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首辅是怎样炼成的——论张居正的心智和手腕

 思明居士 2019-01-02
「原创」首辅是怎样炼成的——论张居正的心智和手腕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十四日,嘉靖帝驾崩,裕王朱载垕继位,改元号为隆庆。初登大宝的隆庆帝立即加封高拱为少保兼太子太保,并以文渊阁大学士的身份入职内阁。未曾想,随后不久,却被与高拱政见不合,早已心生罅隙的首辅徐阶借“吏科给事中胡应嘉弹劾礼部尚书杨博徇私舞弊,高拱处事不公,极力反对并予以严惩,惹众怒”一事,在朝堂上强烈要求将高功革职查办。时值隆庆帝初登大宝,朝中大事需仰仗徐阶鼻息,左右权衡之下,只好忍痛勒令高拱辞官归家,徐高之争就此告一段落,朝政暂时安宁了下来。

在这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宦海跌宕的大戏中,一颗耀眼的政治明星却在不觉间却悄然升起,他似乎得到了老天格外的眷顾,在每一次的朝堂震荡中他不但安然无恙,相反,每次动荡过后都会成为他趁势崛起的机遇,其火箭般崛起的速度令人瞠目结舌,其擢升锋芒无人能敌……

「原创」首辅是怎样炼成的——论张居正的心智和手腕

伺机而动

高拱在与徐阶的交锋中黯然败退后,张居正顺利执掌翰林院。隆庆元年(1567年),穆宗朱载垕大赦天下,犒劳封赏下属旧臣,张居正借此得以由裕王府侍读的经历升迁为吏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不久又改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如今的张居正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就在他准备要大展拳脚、一展儿时夙愿的时候,朝堂新一轮的动荡又开始了……

「原创」首辅是怎样炼成的——论张居正的心智和手腕

隆庆二年,精明老道的徐阶告病乞休,首辅位置由内阁中的“老好人”李春芳接任,但李春芳对此职务却心有余悸、如履薄冰。他目睹着一个个曾经权势显赫的同僚黯然离场,在疲于周旋朝堂君臣之际,他的内心无时不在忧虑自己今后的归属,他不由得萌生出急流勇退、解甲归田的想法,尤其在看到不可一世的严嵩严阁老罢官后孤苦凄离的下场时,更加坚定了他“培养近侍能臣,谋求全身而退”的念头。

隆庆四年(1571年)二月,经首辅李春芳推荐,在朝中素以“才高自负、气势凌人”而著称的赵贞吉兼掌都察院事入值内阁。不曾想,赵贞吉的到来却严重打破了内阁中平静的工作秩序……

「原创」首辅是怎样炼成的——论张居正的心智和手腕

徐阶卸任后,接任首辅李春芳和次辅陈以勤都是官场中的老好人,守成有余,开拓不足,本身没有多少的魄力和干劲,实际运筹决断的主事人是张居正,但偏偏赵贞吉自持资历老,不愿屈居于后辈之下,见不得张居正一个后辈在他跟前发号施令,再者他更是看不惯李陈二人“拖拉犹豫、摇摆不定、毫无主见”的工作作风,心高气傲、内心极度不平衡的赵贞吉只要抓住机会,便在内阁中借故挑事儿,不是与这个吵就是与那个争,尤其是年纪相对较小的张居正,几乎成了他重点泄愤的对象,弄得张居正苦不堪言。

谋定而后动

面对咄咄逼人的赵贞吉,早非昔日阿蒙的张居正岂能善罢甘休,他经过一番缜密谋划后,决定对其还以颜色。

「原创」首辅是怎样炼成的——论张居正的心智和手腕

在张居正暗自运作下,隆庆三年(1569年),下岗一年的高拱以大学士兼掌吏部尚书的身份重回内阁主事。果不出所料,同样脾气耿直的高拱见不得赵贞吉的狂妄,两人势同水火,一见面就打得不可开交。最终高拱仗着穆宗朱载垕的撑腰,指使手下成功弹劾了赵贞吉,使其黯然离场。次年,首辅李春芳如愿以偿的乞休归家,高拱则顺势接任首辅。

初任首辅的高拱踌躇满志,神态愈发的盛气凌人起来,一众和他共事的内阁大臣顿感压力巨大。朝中一些与其不对付的大臣被高拱及其党羽罗织罪名,贬黜的贬黜,驱逐的驱逐,流放的流放,在朝中大肆清洗异己,毫不掩饰其骄横跋扈之态。

「原创」首辅是怎样炼成的——论张居正的心智和手腕

张高两人同为裕王府旧臣,初始倒是相安无事,但很快就在处理“徐阶儿子横行乡里”一事而产生隔阂。随着高拱首辅地位的稳固,其贪财护短、任人唯亲、咄咄逼人的嚣张气焰越来越盛,两人之间的矛盾渐渐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但城府极深的张居正始终克制着自己,明面上依旧附和着高拱,暗地里却积极寻找“倒拱”盟友,时刻预备着在关键时候对其发出致命一击。

要说最恨高拱的人莫过于宦官冯宝了。冯宝虽然是宦官,但颇有文采,习得一手好书法,担任司礼监秉笔太监、东厂提督,更为重要的是,他是神宗皇帝朱翊钧的唯一称职的儿时保姆兼玩伴。

「原创」首辅是怎样炼成的——论张居正的心智和手腕

冯高两人积怨时来已久,最初因“掌印”相争而结怨。

穆宗朱载垕登基后就免除了当时的司理监掌印陈洪的职务,按常理来说,无论资力、能力还是长远计,冯宝都是不二人选,但高拱依仗着穆宗朱载垕对自己的恩宠,悍然将冯宝排斥出外,转而推选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御膳房太监孟冲出任这一要职。这样一来,原本视“掌印”如探囊取物,却最终与之失之交臂的冯宝不禁大怒不已,诅咒辱骂要给高拱难堪。

就在冯宝暴跳如雷的时候,张居正却悄然来到了他的身边,对其好言相劝,尽心安抚。经过张居正一番推心置腹的劝解和谋划,冯宝对其好感顿生,颇有知音难觅、相见恨晚之意,两人遂成好友。

「原创」首辅是怎样炼成的——论张居正的心智和手腕

正当张冯两人结成“倒拱同盟”的时候,朝中一件大事发生了——

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朱载垕驾崩了!失去靠山的高拱意识到了不妙,他暗自抓紧了对冯宝的清算。因为,他很清楚冯宝和小皇帝的亲密关系,他知道自己和冯宝之间已到了水火难容的地步,一想到冯宝作为锦衣卫头脑的狠辣手段,他就会不寒而栗,如坐针毡。

张居正一边冷眼旁观,不露声色地附和着高拱,一边将高拱及其同盟者的异动悉数告知冯宝,让其做好反击的准备。

两方阵营一时间剑拔弩张,朝堂气氛空前紧张,一场正在酝酿中的大战如乌云盖顶,一触即发!

就在高拱紧锣密鼓地收集冯宝罪证的时候,没想到他狂妄自大的一句话却将自己大好的前程就此断送,最终黯然离京。

事情的起因是刚登基的万历下发的“冯宝为掌印太监”的任命御旨,当高拱接到旨意时大吃一惊,心怀不愤的他没有顾忌旁人,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的话语。张居正得知后,意识到机会来了,连忙找到冯宝一合计,经冯宝之口,传到后宫太后那儿就成了“十岁孩子,如何做人主”的大逆不道、欺君罔上的罪责。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这简直就是“谋反叛逆”的大罪啊!如果罪责属实,按律可是要诛九族啊!两宫太后岂能善罢甘休,最后还是在张居正的斡旋下,念其为王府旧臣,有功于江山社稷,于是,两宫太后联合颁下懿旨,将高拱驱逐。大势已去的高拱就此黯然离京,远远的离开了大明的权利舞台。

「原创」首辅是怎样炼成的——论张居正的心智和手腕

这场惊心动魄的官场大戏随着高拱的离去徐徐落下了帷幕,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崭新的时代的到来。新时代的主角——张居正从此进入了权利的核心,牢牢地掌控了大明朝的政局,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首辅形象,在多彩缤纷的历史画卷中绘下了浓浓的一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