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颇具争议的“劫掠者”中型轰炸机 二战美军战损率最低的飞机

 梦想童年594 2019-01-02

 B-26“劫掠者”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其作者所有)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介绍过了从航母上起飞轰炸东京的B-25“米切尔”中型轰炸机,相比于四发重型轰炸机,两发的中型轰炸机更为灵活,且更易于制造,用来对不那么远的目标执行轰炸任务是非常好用的,可以与重型轰炸机优势互补。其实B-25在中型轰炸机中并不孤单,它还有一个兄弟——B-26“劫掠者”中型轰炸机。不过相比于B-25的名声赫赫,B-26在二战中就不那么出名了,甚至还颇有一些争议,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B-26“劫掠者”轰炸机。

 B-26“劫掠者”

说起来,B-26和B-25还颇有渊源,它们都是源自于1939年美国陆航颁布的39-640号需求书,也就是寻求新型中型轰炸机的需求书。只不过B-25是北美航空公司提供的方案,而B-26则是由来自于马丁公司的179式飞机的方案,这两者其实同时获得了美国陆航的初始采购订单。

B-26“劫掠者”飞行编队 

从总体设计上来说,B-26的设计堪称传统,主要的革新点包括采用悬臂式上机翼、大型单垂尾以及三点式起落架等。从外观上来看,B-26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采用了单垂尾,而B-25则是双垂尾。不过在这里就要说为什么B-26会惹上非议了,那是因为其为了追求高速而采用了低展弦比的小型机翼,这样的设计确实使其拥有了高速,但同时也带了翼载过大,着陆速度过大以及起飞距离增长的问题。而对于已经飞惯了“慢”飞机的美国轰炸机飞行员来说,过大的着陆速度就导致了在降落时事故频发,从而被飞行员们所嫌弃,还得了个“寡妇制造者”的恶名。

 博物馆中的B-26“劫掠者”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B-26先后有四次面临停产的危机,不过实际上B-26的性能并没有什么大毛病,而且在经过了改进之后,其存在的缺点都获得了很大的改善。在其他的主要性能方面,只要机组成员经过了充分的训练并且熟悉正规操作后,B-26完全可以表现出在同级别中堪称顶尖的能力,其在欧洲战场上每百架次出击损失小于1.5架,是美军在欧洲战场上战损率最低的飞机,这样的表现就是对B-26最好的证明。

B-26“劫掠者”头部特写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本数据来进一步了解B-26“劫掠者”(以B-26G为例):

  • 机长:17.09米

  • 机高:6.20米

  • 翼展:21.64米

  • 空重:11476千克

  • 最大起飞重量:17328千克

  • 最大飞行速度:455千米/小时

  • 最大航程:1770千米(载弹1814千克)

  • 实用升限:6035米

  • 机载武器:11挺12.7毫米勃朗宁机枪

  • 最大载弹量:1814千克

B-26“劫掠者”机腹弹仓特写 

B-26“劫掠者”轰炸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共生产5266架,最主要就是活跃在欧洲战场,在空中良好的性能表现以及强大的自卫火力都可以成为它的标签。虽然说它因为降落时难以操作容易出现事故而留下了恶名,但是在战场上确实表现出了不俗的实力,它就像一匹烈马,只要能够驯服它,它一定能够带来令人满意的表现,也可以说是有得必有失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