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年,我们起过的绰号

 好办法 2019-01-03

绰号 来自畸笔叟 07:06


一写下题目,就自觉太大了.

那些年,我们起过的绰号,谁能穷尽? 

因此,事实上,我只想写那些很大路的绰号,大路到几乎每个班级、每个弄堂都会有一个的程度。


大块头”,每个班级至少有一个吧。


说来也辛酸,“大块头”能够成为绰号,盖因那些年家庭贫寒、缺乏营养的孩子多,想吃成“大块头”而不得。

物以稀为贵嘛,“大块头”遂堕落成了绰号。


眯起眼”。


那些年,要么因为家长们不够开化,孩子有了近视不管不顾;要么因为配副眼镜加验光很贵,能拖则拖,能免则免,孩子只好眯起眼睛看黑板。

不管你长得多高,“眯起眼”们都会从最后一排逐渐调到第一排,再不行,讲台旁边搭“加座”。


四眼”。


在下的绰号就是“小四眼”,因为班级里还有一个“大四眼”。

那些年,戴眼镜的始终是少数,所以一戴上就有绰号。

哪像现在,一到高中、大学,全班要找个不戴眼镜的反而更难。

不知道那个唯一不带眼镜的会不会有个“两眼”的绰号呢?


外国人”。


那些年,鼻梁高的同学都会被叫作“外国人”。


与“外国人”相关的是“蜷毛”,头发天然蜷起来的那种。

烫头发就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了。


与“外国人”相关的还有“洋娃娃”。

不管男生女生,只要长得大眼睛高鼻头小圆脸,都叫“洋娃娃”,每个班级也会有一个吧。


可爱的却又不像外国人的叫“嗲妹妹”,也是每个班级的标配。还有专门的童谣唻:


嗲妹妹嗲妹妹嗲得唻,

嗲妹妹要吃好小菜,

嗲妹妹嘞姆妈烧弗来,

嗲妹妹只好吃泡饭。


酸溜溜的,不无妒忌。

侬比我漂亮,但侬吃不到好小菜,哼。


烂苹果”,这是女生专利吧。


通常是很健康的女孩子,两颊红晕长期不褪。

当然,也有因冷天生“冻瘃”的缘故。

碰哭精”,这也多半属于女生。


从小家里娇生惯养,而学校一如丛林,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受不了的只有一碰就哭的份儿了。


小六子”。


那些年不但没有计划生育,而且鼓励“光荣妈妈”。

一般的家里都有四五个孩子,六七个的略少,于是也堕落成绰号。

阿拉班里有个“大八子”,第八个是儿子,不是铜像,家里宝贝得不得了,所以改小为大。

阿拉弄堂里还有个“小九妹”,听说伊拉娘生了九个侪是姑娘,结果变神经病了。


扁头”,也很普遍吧。


小辰光睏觉不当心,后脑勺睏得煞平。

极端平的叫“铲扁头”,侧平的叫“斜扁头”。


芋艿头”。


头型刮啦哩嗰滚圆,虽然招人喜爱,亦不免沦为绰号。

其最高级是“瘌光芋艿头”。

需要指出的是,“咣啷头”似不在绰号之列。

它是男孩子的代称,例:伊拉屋里厢四个小人侪是“咣啷头”。


翘脚”。


那些年家长们医学知识欠缺,或者工作家务太繁忙,孩子发高烧往往不及时送医,引起抽搐痉挛而形成的“翘脚”很不少,不至于每个班级都有,我看每个弄堂都会有一个。

又叫“阿翘”,雅称“华侨”。


小辫子”。


那些年,很多家庭怕男孩子不易养大,流行当他女孩子来养。

取名么叫“什么什么芳”啊,脑后替他留根小辫子啊,不一而足。

其实,往往上学时,小辫子已经剃掉,也没用,从小叫惯了,被从弄堂里带到班级里。


汰鼻涕”。


那些年总有不怎么在乎个人卫生的小伙伴不幸中招,每个班级也都有吧。


还有“小黑皮”,恐怕也是每个班级都会有的吧。

理由不赘。


籍贯也常被拿来起绰号。

如“小苏州”、“小宁波”、“小江北”。以前上海足球队左前锋丁隆发的绰号就叫“小江北”,一直叫到三十几岁。


另外,有“大块头”就有“柴爿”;

有“长脚”、“长脚鹭鸶”,就有“小矮子”、“矮冬瓜”;


还可以有一些,不再在此例举,欢迎补充。


我并不认为那些年起绰号很邪恶,好像是校风使然,民国年代就有的吧。

我也被起绰号(如上),也给别人起绰号。因此,没少在每周六的少先队民主生活会上作自我批评。


但绰号往往如影随形,跟你半辈子,别人作再多的自我批评也无济于事。

那我只好在这里向那些年被我起过绰号的小伙伴们说一声抱歉了。


我最近还写过:


写给2019

我爱土菜如初恋

上海人现在还讲“有数”么?

上海话形容面孔难看的44种讲法

上海话里带“花”字的俚语

上海人家怎么晾衣裳?必须拉挺刮?必须翻个面?

上海人家的揩布都是分三六九等的吗?

上海人的英文语感覅忒好

“娘冬菜”和“娘希匹”到底啥意思?

吹口哨、骂戳那,老早都算流氓腔的哦

红烧肉,其实是不上台面的家常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