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具发展史--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
秦汉时期家具的类型又在春秋、战国的基础上发展到了床、榻、几、案、屏风、柜、箱和衣架等。但由于都是席地而坐,几、案、衣架和睡眠的床、榻都很矮,几在春秋战国时多置于床上作凭倚之用;案到汉代多设于床前或榻的侧面,案面逐渐加宽加长;屏风呈两面或三面形,置于床的后边和侧边。至东汉后期,胡床也由西域传入中原,人们的起居方式由席地而坐开始向以床榻为中心生活起居方式转变,家具品种和样式也由低矮型家具向渐高型家具演变。
![]()
据《西京杂记》记载,“武帝为七宝床、杂宝案、廊宝屏风,列宝帐设于桂宫,时人谓之四宝宫。”于广州象岗南粤王墓出土的早期铜框架漆屏风,装有长方形蓝玻璃。
![]()
彩绘八龙吐水漆书案:1980年在江苏连云港唐庄汉墓出土,现藏于江苏连云港市博物馆。漆彩绘书案是汉代家具的代表作,案面为长9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条形,两端各设有装饰化斜排的四腿“栅足”,并立雕为八条游龙的“龙头吐水”,下附足则漆雕成“山”字形云水纹,并雕一蟾蜍昂首在巨浪中与吐水龙首呼应。书案通体均用藤黄、群青等色漆彩绘精细秀美饰纹,如龙身鳞片与蟾蜍用彩漆绘,是实用与审美综合的精熟完美典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