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之雅称、代称、它称、别称(二)

 蜀山飞鹰 2019-01-02
         【教师】:化雨、舌耕。化雨,《孟子。尽心上》:“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赵岐注:“教之渐渍而浃洽也。”后引以比喻潜移默化的教育。如李淑一诗“卅年化雨鱼离水,一阙新词蝶恋花”李淑一,原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师。舌耕,旧时授徒者恃口说以谋生,犹耕田求得粟米,因称“舌耕”。
【学生】:桃李。比喻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九视元年》载:狄仁杰尝荐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按《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者,夏得阴,其下,秋得其实;春树蒺藜者,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后以弟子及所荐士为“桃李”者,本此。
【同学】:同砚、同窗。同窗,同师授业的人。
【男子】:须眉。古时男子以须眉稠秀为美,引以须眉为男子代称。
【女子】:巾帼。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晋书。宣帝记》:“亮(诸葛亮)数挑战,帝(司马懿)不出,因遗帝巾帼夫人之饰。”后作为妇女代称。
【人身】:七尺:古时尺短,七尺相当一般成人高度,因用为人身代称。李颀《古意》诗:“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小偷】:梁上君子。《后汉书。陈寔传》:一天夜里,一小偷钻进他家,躲到梁上,陈寔见到了,就把家里的子孙叫到一起说:“夫人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以至此,梁上君子者也矣。”小偷听了受到教育,从梁上跳下来叩头请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