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漆有“毒”

 太行森林 2019-01-02

日常生活中,我们用瓷碗吃饭觉得很平常,但如果用一只漆碗吃饭,可能会不太适应,下意识的反应是,漆有毒呀,用来吃饭喝汤会不会中毒?我们经常会有这种想法,而且人数还不少。意识到这点的时候,突然觉得作为中国人对漆这种物质的了解可能比我想象的还要少。然而,中国人用漆已经有近万年的历史了,这样一种深深扎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物质,是不应该被我们淡忘或误解的,那么,今天就来聊一聊它。

 

漆,不是指我们现在常用的油漆,而是一种纯天然的来自于漆树的汁液,一般称为大漆、国漆、生漆、天然漆,土漆等,虽然在200多年前,我们的瓷器比较出名,中国的英文被东印度公司冠之以CHINA,而代表漆的JAPAN,则被标注给了日本,但并不影响我们使用国漆这个名字。

 

漆字,最早的定义来自于许慎的《说文解字》:桼,木汁也,可以髹物,从木,象形,桼如水滴而下也。这是什么意思呢?桼字,上部从木,左右各一撇,像用刀切破树皮,以竹管外导,下部从水,像木汁流出状,现在我国大部分地方取漆的方法,还是用刀在树皮上割开V字、一字等形,用蚌壳或竹管接取。

 

桼,木汁也,可以髹物,从木,象形,桼如水滴而下也。

 

漆树属落叶乔木,生长5-10年左右就可割漆。割漆季节在4月-8月,以三伏天割下的漆质最佳。有句话叫“百里千刀一斤漆”,什么意思呢?三伏天,最热的时候,进树林,找到漆树后,每棵只能割几刀,所以得到一斤的生漆要走百里的路割上千的刀,想想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漆器从一开始,就是走奢侈路线的。

 

明晚期  黑漆螺钿缠枝莲高士宴乐六方节盒(“千里”款

观复博物馆藏


从事与大漆有关的行业是很难的,不仅师傅要挑人,漆也会挑人,生漆会造成过敏现象,俗称咬漆,对生漆过敏者皮肤接触即引起红肿、痒痛,如果这几个月熬不过去,就连入门也入不了。但生漆干燥后是无毒的,甚至还是一味重要中药,据《本草纲目》记载:服用漆药后能打虫,使五脏六腑健实,不生白发,以及抗癌等功效。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人认为漆器有益于身体健康的道理并普遍使用于日常生活中。

 

战国时南方开始人工种植漆树,宋国曾有个管漆树园的公务员,在业余时间写了本书,就是神奇的《庄子》,当时楚威王曾重金请庄子出任楚国宰相,但庄子认为漆林的环境胜过宫廷殿宇,不愿去当官。

 

漆器制作之繁复,常用一句话来形容:一杯棬用百人之功,一屏风就万人之力,这句话出自《铁盐论》,但它后面还有一句,为害亦多矣。这句话很重要,说明当时的人也觉得这样是不好的。《韩非子·十过》也认为器物修饰的太奢侈是亡国之象。说“尧禅让天下,虞舜接受下来,所做的食具,都是砍伐山上树木制作成的,削锯成器,修整痕迹,在上面涂上漆和墨,送到宫里作为食器。诸侯认为太奢侈,不臣服的方国有十三个。虞舜禅让天下,传给夏禹,夏禹所做的祭器,在外面染墨,里面绘上红色,缦帛做车垫,草席饰有斜纹边缘,杯勺有花纹,酒器有装饰。这就更加奢侈了,而不臣服的方国有三十三个。夏王朝灭亡,殷商接受天下,所做的大辂,旗子上装有九条飘带,食器雕琢,杯勺刻镂,白色的墙壁和台阶,垫席织成花纹。这就更加奢侈了,而不臣服的方国有五十三个。君主都注重文彩华丽了,而愿意服从的越来越少。”但建议归建议,喜爱归喜爱,漆器之美所产生的影响覆盖甚广,小到贵族大到时代。

 

 

漆液最初是乳白色,遇到空气氧化后,颜色会慢慢变深,性能优良,防腐、防酸碱、防潮、防氧化的特点,素有“涂料之王”的美誉。


漆有粘性,有个成语叫如胶似漆,来形容夫妻恩爱,难舍难分。但是就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最初是形容男子之间的情义一样,你能想到这个词最早也是用来形容男子之间情义的吗?司马迁在《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里说了一个故事:西汉时期,名士邹阳投靠梁武王刘武。刘武的家臣公孙诡嫉妒邹阳的才能,设计将他陷害入狱,邹阳在狱中给刘武写了一封信,信中有这么一句:“感于心,合于行,亲如胶漆”。刘武非常感动,立刻将他释放。当然,此情非彼情也。


观复猫  谢鸳鸯(左) & 左罗罗(右)

 

关于漆器工艺的专著目前仅存一部,就是明代黄成的《髹饰录》,即使是这一本,三四百年来只有一部钞本保存在日本 ,直到1927年才由朱启钤[qián]先生刊刻行世,而后来王世襄先生为其著解说一本,从初稿开始的1949年到1958年的成稿,再反复修订,用时前后共30年,又可见其不易。


 

如果此时你手心里有一只工匠精心制作的漆碗,如果这只小碗里面盛着热热的汤,你会感到有一种叫温暖的东西透过碗流进心里。从此,便再也离不开它,是为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