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城史君 意大利游记

 LXPLWX 2019-01-02

意大利游记之五:条条大路通罗马!

搜狐网

2017-09-20 06:07

斗兽场旁的君士坦丁凯旋门,建于公元312年

9月5日我们游完阿玛菲海岸和维苏威火山后,就直奔罗马而去了。

入住宾馆后,我在想,对于罗马,到底是什么在吸引着我?多少年来,一直想去罗马,看看,走走,摸摸,即便是随便转转。是台伯河,斗兽场,还是西班牙广场,抑或是特拉维喷泉?

回忆自己读过的书,印象最深的还是朱自清的散文《罗马》。朱自清在文章里说:“罗马是历史上大帝国的都城,想象起来,总是气象万千似的。现在它的光荣虽然早过去了,但是从七零八落的废墟里,后人还可仿佛于百一。这些废墟,旧有的加上新发掘的,几乎随处可见,像特意点缀这座古城的一般。”朱自清写了斗兽场,写了梵蒂冈,但我记得最清的,还是他写的罗马城西南角上的英国坟场,因为这里埋葬着十九世纪英国浪漫诗人雪莱与济兹。雪莱的心葬在英国,他的遗灰在这儿。雪莱的墓碑上刻着莎士比亚《风暴》中的仙歌。而济兹的墓相去不远,墓碑上面刻着:“这儿躺着一个人,他的名字是用水写的。” 朱自清说:末一行是速朽的意思;但他的名字正所谓“不废江河万古流”,又岂是当时人所料得到的。

斗兽场外观

过去我读朱自清的散文时,并不理解为什么朱自清当时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雪莱和慈济。

第二天(9月6日)一早,我们就乘车往罗马城去。一路上,领队就把罗马的历史简要地说了一遍。进入市中心,看到了熟悉的圣彼得教堂的穹顶,又突然想起了一部电影——《罗马假日》。多少年过去了,依然记得男女主人公扮演者的名字,男的叫格里高利·派克,女的叫奥黛丽·赫本,里面的场景,都是与罗马有关的。我对罗马的向往,是不是从看了这部电影开始的?记得当时看了此片,就萌发了此生一定要到哥伦布大街上去走走,亲眼看看那座至今已矗立了近2000年历史的古罗马斗兽场,摸摸君士坦丁凯旋门墙缝中只要春天来了仍旧青葱的小草......

正在回忆中,领队说斗兽场到了,全体下车。

斗兽场内布局

刚下车,就有一群人围上来分发旅游指南。我哪有心思与人纠缠,快步朝斗兽场而去,此刻,心里想的,只有抓紧时间用镜头捕捉历史遗址的吉光片羽。

九月的罗马,阳光灿烂。眼前的圆形建筑,既壮观又落寞,既恢弘又残破。我知道,它诞生于公元72年,也知道是一位叫韦帕芗的罗马皇帝为庆祝征服耶路撒冷的胜利,征用了八万犹太和阿拉伯战俘修建而成的,更知道在这个能容纳九万人的场子里,曾经有过惨烈,有过血腥,有过兽与兽,人与兽,人与人的角力角斗角杀的悲壮与悲慨。但我还是惊叹,惊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再辉煌的荣誉与高傲,也会在岁月的阳光下,映照出历史无可奈何的一页。如今,再巧妙的建筑,也成为一个庞大帝国最生动的残破纪念碑。

我在想,罗马斗兽场,难道与雪莱慈济有什么关系吗?

圣彼得大教堂外观

朱自清在文中写道:罗马从中古以来便以教堂著名。康南海《罗马游纪》中引杜牧的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光景大约有些相像的。是的,说起罗马的教堂,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最为精妙和恢弘了。这教堂几经兴废,现在的房屋是十六世纪初年动工,经了许多建筑师的手。米开朗基罗受保罗三世的命令,在这儿工作了十七年,教堂内许多高大的圆拱门稳稳地支着的那座穹隆顶就是米开朗基罗的杰作。圣彼得大教堂是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与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为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建筑风格,是全世界第一大教堂,能容纳5万人同时做礼拜。

走进圣彼得大教堂,你会有一种无法形容的惊奇感,真是太华丽了。教堂内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座艺术宝库,屋顶和四壁都饰有《圣经》题材的绘画。大教堂最惹人注意的雕刻艺术杰作主要有三件,称为圣彼得教堂三宝:第一件是贝尔尼尼雕制的青铜华盖,它由4根螺旋形铜柱支撑,足有5层楼房那么高,华盖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永远点燃着99盏长明灯,下面是宗座祭坛和圣彼得的坟墓,只有教皇才可以在这座祭坛上,当著朝圣者举行弥撒。第二件是《圣殇》,也叫做《哀悼基督》,是米开朗基罗24岁时雕塑的。圣母怀抱死去的儿子的悲痛感和对上帝意旨的顺从感在作品中刻画得淋漓尽致。这是米开朗基罗的伟大作品,而且是米开朗基罗唯一的签名作品,名字就签在圣母横跨胸前的饰带上。第三件是贝尔尼尼的不朽杰作——圣彼得宝座,上方是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及象牙饰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传说这把木椅是圣彼得的真正御座,后经考证为加洛林国王泰查二世所赠送。

圣彼得大教堂内华丽庄重

我们还参观了西斯廷教堂,它始建于1445年,是罗马教宗的私用经堂,也是教宗的选出仪式的举行之处。教堂的外表很简单朴素,里面却是无处不珍贵:教堂的圆穹,是米开朗基罗所画的《创世纪》壁画,由“上帝创造世界”、“人间的堕落”、“不应有的牺牲”三部分组成。米开朗基罗独自一人在这间短廊式的500多平方米的天顶上,花了4年5个月才完成,其绘画工程之浩大和艰巨性甚难想象。当他走下脚手架时,眼睛已经毁坏。事后,他连读信也要把信纸放到头顶上去。那时,米开朗基罗不过37岁,可是那长期高仰脖子的艰苦作业,使他的脸容变得憔悴不堪,已俨然一个多病的老人了。

参观完圣彼得大教堂后,我们在圣彼得广场拍照留念。这个圣彼得广场,长340米、宽240米,被两个半圆形的长廊环绕,每个长廊由284根高大的圆石柱支撑着长廊的顶,顶上有142个教会史上有名的圣男圣女的雕像,雕像人物神采各异、栩栩如生。据说,这个广场能容纳30万人。广场中间耸立着一座41米高的埃及方尖碑,是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的。方尖碑两旁各有一座美丽的喷泉,喷涌流淌。

圣彼得广场

站在圣彼得广场中央,远看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隆顶,我又想起了朱自清笔下的雪莱和慈济。

导游又带我们去了西班牙广场,还有特拉维喷泉,看看电影《罗马假日》里的场景。这里就像罗马的“春天”,世界各地的恋人争先恐后地拍照留影,幸福的笑容绽放在“罗马假日的花园”中。

特拉维喷泉(罗马许愿池)

一阵风刮过,忽然想起了雪莱那首著名的《西风颂》里的诗句: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是的,历史就是兴衰成败、春夏秋冬的表演。没有人会读不懂历史存在的价值!即使米开朗奇罗、雪莱和慈济们已长眠地下,但是他们留下的物质和精神,却生生不息,就像条条大路通罗马,成为我们的朝圣之地。我们来罗马寻找的,不就是直指我们人心的、矗立于后世的那种精神追求么?

正如朱自清所言:“不废江河万古流!”

西班牙广场

真理之口

罗马街景

所有照片均为作者本人所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为提升浏览体验,原网页已由百度进行服务升级,内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