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控制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重要能力。特别在亲子关系当中,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各种状况,往往就会收不住自己的情绪。家长也是人,也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那我们该如何正确、安全的进行有效的沟通呢?
前阵子,我们组织了“21情绪管理特训营”打卡活动,在过程中,很多家长都提出了自己和孩子相处中遇到的摩擦和问题。因此,我们特意请到了教育专家张永峰老师,针对性的根据问题作出解答。
或许这些家长提出的问题,你们也曾或者正在经历,但是又不知道如何用更好的方式去解决。希望张老师的答案,能给家长们一些专业性的启发和帮助。 导师介绍 张永峰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EAP高级企业执行师 《高EQ智慧父母》准导师 NLP专业高级执行师 中国和谐家庭促进会杭州分会会长 1 来自夕阳红的提问 Q 孩子在家话挺多的,在外面无论怎么说她,只是笑不说话,怎么办? 张永峰:这里面首先要调整的,是我们家长的观点。我们家长,大多数是比较喜欢那种外向、活泼、爱打招呼、自来熟的孩子,而对于那些没那么主动热情的孩子,也都希望都往我前面说的那种孩子的方向去引导。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点,在家里孩子话倒是挺多的,在外面话不多的时候,其实孩子也要寻找一个他认为足够安全、包容的环境下,他才真正愿意释放他的天性。当他觉得,也许我现在这个时候的表现,也许会遭到更多人的批评和指责、嘲笑,那这时候,他就需要暂时的保护自己。 这需要一个观察的过程,我们父母有时候太着急了。比如很急切的让孩子赶快给叔叔阿姨打招呼,赶快把东西分享给另外一个小朋友?却忽略了孩子需要时间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的一个过程。 如果这个过程,孩子还没有充分完成的话,往往会被家长贴上一个标签,我们家孩子就是不太懂礼貌、不太外向,当这些标签贴到我们孩子身上的时候,其实家长也是违背了孩子本来的天性。这样会带来不小的伤害。 最好的方式就是接纳孩子当下,他是没有那么积极的状态,同时也允许他有这么个状态。当孩子在好多次经历中,有那么1、2次是主动打招呼的时候,那我们能不能及时肯定和欣赏孩子呢? 比说,妈妈今天发现你很主动跟王叔叔打招呼了,妈妈觉得你真的是长大了。然后再听听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得到了家长的认可态度,才会愿意去做一些改变和尝试。那么孩子真的不愿意的时候,我们也要允许和接纳这个事情。 2 来自桃子妈妈(孩子3岁)的提问: Q 请问老师这样的过度完美心态怎么调整呢? 孩子做事情非常追求完美,如果些许不完美就要发脾气。比如画画,如果水彩笔画出规定框、线条画的不够直,或者颜色选错了,涂抹不对就会觉得不好看,就会对我发脾气。让我重新买一本,或者要求我必须重新白纸上面画出一模一样的图例再让他重新涂色,如果不同意就会大发雷霆,甚至委屈到哭。 张永峰:针对你提出的问题,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家里的某一位大人有比较高的要求,比如对家里的安排会比较多,非常期待是很整洁有序的,这样也会造成对孩子的要求也会比较高,从而孩子也对自己高期待。 第二种是孩子内在力量比较强,曾经有多次挫折,造成大量情绪积压,没有释放,此时家长如果不是准确读情绪,而是安慰没事的,或者讲一些道理的话,很容易让孩子进入烦躁愤怒的状态。 我猜孩子当时有很大挫败感,多次发生还有失望/愤怒,我们父母只要把这些情绪词表达给孩子听,孩子就能意识到我这个情绪原来是挫败感,原来是愤怒啊,这样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也是孩子情绪管理的重要一环。 同时我们允许在孩子有挫败后用哭来释放,这样孩子累积的情绪表达后,再和孩子进行拥抱,欣赏他敢于表达的部分,等孩子平静后,再和他一起研究怎么才能图好色,或者手把手跟他一起来画,享受这个过程,无论是否涂的准确。 还有一个重要的提醒,年龄太小的孩子手上的肌肉还没有完全发育起来,只能说是抓着笔随便在纸上乱涂乱画就可以了,让他在乱涂乱画的过程中享受那个创作的过程就行了。 3 来自振杰妈妈(孩子10岁)的提问: Q 我家儿子每次让作业好好写字都不行,写的满天飞。我坐他边上,一个个看,字就写得好,一不管就不行。爱偷懒,英语单词都懒得背,数学计算从不喜欢打草稿,全部心算,错误率极高。说多少次都没用。 张永峰:如果天天盯着,我相信家长都会很辛苦,而且也很希望孩子能够独立起来。那如何把这份孩子写作的责任交还给孩子,这点就很重要了。 那我们家长能不能在孩子写的那么多不好的字里,跳出写的好的部分,哪怕是一笔一划,给予孩子肯定和欣赏呢。从小的事情,再慢慢扩散到他整体学习过程中。
我们家长需要有一双随时发现美的眼睛,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哪怕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 之后你看就会发现你们的亲子关系就会变得非常友好,在友好的情况下,我们父母对孩子有一些期待想法的时候,孩子也愿意遵从。反而是家长和孩子关系不够好的时候,孩子反而不愿意做什么。 4 来自WYX的提问: Q 如何处理二胎家庭中,老大的寻求更多关注的情绪?我有两个孩子,大宝2岁半女孩,二宝刚3个月。我平时是给二宝喂奶,换尿布,哭闹时照顾二宝,其他时间就都是陪老大玩,看书;但是当我给二宝喂奶时,老大就会过来让我陪她,我告诉她喂完奶就陪她完,她就会哭。 张永峰:对二胎家庭来讲,这方面对老大来说,他原来是得到父母百分百的爱,但老二出生以后,你会发现家长80%以上的精力都会聚焦在较小的孩子身上。 那这样,老大就会有很大孤独感、失落感,就会感受到爸妈的重点关爱点不在他身上了,这时候他就会通过很多,比如说是犯错误,故意胡搅蛮缠等方式来吸引大人对他的关注,让他能够得到一些关爱,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这时候,我们家长两个人一定要协商如何轮流有效的陪伴老大,这点很重要。 在陪伴过程中,那我们家长妈也要不停跟孩子强调一个观点,就是爸爸妈妈都是同样爱你和弟弟或妹妹的。一方面我们要用语言去跟孩子不停灌输这样的理念,同时我们要用实际的行动表现给孩子看。 还有一点很重要,我们一定要摒弃,“你是哥哥或姐姐,就要什么事都谦让弟弟妹妹”这样的观点。比如批评的时候,都是一起的,肯定的时候,也是两个孩子同时被肯定到。孩子都需要得到父母的肯定和欣赏,所以说家长在平衡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处理就很重要了。 5 来自鸽子妈妈(孩子2岁5个月)的提问: Q 孩子喜欢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例如:想要看电视,我不想给她看,伤眼睛,就说先看会书,或者玩会儿玩具,再看电视,她就会哭。我知道她没有被满足,所以就用哭来威胁我,让我妥协。作为妈妈,我该如何认同孩子的情绪,并且可以更好的和她沟通,达到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张永峰:当孩子习惯用哭声来对妈妈做一些“威胁”的时候,相信妈妈之前应该是对孩子的哭声已经做过相应的妥协,因此孩子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 如果说要通过学习去改变,也是很容易简单的。当孩子看电视的这个过程,他其实是一种享受和快乐的过程,那只是我们家长担心电视看时间太长了,对孩子视力会不会有影响,电视内容的单一化,是否对孩子整体的知识储备是不够的。 首先需要肯定孩子的一点,他对看电视这个事情的需求,是能够表达给你听的。这个很重要,当他有需求能够主动说出来。 别小看这个点,很多时候,我们孩子长大了以后如果有一些方面的需求,一旦被压抑住,很多大孩子,当你问他想要什么的时候,他就会回答无所谓,随便都可以之类的。这样你就越看不清孩子到底想要什么。 当孩子很小的时候,首先对他主动表达出的需求,我们一定要给他肯定和欣赏。比如说,跟孩子看到你想看电视,能够主动跟妈妈说,妈妈很开心。 有些孩子说,我要看半小时,有些一个小时,有些要看两个小时。当孩子给出的任何答案都是OK的,当然这是在他的理解范围内给出的答案。那当然有些时间长度超出了我们家长的预期,这时候,家长要跟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让他认识到在时间长度上调整。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用哭闹的方式让妈妈妥协,首先我们是允许他哭,当他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他通过哭释放表达自己的不满,我们是要允许这种状态的出现,他哭的越大声,就说明他要释放的空间也就越大。 当他一边哭的时候,我们家长能否做到温柔而坚持的说,你想看电视的想法没有得到妈妈的同意,所以你现在感到非常伤心,是这样吗?我听到你的哭声越来越大了,你心里是不是非常生气妈妈没有让你看电视,是不是感觉很失望啊? 当孩子这些生气、失望、伤心、难受等情绪能够被我们家长看到的时候。你放心,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孩子的哭声就会从大慢慢变小。 还有些孩子,你说完这些以后,哭声更大了,其实这时候我们家长还是可以很轻松应对的,可以跟孩子说,你现在可以特别大声哭,那你待会儿如果哭累了,也可以小声的哭。妈妈非常希望。当你心里面有这种不舒服的感觉的时候,是可以表达出来的。 越是允许孩子由哭来表达他种伤心难受的感觉的时候,那他自我的一个空间就被维护好了,而不是被我们家长习惯性的给打压掉。慢慢的,他发现他的哭声,没有让家长因此妥协的时候,孩子就会开始非常灵活的寻求变化了。 当孩子情绪平静下来以后,我们家长可以跟她去进行一个交流约定一个有效的时间。这样就是一个双方共赢的结果,不是家长单方面的决定,而孩子的需求也得到满足。 6 来自团团妈妈(孩子3岁)的提问: Q 我们现在是正向强化(表扬做的好的具体细节),但是担心表扬过度,如何去抓住并帮助抓住情绪变化?如何向孩子表达自己的不赞同? 张永峰:尽量不要去表扬孩子,而是要去肯定欣赏孩子。表扬的话,我们往往会夸的是,你真棒你真优秀,这种相对来说比较虚幻的夸张。 你欣赏什么?肯定是从内心去欣赏孩子的,肯定孩子身上的品质。拿孩子做这个事情的细节过程,最后落实到孩子身上的品质上。这样的方式,我觉得相对来说就安全多了。 当然,这还不够,最最安全的方式,是能够让孩子自我欣赏和肯定。 当我们肯定孩子某些细节的时候,让孩子自己对自己这个事情也有一个肯定,这样才是一个真正有效的转化过程。 最后做到了肯定欣赏和自我肯定欣赏,你放心好了,从来没有过度这个说法,我们家长还给的不够多。 那我们家长如何去抓住这些细节呢,首先要提升我们家长对于情绪词的敏感度和敏锐度。我们中国人常用的情绪词就有上百个,你能在一分钟内说出几个呢? 所以说,首先我们自己也要多去把握更多的情绪词,一个是可以在沟通的时候能够表达出来,还有是能够非常敏锐地抓住对方的情绪。 当家长自己有情绪的时候,比如说看到孩子写的字歪歪扭扭,心里非常的生气,觉得他学习态度不认真。这时候如何安全表达,不伤害孩子呢? 对孩子进行不满的情绪,一定要用“我状况”的表达方式,比如爸爸妈妈看到你写的这个字,不是特别工整,心里很着急,我很担心你这个字一直这么写下去,会不会被老师批评呢? 或者是,直接说孩子的字写的歪七扭八真难看,以后肯定会被老师批评重写的。 这两种对话方式,大家比较一下,哪一种孩子听得会更加舒服点呢?哪个孩子听了更愿意做一点修改呢? 7 来自瑶瑶妈妈(孩子4岁)的提问: Q 孩子总是磨蹭,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任务,催促的话就会耍赖,闹脾气,该如何处理呢? 张永峰:每个磨蹭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着急的爸妈,这个是普遍的规律。 又因为我们家长把太多事情,比如孩子应该负起来的责任揽到我们自己身上,当我们揽的越多的时候,孩子往往是不着急的。 这个问题,我们根本性的核心方向,就是把这部分孩子应该负起的责任交还给孩子。 那我们家长要怎样的方式跟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呢? 在陪伴孩子过程中,孩子肯定有做的好的,有做的不好的,我们肯定孩子做的好的那部分行为,不好的那部分,用客观的行为描述给孩子听,把感受也表达给孩子。 让孩子能够真实的感受到,你对他的认可和欣赏,给他一点信心,让他能够有提升的动力,这点很重要。 还有一点,就是聆听。第一,听到孩子的情绪感受,肯定孩子的好的出发点和动机;第二,同时进行自我表达,可以参考上一个案例这种“我状态”表达方式。那这两方面结合,再加上家长态度要温和,基本上是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8 来自阳阳妈妈(孩子6岁)的提问: Q 不顺他心意总是发脾气,打人(家人),沟通情绪时总是不出声,无法交流,家长应该如何做。 张永峰:孩子用打人的方式来表达的话,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家长是否在日常教育中,或者家庭生活中是不是也惯用武力这样的方式来解决呢? 这点是需要我们家长去注意的,那如果没有的话,那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他其实是不知道如何有效表达自己的情绪,因此他诉诸于武力,用最快最简单的方式。 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你可以直接把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表达给孩子,告诉他,你用拳头打到我的时候,妈妈真的感觉到非常痛,让我感觉非常难受。我也真的感受到,你现在心里也很难过,你也不知道怎么办,所以你用拳头表达出来了,妈妈现在真的也能够感受到你。 当我们把这些话说完了以后,就可以快速的把孩子拥抱在怀里,对他耳边轻轻说,无论怎么,妈妈都是爱你的。那我们把这些话说出来的时候,孩子他就能够感受到,原来妈妈对我是包容的,妈妈能够看到我的难受和伤心。 这时候孩子的整体情绪就能稳定下来,身心能够得到平衡。之后,我们家长再慢慢去调查,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啦,需要爸爸妈妈怎么协助你呢等等,这样的一个协调过程。 9 来自彤彤妈妈(孩子8岁)的提问: Q 我家孩子不管什么事情,自己做错了,家长指出来后,总是找理由找借口,不承认是自己的错误,这种情况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张永峰:别说是孩子了,我们成年人何尝不是这样呢。 这种情况是很常发生的,与其说去追究谁该承担责任,那我们能不能有个新的模式转换呢? 在这个事情过程中,我们能够学习到什么,下次能怎样避免再犯这样的错误,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家长能不能建立起来呢? ![]() 如果能建立这样的正向解决方式,而不是发现问题模式,这样一个转变过程,我相信,你和孩子的关系就会越来越好。对孩子来说,他也能够放心大胆承认自己的错误了,而且能够从这个事情吸取教训。 在危机中看到成长的机会,这也不光是孩子的成长,也是我们家长的成长。 ![]() 看完了以上这些家长们的问题,有没有一种原来不止我也遇到这种问题的感觉?因为篇幅的关系,贝小姐选择了几个家庭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启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