃窃私语课业,一股浓浓的书卷气扑面而来。

校园的绿化覆盖率极高,品种多样的大树参差,茂密繁盛的小草满地,散发着一种自然自在的乡野味。我们行走其间,刚下过雨的草地和树枝上还挂着滴滴水珠,空气里氤氲着一股轻薄暖和的气息,这又让人感觉不像置身在大学,倒像是在公园。

雨后的"金陵苑"格外清新秀丽、婀娜多姿。原金陵大校的老建筑大多集中在这一带,建于1918年的大礼堂就在附近,它是南大现存最早的建筑,造型仿照我国古代的庙宇,据说外墙用明代城墙砖砌筑,城砖上留有铭文印记,散发着厚重的历史感。

北大楼位于金陵苑北端,是原金陵大学的主楼,现在不仅是南大的地标性建筑,更是南大的精神象征。大楼建于1919年,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设计,又柔合了西式建筑的布局。歇山顶式,瓦筒屋面,青砖厚墙,两边对称,中间一座五层塔楼高耸突兀、雄伟壮观。尽管背后有两幢高入云端的摩天高楼,依然不失其威严的霸气。似乎后面两幢饱含现代元素的建筑,既在为霸气的北大楼作配角衬托,又在表达传统与新潮可以同时共存互荣。

我面对一个现代摩登,一个底蕴深厚的新老两幢建筑物,心中油然而生一丝敬意。

北大楼周边绿树锦簇,郁郁葱葱。楼前是宽敞的绿地广场,草坪如茵。楼墙上爬山虎恣意攀蔓,一片绿油油的叶子衬托着屋顶上一颗硕大的红色五角星,显得格外醒目。我不知道这颗庄严的红五星初建就有,还是建国后才增添,反正它是新中国一个时代的标记和宣言。

北大楼的正对面是南大校史博物馆(原是金陵大学的图书馆),巍然伫立、相互对应,中间是宽阔的绿地广场。广场两侧都是原金陵大学的老建筑,青砖墙面、灰色筒瓦,中式风格、对称严谨,尽管风雨百年,至今仍然保存良好。校史博物馆的飘逸娟秀字体的馆名,出自原中央大学校长、百岁老人顾毓琇的笔端。我们原想进去参观,因馆门紧闭没有开放,无奈只能在馆前拍照合影留作纪念。

我们虽然只是蜻蜓点水般地在南大北园匆匆地逛了一下,但南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古色古香的精致建筑,已经让我们惊艳。南大古老而不古板、质朴却又活泼的品性,也足够让我们钦慕。

图文:老长不大

—《END》—

作者简介:老长不大,男,浙江宁波人。曾经农学兵工,捎带衙门杂役,唯缺商,故无财。如今退休可闲不闲,忙孙辈、忙读书、忙信笔由缰,虽喜爱,然少才。曾经少不更事,不谙世事;如今老不成熟,依然故我,可谓老长不大也。

内容来自腾讯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