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310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9-01-01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哕的证治/哕的治则

​   哕证只有三条,请大家看第7条,这又是把《伤寒论》里面已经说过的一个条文,拿到本篇来重复。
   这有什么含义?
   这是要强调哕的治则,辨哕嘛,首先得强调治则:
 
《金匮要略》“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一类)
 
   这个“前后”,就是指的要看大、小便情况。
   大、小便通利不通利,出现的哕。
​   哕的概念,我还是按照昨天讲的意思,就是仲景时代,对“哕”是指哕逆,是胃气上逆之证,而且,偏于对虚寒的这样一个认识,现在,这个治疗原则,第7条提示了:

& 如果是兼有小便不利的话,是属于水湿阻滞气机,气机不利,那就采取什么办法呢?
   就得通过利小便,哕和腹满才能止。

& 如果大便不通,哕而腹满,就得通利大便解决,那么,为什么要通利大便呢?
   因为是胃肠有积滞,下闭而上逆,上下不通气,等于是大便秘结,他(病人)上面就有哕逆,故采取通利大便的办法,使哕和腹满得以解除。
   因此,我不把这个“哕”,给限定在“呃逆”上,因为呃逆的病位,病在膈,我为什么一定要说成是哕逆呢?
   因为是胃气上逆,它的病因,比方说有因为虚寒的问题,因为寒饮的问题,均可以哕,可以引起胃气上逆。象这个,是因为湿,什么湿啊?一个是水湿阻滞,气化不利了,你得给水湿以出路,用利小便法,才能使“哕而腹满”得到改善。
   你要说打嗝的,膈肌痉挛,通过利小便法能治?还是通过实大便能治啊?所以我说,呃逆范围小,而不在于什么声音的大小,嗝的频率的短、促等。
​   我认为,张仲景说的这个“哕”,它的范围要高于,或者大于呃逆。《中医内科学》里面,它完全是用呃逆,来代替张仲景所说的哕,好象不那么合他那个本意。
   再一个,我觉得,我昨天也介绍了,从明代以后,才把这个“哕逆”,在命名上变成“呃逆”了,它辨证有六种,也有虚、实、寒、热之别,总的来说,就应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辨证为主,象这个“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这不也是吗?

   所以我觉得,在哕病仅仅的三条原文里,首先来说,哕再兼腹满,你怎么治,先看大小便通利不通利,病根在哪,咱就解决病因的问题,把这病因消除了,哕和腹满也随之而解。
​   我觉得这个治疗原则,也等于把哕逆,“哕”我叫做“哕逆”,按胃气上逆来理解,是一种病机的认识,到具体病证上,不能局限在就是一个哕逆,应该结合临床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是从病名上,来给大家启示张仲景所说的哕,是怎么回事,还是指胃气上逆的一种,而且它偏重于虚寒,现在告诉你,哕还有实证所致的,有水湿停滞和积滞阻遏肠道所致,来采取“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