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之窗|冬季养生的8个要诀和四季皆宜的5个运动安利给你~

 糖果堡宝 2019-01-02

冬三月,阴盛阳衰,是四季中最冷的季节,气候寒冷、干燥,自然界的生物都进入了匿藏、冬眠状态,以蓄养其生命的活力,这种现象,中医学称之为'养藏',故人体阳气也随之潜伏于内。人类是自然界的生物之一,当然也要以养藏为原则,只是人类所要'藏'的,是体内的'热能'和生命的'动力'。这'热能'和'动力',中医学便称之为'阳气。' 冬季养生应该做到'无扰乎阳',也就是不要损害人体的阳气。

那么守住阳气就够了么?养生是个贯穿一年四季的话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效果的。久坐不动、浑身酸痛、没空锻炼……如果你的一天是否也是这样度过的,那么赶快收下小编的这波安利,避寒就温,敛阳护阴,纵享四季健康!

冬季养生8

一、要少出大汗

冬季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也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二、要健脚板

健脚即健身。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时,还应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三、要防犯病

冬季气候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寒冷还刺激心肌梗死、中风的发生,使血压升高和溃疡病、风湿病、青光眼等病症状加剧。因此,冬季应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四、要水量足

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一般每日补水仍不应少于2000~3000毫升。

五、要调精神

冬天确实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冬天改变情绪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动,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良药。

六、要空气好

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或在室内放一台负离子发生器,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七、要粥调养

冬季饮食忌黏硬生冷。营养专家提倡晨起食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

八、要入睡早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古人主张“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四季皆宜5

常叩齿-补肾助消化

【功效】

生津补肾

唾液可以助消化,更有补肾的作用,肾是五脏之根,如果肾充足了,其他脏器也会好。

强健牙齿

叩齿能促进牙齿周围组织及牙髓腔部位的血液循环,增加牙齿的营养供应,因此能强壮牙齿,减少龋齿等牙病的发生。且咀嚼有力,牙齿也不易松动、脱落。

清热祛火

经常叩齿还能防口臭,增加牙齿的自洁作用。叩齿时,口中唾液增多,中医说唾液是“金津玉液”,可以清热祛火。

保持面部肌肉

老人若坚持经常叩齿,面颊部还不易塌陷,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加大脑的血液供应,使皱纹减少,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做法】

上牙碰下牙,次数以36次为度,叩齿结束后,将口中的津液分三次缓缓地吞咽下去,每天早晚上下牙齿反复相互咬叩60~360次。

蹬摩脚心-清肝明目  

【功效】

可引导肾脏虚火及上身浊气下降,并能清肝明目,对治疗神经衰弱、失眠、耳鸣等均有疗效。

【做法】

仰卧以双足跟交替蹬摩脚心。

两手对搓-缓解肩痛

功效

刺激手掌穴位可通六经、强内脏,调和阴阳之气,治疗肩痛,眼睛疲劳。

【做法】

两手对搓一分钟,两手掌快速对搓300次。

拇指揉鼻-防治心脏病

功效

可开肺窍,对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甚至心脏病、动脉硬化有防治功效。

【做法】

双手拇指上下揉鼻50次。

揉腹侧-肝气舒

原理

人体的肝脏主疏泄气机,气机不畅时,邪气就容易滞留在腹部两侧,导致两胁胀痛,出现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头晕目眩、月经不调等症状,即中医讲的肝气不舒。

【做法】

用两手掌侧面沿乳根来回摩擦,速度稍快,大约3次/秒,感觉该区域微微发热为好;用手掌在两侧腹部顺时针按揉,速度要柔缓,约做30次;从两胁肋部的上方,斜向下推摩到肚脐下方,30次左右;两臂伸直头上交叉,分别向左右倾腰,充分拉开胁肋部,配合呼吸,侧身倾腰时呼气,转正时吸气,左右牵拉6~8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