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悬崖上的苗鼓表演”传承民族文化的湘西苗鼓!

 凤凰秋歌 2019-01-02

尊贵的客人从远处来,苗鼓打起来,山歌唱起来,苗家姑娘舞起来。

“悬崖上的苗鼓表演”传承民族文化的湘西苗鼓!

苗鼓,自古被视作为苗族圣物。相传远古时代,野兽危害苗寨,勇敢的苗族勇士将野兽剥皮制鼓,做成苗鼓。今天阿妹就带大家了解了解苗鼓,这种特殊的乐器!

“悬崖上的苗鼓表演”传承民族文化的湘西苗鼓!

湘西的苗鼓有庆年、庆神两种,随着苗族人民审美情趣和鼓乐承传的变化,一般在农历'四月八'、每年春节前后、赶秋、椎牛、丰收喜庆、婚嫁、迎宾客等重大活动里,他们都以鼓乐相迎,以鼓乐作为抒发自己情感的特殊方式。

“悬崖上的苗鼓表演”传承民族文化的湘西苗鼓!

苗族鼓乐最具有舞蹈特色,因为苗族鼓乐常常伴随着舞蹈,它是音乐、舞蹈的完美结合。湘西州,苗族鼓乐称为鼓舞,有很强的地域性。

“悬崖上的苗鼓表演”传承民族文化的湘西苗鼓!

由于苗族文化、历史与审美的因素,苗鼓舞通过叙事性的表演方式,构成了湘西苗族鼓乐的独特个性;它通过一个个生动的舞蹈动作,再现了湘西苗族人民生活、劳动的图画,可以说它是一幅湘西苗族人的历史画卷。

“悬崖上的苗鼓表演”传承民族文化的湘西苗鼓!

苗鼓是苗家供奉的圣物;是苗族部落的象征,苗族从黄河到西南群山大迁徙的路上,什么东西都丢上,仍保留着一面鼓。

“悬崖上的苗鼓表演”传承民族文化的湘西苗鼓!

苗家每遇到生死存亡的大事要决策,必举行盛大的“吃牛合鼓”仪典,一面鼓代表苗族的一个系或部落。百面鼓齐响,则象征万众一心,同仇敌忾。

“悬崖上的苗鼓表演”传承民族文化的湘西苗鼓!

苗鼓从此成了苗家男女老少皆喜欢的一项民俗活动。贵客来了跳迎宾鼓,逢年过节跳四面鼓,婚家迎娶跳猴儿鼓,丧事祭坛跳“老人鼓”苗鼓代代相传,辈辈不衰;随着年代久远,花样打法愈来愈多。

“悬崖上的苗鼓表演”传承民族文化的湘西苗鼓!

2018年10月22日,“世界鼓舞 鼓舞世界”2018吉首鼓文化节开幕,在乾州古城万溶江畔举行,活动现场数面鼓在千年古城同时敲响,开启了一年一度的鼓文化节。

“悬崖上的苗鼓表演”传承民族文化的湘西苗鼓!

当天,吉首市矮寨奇观景区在问天台举行“天地鼓秀”——逮鼓节,来自周边村寨的苗家鼓手、鼓队齐聚一起,逮鼓狂欢,让大感受到当地神秘的鼓文化。

“悬崖上的苗鼓表演”传承民族文化的湘西苗鼓!

在湘西州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数百面新型组装苗鼓同时擂响,现场如雷鸣般撼天动地,湘西精神、湘西力量伴随着鼓声呼之欲出。此次的独特“鼓语”,不仅生动地向世界呈现了湘西民族文化的魅力,更是向世人证明了湘西传统民间工艺在创新、在振兴!

“悬崖上的苗鼓表演”传承民族文化的湘西苗鼓!

鼓是精神的象征,舞是力量的表现,鼓舞结合开农耕舞蹈文化之先河,而湘西苗鼓舞作为优秀的民间舞蹈艺术,却犹如遗珠弃璧,淹没在莽莽群山之间。

“悬崖上的苗鼓表演”传承民族文化的湘西苗鼓!

湘西苗族鼓舞,是我国苗族地区最古老的舞蹈艺术,流传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吉首市和凤凰、古丈、花垣等地。

“悬崖上的苗鼓表演”传承民族文化的湘西苗鼓!

苗鼓舞起源于秦汉时期,是我国鼓舞艺术的一支分流,在历朝战乱的民族大迁徙中流落到湘西地区的苗家儿女,将苗鼓舞带到了玉屏山中猛洞河畔,从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湘西苗鼓舞。它不是单纯的民间舞蹈,而是鼓乐、舞蹈、表演等艺术的有机结合体,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特色鲜明。

“悬崖上的苗鼓表演”传承民族文化的湘西苗鼓!

湘西苗鼓舞的艺术特点

在汉文史《苗防备览·风俗考》中就载有“刳长木空其中,冒皮其端以为鼓。使妇人之美者跳而击之,择男女善歌者,皆衣五彩衣,男左女右旋绕而歌”。

“悬崖上的苗鼓表演”传承民族文化的湘西苗鼓!

说明苗族鼓舞远在汉朝时就已盛行,并具有鼓之舞之,盛装起舞等艺术特点。随着时代发展,湘西地区的苗鼓舞不仅沿袭了这些特点,更是衍生出多样的表演形式,独特的鼓点以及更华美精致的民族服饰。

“悬崖上的苗鼓表演”传承民族文化的湘西苗鼓!

其一:丰富的表演形式

湘西苗鼓舞首先从鼓的材质区分,可分为铜鼓舞与木鼓舞。

“悬崖上的苗鼓表演”传承民族文化的湘西苗鼓!

其二:独特的“鼓语”

苗族的族源可追溯到远古的“三苗”,秦汉时期苗族祖先就已聚居在湘西一带。但是由于发展的滞后,苗族一直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因此,民间文学、民间文艺、各种民俗活动,则是他们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在长期的乐舞活动中,逐渐形成用铜鼓木鼓敲打出的鼓点传递信息,使之具有“鼓语”的功能。

“悬崖上的苗鼓表演”传承民族文化的湘西苗鼓!

其三: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演出服装

湘西苗鼓舞除了舞蹈形式与鼓语特点之外,最令人喜爱的莫过于演员所穿戴的服装与银饰,其精美华丽令人赞叹,这就是苗族传统的盛装。

“悬崖上的苗鼓表演”传承民族文化的湘西苗鼓!

湘西苗鼓的功能

其一:战争辅助功能

据历史记载,苗鼓最初是用于战场的。苗族自古骁勇善战,在远古时期与炎黄部落大战之时,苗族先民就曾使用鼓来振奋士气。后来苗族先民在迁徙过程中,甚至直到今天,苗鼓一直都是激励苗族人民斗志的工具,他们用鼓来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络传送军情。

“悬崖上的苗鼓表演”传承民族文化的湘西苗鼓!

其二:信息传递功能

鼓声可用来传递信息。苗鼓作为一种打击乐器,因为声音强大,传播远,被用来作为族群之间的联络工具是十分有效的。崇山峻岭中间的苗族山寨相隔甚远,每逢遇到一些突如其来的大事,如果靠步行通知往往是来不及的。但是,在合适的地方置一面大鼓,用约定俗成的敲击方式进行联系就可以了。

“悬崖上的苗鼓表演”传承民族文化的湘西苗鼓!

其三:全民欢庆功能

每当年节之际,苗族群众都会打出“年鼓”、“喜庆鼓”、“坐堂鼓”、“邀请鼓”、“迎宾鼓”、“拜客鼓”、“拦路鼓”等来欢庆节日。“年鼓”主要在每年农历正月上半月举行,它与各种戏剧、舞狮相得益彰。

“悬崖上的苗鼓表演”传承民族文化的湘西苗鼓!

“年鼓”敲响以后,全村寨男女老幼都会聚集于公共场所中进行娱乐活动。其中情趣最浓的为年鼓中的“拦路鼓”。“拦路鼓”包含了迎宾、喜庆等,反映出苗族人们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凝聚力,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

“悬崖上的苗鼓表演”传承民族文化的湘西苗鼓!

每当丰收年成、立秋日、挑葱会等,都有舞狮、跳鼓等欢庆活动。“跳鼓”时,最多时用大鼓达99面,号称“100 面”,场面宏大。每当望村望族取得重大成功、举办婚事等,均“跳鼓”相庆。到时候,鼓声、锣声、唢呐声,鼓舞、人舞、群体舞,鼓声一片,欢声一片,千山万岭,村村寨寨,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

“悬崖上的苗鼓表演”传承民族文化的湘西苗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