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他是唐伯虎最信任的兄弟 七试不中的诗文书画全才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9-01-02

原创:他是唐伯虎最信任的兄弟 七试不中的诗文书画全才

文征明晚年像

笔者之前写了篇介绍一代才子唐伯虎坎坷人生的文章,今天接着写另一位江南四大才子的代表人物——文征明。

文征明,初名壁,字征明,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后来官至翰林待诏,故称“文待诏”。

文征明出身于官宦人家,父亲文林进士及第,廉洁奉公、勤政爱民,在乡里有一定声望。家学渊源使得文家对考取功名、报效国家颇为看重,因此也对文征明寄予厚望。

文征明从小就听话懂事,借着父亲的声望及人脉,四处拜师,刻苦学习。其中,他文师吴宽,书法学李应祯,绘画宗沈周,这几人都是当时的名家。在诸位老师的悉心指点下,少年文征明的才情开始爆发,很快闻名乡里。

然而造化弄人,我们今天看到文征明的艺术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但是在那个科举决定仕途的年代,他从青丝考到白发,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尤其赴应天府乡试,七考七败,成为他心中一生的隐痛。

顺带说一句,很多人不会想到,名满天下的江南四大才子(唐寅、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在科举考试中,均郁郁不得志,只能寄情于书画山水,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原创:他是唐伯虎最信任的兄弟 七试不中的诗文书画全才

读书以后,文征明遇到了一生的挚友——一代才子唐寅。唐寅和文征明年龄相仿,同年出生只相差九个月,既是玩伴,又都是诗画高手,青春年少,遂成至交好友。

但是从性格来看,两人却大不相同。唐寅生性不拘小节,放荡不羁,时常饮酒狎妓;文征明则朴实敦厚,沉稳澹泊,有儒雅之风。

明人《焦窗杂录》记载了唐寅捉弄文征明的有趣一幕:一日,天清气爽,唐寅邀请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等好友同游石湖。江南四大才子齐聚一舟,吟诗作对,对酒当歌,好不快活。酒至半酣,唐寅忽然高歌,呼叫一青楼女子出舱进酒助兴,原来该女子是唐寅事先藏在船中的。当她款款走向文征明敬酒,却让朴实的文征明大窘,执意离船而去,几乎跌入水中,惹得一众才子佳人抚掌大笑,最后匆忙坐一小船告辞而去。

儒雅一生的文征明生活里确实稳重自律,从不肯涉足青楼之所。他与唐寅的放浪形骸,形成了鲜明对比。但是二人作为一生的挚友却能道不同而相谋,并成为莫逆之交,实属难得。

原创:他是唐伯虎最信任的兄弟 七试不中的诗文书画全才

《清秋访友图》

虽然,两人日后都成为了一代名家。但就天赋才情来讲,唐寅远高于文征明。唐寅属于天资聪颖,人见人爱的学霸,29岁乡试高中解元,轰动应天府;而文征明小时候则是典型的“笨小孩”,不仅口齿不清,而且腿脚也不利索,八岁才学会走路,属于典型的迟钝之人。当时文征明的娘几次找郎中医治而不得,所幸,其父文林不为所动,坚信自己的孩子日后必成大器。

果不其然,这样一个“笨小孩”,终大器晚成,日后成为“吴门画派”的一代宗师。令人不得不感叹其父的远见,也不由得深深钦佩文征明的勤能补拙。


原创:他是唐伯虎最信任的兄弟 七试不中的诗文书画全才

《横塘图》

文征明和唐寅的兄弟情深,还有一件事不得不提。唐寅一生才气纵横,却也坎坷相伴,受“科举舞弊案”牵连,倒霉的唐寅被永远禁止高考——科举。空有才情,无处施展。然而这还不是最郁闷的,名誉受损,众口汹汹,当真可以毁誉铄金。

因此从京城返乡之后,郁闷之极的唐寅很快决定远游,远离是非之地。临行前,他让书童将一封亲笔长信交于老友,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与文征明书》。信中,唐寅把在京城会考之事作了简单交代。当读到“天子震赫,召捕诏狱。身贵三木,卒吏如虎,举头抢地”,征明不禁泪如雨下,兄弟之痛,感同身受!

临别之际,唐寅还放心不下唯一的亲人——弟弟唐申。他请求老友,帮助照顾无伯叔可以依傍的弟弟,使唐氏不至绝后。(吾弟弱不任门户,傍无伯叔,衣食空绝,必为流莩。仆素论交者,皆负节义。幸捐狗马余食,使不绝唐氏之祀)

“仆素论交者,皆负节义”,(平素与我交好的人,都不讲义气背叛了我)。唐寅唯独把托孤之情,交于征明,这种信任,不是最亲密无间的兄弟,很难有此托付!


原创:他是唐伯虎最信任的兄弟 七试不中的诗文书画全才

文征明《赤壁赋》局部

原创:他是唐伯虎最信任的兄弟 七试不中的诗文书画全才  

文征明《琴赋》局部

屡试不中的文征明,在年过五旬时,迎来了唯一的一次朝中做官的机会,受当地官员的推荐,他赴京出任了职位俸禄低微翰林待诏。此时其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者众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心中悒悒不乐。此间,他也目睹了官场腐败,心灰意冷,一再乞归。三年后,57岁的文征明终于重返故乡,从此潜心诗文书画,不问政事。

晚年的文征明声誉日隆,号称“文笔遍天下”,其门生弟子不少也成就斐然。他年近九十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后世用“修然若仙”来表达对一代大师离世之圆满从容的羡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