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不粘色,壮不粘湿,老不粘怨:人无三气命自安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19-01-01

列位看官,首先给您问一声元旦快乐。过去的一年,本订阅号以宣扬中华传统养生、医学理论经典为己任,笔耕不辍。新的一年,我们在这条道路上,将继续耕耘,奉献更多的图文阅读精品。

今天,咱们来说说,人这一辈子,为健康长寿计,不要沾染三气。这便是“色气”、“湿气”和“怨气”。具体来说,便是“少不粘色气,壮别染湿气,老莫生怨气”。

首先,咱们来说说“老莫生怨气”。

看官须知,人到了老年,即在60岁之后,容易生出各种怨气。人生暮年的平和心境,还真不是容易保持的。

人到老年为何容易有怨气?说到底,源于一辈子积累下来的思维定式。眼前的世界不断发展,而年轻时种种经历所固化下来的生活经验,却让我们很多时候难以适应。于是,我们为儿女之事烦忧,为社会之事气恼。

另外,人生暮年,气血虚衰,精力不济。再加上从社会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我们就极其容易产生英雄落寞之感,自我评价降低、自信越来越少,时刻感叹不如当年,那一颗不想服老,却有不得不服老的心,会让我们时时心生苦闷。这个时候,再遇到个别生活不平之事,则能不心生怨气?

看官,事情虽然如此,但我们还是要尽量看开,少生怨气。“怨”这个字,《说文解字》里面讲,指的是“藏恨于心”。这个字的上半部分,古代当“赌博”讲。可见,这个字的负面意义是很大的。怨恨之气藏于心,令气机为之郁结,五脏功能在气机不畅的影响下,发挥不稳定,而气的卫外、固摄、托举等功能也会受被削弱。这对于老年人来说,伤害是巨大的。老年痴呆、恶性肿瘤、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都和这有关系。所以,老年人和其他年龄段的人相比,是最受不得“怨气”的。因此,我们讲“老莫生怨气”。

如何皆怨气?除了调节好心态之外,多用疏肝理气之品。佛手6克,泡水代茶饮,疏肝理气。阴虚火旺者禁用。

接下来,咱们说“壮别染湿气”。

看官须知,这个“湿气”,是当代中国人新的“瘟疫”。当代国人,正普遍被湿气所困扰。当代中国人肥胖比例的不断攀升,就是一个生动写照。壮年人,嗜好肥甘厚味,又因为工作原因难以适时运动,于是脾胃运化不及,痰湿内积。另外,壮年人背负多重压力,肝气为之郁遏,气机失于条达,这也给体内的新陈代谢带来影响,于是,痰湿之气渐渐滋长。这便是“脾为生痰之源,肝为生痰之枢”。

壮年人有湿气,是心脑血管病的祸根(冠心病多以痰湿论治),是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祸根(肠炎多以湿热论治),也是将来罹患痹症的祸根(风湿病多疑湿热论治)。更有高血压、失眠、脱发等疾病和症状,与痰湿之气密切相关。所以说,湿气一邪,咱们中年人、壮年人是沾不得的。

人有湿气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去运动,好好出一身汗。这是排湿的最佳手段。生活中,多用陈皮6克泡水喝,能行气除湿。

最后,咱们说说“少不沾色气”。

也许有人会反驳了——年纪轻轻,不追逐异性,那还正常吗?“少不粘色气”,岂不是妄谈?看官,切莫抬杠。青春年少、男女思慕,固然正常,但是若沉沦其中,不知节制,纵欲无度,便是大忌了。

如果仅仅是这些,倒也罢了。最关键的是,肾精作为一身脏腑之精的根由,是脏腑之精气化的总司。肾精一伤,则五脏之气随之而伤,百病蜂起。所以你看年轻纵欲之人,到了老年,脱发、耳鸣、腰酸、背痛、有的五六十岁便弯腰驼背,岂不悲哉?所以说,年少肾精充盈之时,恰恰是我们不知保养、纵情挥霍之时,也是各种病根种下之时。

因此,我们讲“少不沾色气”。

总而言之,这“色气”、“湿气”和“怨气”,是夺人性命的“三气”。我们应该戒之,远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