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大校友余光中朗诵《钟声说》原声再现!官微为你解读这首诗背后的南大校史

 淡淡菊香csbi72 2017-05-13


谈起余光中先生,相信没有人没有读过他那首著名的《乡愁》,而作为南大人,相信也都听说过他那首为南京大学百年校庆而作的《钟声说》。


余光中先生出生于南京,1947-1949年就读于于金陵大学外语系。2002年5月20日,南京大学百年校庆。白发苍苍的余光中先生回到母校,在数千南大师生面前满怀深情地朗诵了这首《钟声说》。百年校庆已经过去了14年,但我们还是找到了余光中先生当时朗诵的视频,与大家一起回顾南大百年校庆时的难忘时刻。




钟声说


大江东去,五十年的浪头不回头

浪子北归,回头已不是青丝,是白首

常青藤攀满了北大楼

是藤呢还是浪子的离愁

是对北大楼绸缪的思念

整整,纠缠了五十年

铁塔铜钟,听,母校的钟声

深沉像是母亲的呼声

呼迟归的浪子海外归来

缺课已太久,赶不上课了

却赶上母亲正欢庆百岁

玄武仍潋滟,紫金仍崔巍

惊喜满园的青翠,月季盛开

风送清馨如远播的美名

浪子老了,母亲却更加年轻

江水不回头,而大江长在

百年的钟声说,回来吧

我所有的孩子,都回来

回家来聚首共温慈爱

不论你头黑,头斑,或头白


离开母校多年,余光中先生依旧对南京大学怀着深深的眷恋和敬仰。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对母校的的赤字之心,同时,我们也能透过这些诗句看到南京大学悠久的办学历史。


余光中先生曾就读的金陵大学,是南京大学的另一个源头,从1888年汇文书院成立,至1952年与南京大学合并,历经六十四载春秋。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二源壁”的一面刻有由李瑞清先生于1910年2月书写的“金陵大学堂”五字。


2012年5月,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二源广场建成南京大学金陵大学校名碑,与国立中央大学名牌分立图书馆前。



金陵大学堂成立于1910年,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888年由美国基督教会创办的汇文书院。金陵大学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会大学之一,1951年由政府接办,又并入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改建为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南京大学的工、农、师范等学院及相关系科独立,同时并入金陵大学的文、理学院,仍名南京大学。因此,金陵大学是南京大学的另一个重要源头。


让我们通过下面一组珍贵的金陵大学的老照片,感受一下那个时代的校园人文风光吧~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的两个地标性建筑物都是在金陵大学时期建成的。诗中提到的南大“地标”之一北大楼,直到百年后的今天依旧被“常青藤攀满”。这座浓缩了南京大学精神与传统的建筑,像灯塔一样永远指引着每一个南大人“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金陵大学时的北大楼


北大楼·春(摄影:佘治骏)

北大楼·秋(摄影:佘治骏)


爬山虎掩映北大楼墙角铭刻着落成年份1919,记录了南大的百年沧桑。


另一个与《钟声说》有关的建筑,是建于金陵大学时期的小礼拜堂。堂前牌坊上挂铜钟一座,当年,每日上下课的钟声由此敲出。后毁于兵燹,铜钟遗失,南大百年校庆期间重建钟亭。


古色古香的小礼拜堂(摄影:佘治骏)


每当我们翻开校史的某一页,我们都会对“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理解更深几分。我们是如此热爱这所温和敦厚的百年学府,当你听完余光中先生朗诵的《钟声说》,再次回顾百年南大的沧桑足迹,你的内心是否也充满骄傲、温暖与力量?无论何时,她一直在召唤每一个前行的南大学子:


回来吧,我所有的孩子,都回来

回家来聚首共温慈爱

不论你头黑,头斑,或头白



南京大学

视频来源:人人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