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纹饰制作——战国

 睫毛上的风尘 2019-01-01


战国是中国玉器发展的关键时期,上承春秋制玉之传统,下启两汉玉器之辉煌,无论在工艺技法,还是造形纹饰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战国时期的玉器纹饰普遍呈现整齐规律的风格,早期沿用春秋晚期由浮雕虺龙纹解体而形成的浮雕云谷相杂纹,并衍生出简化的阴刻形态。此后谷纹、蒲纹、蒲谷相叠纹、乳钉纹及云纹等陆续出现。加之动物造形中采用的凹弧面处理及多角度取象的表现手法,使得这一时期的纹饰形态蔚为精彩。

一、云谷相杂纹特征及制作

春秋晚期,盛极一时的浮雕虺龙纹开始出现解体,虺龙的圆眼消失,浮雕云纹、谷纹、S纹也不再按照苛定的侧面龙首形象加以组合,而是以较随意的形态分布,行成“浮雕云谷相杂纹”。 图1 战国早期 浮雕云谷相杂纹龙形佩战国早期,浮雕云谷相杂纹成为玉器的主要纹饰。这种纹饰的制作大致分为定位与去料两步:首先,在已切割成形的玉料表面用细砣浅琢云纹、谷纹等形状;然后,再于定位线外侧以砣具减地,使其相对凸起为阳纹。 图2 战国早期 浮雕云谷相杂纹龙形佩而随着浮雕云谷相杂纹的盛行,以单线阴刻的云谷相杂纹也开始出现。这种线刻云谷相杂纹需经砣具细线定位、深刻成纹及刻画边线等步骤完成,其制作较浮雕云谷相杂纹较为简单,出现时间亦比浮雕云谷相杂纹晚。 图3 战国早期 线刻云谷相杂纹龙形佩 二、谷纹特征及制作

战国中期,谷纹从云谷相杂纹中独立出来,以规律整齐的排布形态,成为战国中晚期最流行的纹饰。 图4 战国中期 浮雕谷纹龙形佩谷纹造形呈涡卷状,因形似稻谷发芽而得名。战国时期玉器的谷纹有浮雕和线刻两种,浮雕谷纹的制作需经定位、减地、成纹三道工序:首先以砣具琢刻三对平行线,将玉料表面区划出多个六边形格纹;其次在六边形格纹周边减地形成半球状凸粒;最后将半球状凸粒雕磨为圆卷状谷纹。 图5 战国中期 浮雕谷纹龙形佩线刻谷纹的制作比浮雕谷纹简单,但也要经过格纹定位,再于六边形格纹内以砣具直接阴刻谷芽状线纹。同时,由于圆卷状凹线会使圆心产生凸起的视觉错觉,因此又有假阳纹的效果。 图6 战国中期 线刻谷纹龙形佩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浮雕谷纹还是线刻谷纹,单独的谷纹旋转方向可能并不一致,但由于格纹定位工序的加入,使得其彼此间的排列仍显现出一定的秩序性。

三、蒲纹与蒲谷相叠纹特征及制作

战国晚期,原为制作谷纹而琢刻的定位线也成为一种独立纹饰。由于其交错的线条犹如编织的蒲席,因此被称为“蒲纹”。蒲纹不仅可单独使用,有时还会与谷纹同时出现,成为“蒲谷相叠纹”。这两种纹饰皆盛行于战国晚期至西汉,常见于璧、珩等器物之上。 图7 战国中期 蒲纹璧 图8 战国晚期 蒲谷相叠纹璧战国时期的玉器纹饰,从云谷相杂纹、谷纹、蒲纹到蒲谷相叠纹的发展,纹饰趋于整齐、规律,但在整齐的风格之中,又渐次衍生出许多变化。这种变化在战国晚期至西汉发展到巅峰,V字形连线乳钉纹、阶梯式乳钉纹、丁字云纹、兽形云纹及如意云纹等相继兴起,使整齐排列的形式演化为各式各样的组合,让单纯的平面装饰产生出交错的立体美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