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振宇2019跨年演讲中的“长寿小趋势”是什么?

 gs老张 2019-01-03

2019年罗振宇跨年演讲,你可能记住了“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只是开始的结束”“你在朋友圈里又佛又丧,却在收藏夹里天天向上”


这样的格言,也可能记住了一个简单的“我的时间够用吗”这样的人生质问,或许记住的只是36岁的人和60岁的两个人对生活不一样的期待。现在,就让我们重温一下罗振宇跨年演讲关于“长寿小趋势”的五大挑战,新的一年,再次将人生清零,重新出发。

决定我们这一代人个体命运的,除了众所周知的大趋势,更是那种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自己去主动发现的小趋势。那么,我们先回到那个扎心的问题:我的时间够用吗?

很多人觉得时间不够用。因为我们处在一个时间无限碎片化、空间无限被分割的时代。有人用“时空内爆”的这个词来描述这个感受。

小说变成了段子,专辑变成了单曲,大片变成了短视频,站台上的别离变成了微信上的常联系。可不就是碎片了吗?

扑面而来的信息,多到了我们受不了,杂到了我们接不住。我们感觉时间不够用,于是就有了一个词,叫“信息过载”。

但是,这个问题不能深想,深想就发现,所谓的信息过载立不住。信息过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事吗?就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喊出来“信息太多了,信息过载了,受不了了”这种痛苦的人是谁?

庄子。

那个时候,连纸都没有,能有多少书?他就开始叫苦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思就是,知识多,人生短,追着学,就得挂。

信息过载哪是我们这代人遇到的问题,有信息有知识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已经在了,我们每一代人都这样喊。习惯了就好了。

万维钢老师有一个判断:所谓信息过载,原因只有一个,你对环境的熟悉程度太低。甭管什么时代,只要你到陌生的地方,就会觉得眼花缭乱、信息过载。你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是这样,你去一个新开的百货商场是这样,刘姥姥进大观园也是一样。

而在熟悉的地方,你只会觉得新东西太少。

关于时间,对我们这代人确实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但问题不是不够用,而是太长了。我们都还没有准备好怎么用这个太过漫长的时间。

今天的人很难想象人们的平均预期寿命可以达到100岁,就像70年前也没有能想到人类的平均寿命竟然在短短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就从37岁左右提升到了70岁,而像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在2018年底平均预期寿命已达到84.2岁,其中女性更是达到87.1岁。

事实上在人类历史上,平均预期寿命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在35岁以下,因为婴儿死亡率和人类无法应付的传染病,这两大顽疾都是在20世纪上半叶才去的突破性进展的。而目前的生物基因重组技术和医疗教育水平的提升,正在实现将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从70岁提升至100岁。

罗振宇提到生命科学领域光是在2018年就有多项突破性的进展,尤其是癌症治疗方面的突破,会将人们的预期寿命延长一大截。

那结论就来了,听着有点匪夷所思:我们这一代人,大概率上,人人都有机会活过100岁。这几乎是医学界的共识。有一本书《百岁人生》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

如果回到刚开始问的那个问题:我的时间够用吗?回答是:太够了。但同时,在这个长寿小趋势下,我们将面临五大挑战——

第一个挑战:退休了能干啥?

活得长,有充分的时间,这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它会变成我们这代人的一个大问题,为啥?因为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整个社会都没有为这个好消息、为这么长的寿命做好准备。

本来60来岁就退休,但如果我能活到100岁,或者120岁呢?60岁才刚刚人到中年,后面还有大几十年呢,可是这些时间用来干啥呢?

按照我们过去的经验,每个月花着我过去40年辛苦工作赚来的储蓄和养老金,要是寂寞了,就去上个老年大学,或者参加敬老院组织的团建活动。

但这也还是不够啊,毕竟退休生活可能得有40年!这么长的时间不仅不好打发,还要经历很多根本不在想象范围内的事情。

比如说孤独。年轻人理解的孤独无非是没人陪伴,但是只要有点热情,就可以找到新的交往圈子。但老年人呢,我们注定要与身边的长辈一个一个告别,然后看着自己的同伴还有朋友们一个一个离开人世,然后老眼昏花的时候连打电话和视频聊天也成了惹人烦的事情。我们为了寻找存在感,只好在上下班的高峰去挤公交车,和不给让座的年轻人大吵一顿,再跑到20公里外的菜市场买几颗葱回来,一个人做饭,一个人吃。

但是,你真的想让你的退休生活变成这样子吗?

有一个残酷的事实,历史上根本没有“前人”可以为我们提供“经验”,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活到100岁的人生经验,我们必须自己摸索。

我们可以不用把老年生活活成噩梦。《百岁人生》构想了一个跨年龄的世界。过去我们可以用年龄给人贴标签,比如看到一个35岁左右的人,就能猜想到:大概是在企业做到中层干部了,或者正由副教授向正教授的职称努力。看到一个55岁的人,就想着:大概也无心进取了,就等着退休拿养老金生活了。

但长寿时代,我们完全可以撕掉这些标签。70岁,也可以创业。50岁,也可以回到大学。30岁,不一定就是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正准备结婚买房。人生会变成多阶段的,还可以时常尝试“返老还童”。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个挑战:我怎么和我的孩子相处?

活得长,影响的不仅是我们自己。你想过没有,我们和我们孩子之间的关系,会因此变得不一样。这个亲子关系,该怎么处理呢?

按照过去的习惯,老人家、上一代总想着把自己这辈子最珍贵的东西,甭管是金钱、宝贝,还是经验、观念都攒着,传给下一代。人类祖祖辈辈就是这么过来的。你还别小看这件事。代际传承的秩序,是这个世界的基本的价值纽带。但是,当人人都有百岁人生的时候,这个纽带就变松了。

家里很可能四代同堂,甚至五代同堂,也就是说50岁的人、75岁的人和100岁的人同时在一个家庭里,他们都是老年人。而下面的年轻人和小孩也已经有了25岁和5岁左右。这些人到底该怎么和那些我们从来没拥有过类似经验的家庭成员打交道呢?到底该听取哪一位长辈的意见呢?

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现代都市人光是忍受上一辈人的唠叨,已经快要突破承受极限了,现在却是可能要忍受上面三四代人的唠叨。这还不闹翻天?

在长寿时代,不仅是我们个人的生活,还有我们的家庭结构都会受到冲击,我们不需要那么深地束缚在上一辈人的意见中,而当我们成了老一辈之后,我们的意见对下一代而言也是可以被忽略的,我们更需要的是独立自主地探讨“我们这一代人”需要遵循的价值观,需要学习的行为模式。

《百岁人生》的两位作者也提到,年轻人和老年人互相学习,不是传统的经验传授,而是一种新的彼此受益的模式。

年轻人可以从老年人身上学到,如何掌控工作,如何精通财务,这两项其实是年轻人想学却很难学进去的,因为那不是技巧性的,而是需要沉淀的人生经验。

而老年人可以从年轻人那里掌握更多“无形资产”,比如建立多样化社交网络,把同质化的静态生活变成动态生活,以及建立声誉。伦敦商学院做过一个调查,一个人超过50岁之后,就不会有太多人前来向他们寻求建议了。为什么会这样呢?部分原因是,他们没有让别人意识到他们能带来什么,也可能是别人并不知道他们所积累的技能、知识和智慧,因为他们对建立自己的声誉并不积极。

因此,长辈和晚辈的相处模式,可能会变成一种全新彼此互相促进的关系,而不是单纯地说教和被动忍受。

第三个挑战:婚姻可能得重新定位

亲密关系对于我们的人生特别重要,但是我们一生当中能维持多长时间的亲密关系?结婚50年是“金婚”,60年叫“钻石婚”,再往上就没有定义了。因为人类过去绝大多数活不到那岁数,寿命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如果人人都能活到100岁呢?情况就变了。70年的婚姻,甚至存续更长时间的婚姻就会存在,婚姻的意义会发生变化吗?当然会。

以前关于婚姻,我们美好的愿望是银婚、金婚、钻石婚。从今往后,对婚姻最好的祝福有一个词——“顶石婚”。

啥叫“顶石”呢?就是指修建建筑的时候,当其他都修好了,最后放上去的、在拱顶上的那块石头。它标志着这座建筑从此建成了,真正屹立在世间了。拱顶石是一座建筑的落成典礼,婚姻就像拱顶一样,它将是人生的落成典礼,所以“顶石婚”才是未来婚姻的最好祝福。

今天,我们,还有我们的父母,都是把婚姻当作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认为只要这个事情解决好了,在这个基础上,其他事情就都顺理成章地解决了。真的是这样吗?

过去我们的人生只有70年的时候,30岁结婚就是晚的了,而事实上,我们的很多重要的人生承诺,都是在我们还不到30岁的时候,就不得不做出的。比如应该上什么大学、和谁恋爱、什么时候结婚、要几个孩子、找什么工作、在哪里买房、到底要不要离婚,等等。你能想象这些人生中最纠结、最重要的决定竟然都是发生在一个人18—30岁之间吗!

也难怪很多过了30岁之后的人,都变得消沉抑郁了。而长寿小趋势告诉你,18—30岁会是一段全新的探索和选择期,在此期间应该推迟人生承诺,去探索自己到底想要想要的生活。

因此,婚姻,不是我们进入了婚姻然后一切就都自然好了,而是我们收拾好了自己,再决定进入婚姻。

第四个挑战:职业会发生什么变化?

现在年轻人毕业进入一个行业,每一个行业都是一座大山,我们是默认要在这座山上一直往上爬的,所以才有一句古训叫“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也因此才有那么多人那么在意第一份工作。因为不能错,错了,一辈子就完了。很多人在职场上那么谨小慎微,那么恐惧,就是因为这个,即使自己非常痛苦,也没有勇气修正重来。

但是,如果把这个困境放在120年的生命周期里,用新的坐标再看一次呢?情况完全不一样。在这个坐标下你会发现,过去有些想法是可笑的、荒谬的。

今年,有一个收费站的员工出了名。因为收费站裁员了,她非常悲愤地说:“我都36了。除了收费,啥也不会。到这个岁数,学东西都学不了,也学不会了。我这下半辈子可怎么办呢?”请注意,她觉得自己啥也学不会了,36岁。

而一位100岁的老奶奶说:“我特别后悔60岁的时候没有开始练小提琴,如果当时练了的话,我现在已经是一个有40年经验的小提琴手了。”

你看,多么刺目的对比。

人生永远没有结束,甚至结束从来都不曾开始过,任何时候都可以成为开始的起点,在长寿时代,哪怕你已经60岁,还是可以照样上大学,和年轻人一起学一门自己真正喜爱的专业。70岁了,还是可以创业,只要专注于自己热爱的事情,年龄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

第五个挑战:如何面对挫折?

我们来简单描述一下一个人的现状:他创业办了一个公司,花了上百亿,全部赔光了,欠了好多债,有一千万个债主,还被法院下了限制令,连飞机都不能坐。你觉得这人是不是完了啊?这辈子是不是就交代了?走投无路了?

2018年,我们都知道这个人是谁——ofo小黄车的创始人戴威。关于他的那些情况,我其实没有具体了解,也不认识戴威,我这里不是替他喊冤,只是觉得稍稍多一个维度看这个问题就好。

你知道戴威今年多大吗? 1991年出生,27岁,多年轻。按照百岁人生这个坐标,他至少还有70多年,甚至更多的时间。70多年,后面还会发生多少种可能?人生还有多少种变化?不管今天戴维负债多少,都不能说他这辈子完了。

在百岁人生的坐标系里面,一个年轻人如果遇到了挫折,可别只记得丘吉尔说的“永不放弃”,而应该记得丘吉尔的另一句话——“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只是开始的结束”。

百岁人生确实会给我们出很多难题。但是,最困扰我们的其实不是那么长的时光怎么办,而是在这么长的时光里,我们必须调整人生选择的标准。

那么,这个人生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呢?就是长期规划。在这么长的人生尺度里,只规划到今后三五年,够用吗?

过去,我们可能最远的规划也就是我要上什么样的大学,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要攒多少钱养老。但是,这些都是很小的尺度。

过去,我们的人生都是三阶段的,前20年学习,为的是接下来40年能找到好工作。40年做牛做马的工作,是为了接下来20年安稳地度过晚年。但是,当你能够活到100岁甚至120岁,这种人生模式还行得通吗?

肯定行不通了。我们20年学习的东西根本不可能应对接下来50年到60年的工作生涯,因为有人工智能会跟你抢饭碗,你的知识更新根本比不上人工智能,而你又不具备可以不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技能,这要怎么办?

《百岁人生》提出了好几项关于我们怎么不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技能,那就是人的独特领域,包括共情,我们的社交能力,还有我们的创意,协作能力。

我们是大有可为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