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乾陵游记

 杏坛归客 2019-01-03

陕西乾陵游记

文、图/江边鸟

中秋时节,与同学一起前往乾陵领略那“两帝一陵一世界,三山一景一美人”的独特魅力。

老天不作美,天晴却有雾霾,也许三秦大地的秋天和冬天总是这样灰雾蒙蒙的吧。

从懿德太子墓的小山上就已经隐约的看到那梁山的三峰了,那高高的梁山北峰下,就是乾陵,就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

梁山巍巍壮观,挺拔峻秀。由三座山峰形成鼎立之势,北峰最高,南边二峰稍低且东西对峙,形成乾陵的天然门户,人们把南面的两座小山峰俗称为奶头山或乳峰山。导游说,从远处眺望乾陵,蒙胧中的梁山恰似一位睡美人,悠闲而肃穆地躺卧于天地之间。高耸的北峰是她微微抬起的头,笔直的神道是她的玉颈,苍翠欲滴的松柏是她秀美的长发,南二峰为其胸,起伏的峰峦是她舒展的双腿,于蒙胧缀纱中伸向一望无际的远方。不知最早是谁发现并这样想象的,真是有才,把一座梁山描绘得如此绝妙象征,真可谓巧夺天工,惟妙惟肖。

陕西乾陵游记

陕西乾陵游记

陕西乾陵游记

陕西乾陵游记

陕西乾陵游记

陕西乾陵游记

进入乾陵区,一条青石铺就的宽阔神道展现在眼前。在古代,皇帝生前的专用道路叫御道,帝王死后,专为其修的道路称为神道,也叫司马道。神道是通向祭奠和陵前的导引大道,乾陵的这条神道依着山势缓缓抬升,笔直地向北延伸与巍峨耸立的梁山北峰融为一体。

神道的南端是个小广场,就是在这里下的旅游大巴车,这也是乾陵景区的出入口。沿着神道还有石阶向山下延伸,一直延伸到远处的雾海中。小广场周围是翠绿松柏,山下是一片迷雾,是今天的天气不太给力,只能留下一些雾蒙蒙的照片了。

小广场的左右两侧就是“乳峰”山了,两座乳峰顶上各有一座呈梯形状建筑,高大浑厚的青砖建筑是当年阙楼的遗迹,是陵园里不可缺少的礼制性内容。

小广场上有一对挺拔高大的石柱华表,高约七八米,直径一米多,位居乾陵的百雕之首。华表是由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浑然一体,由圆石,仰盆莲花顶座,八棱形柱身,覆盖莲花座,双层方形基座组成。这对华表巍然屹立于神道最前端,它是帝王陵墓前的标志,也是皇权的象征,衬托出乾陵庄严肃穆的神圣气氛。

陕西乾陵游记

陕西乾陵游记

陕西乾陵游记

陕西乾陵游记

陕西乾陵游记

陕西乾陵游记

站在小广场上向北看,一条宽阔的神道一直延伸到梁山上,道上游人如织,高耸的梁山隐藏在簿雾中。导游说,眼前这条气势宏伟的石阶蹬道是国家投资数百万元,沿御道遗址,历时两年多修建的一条旅游石台阶路,全长五百余米,宽几十米。

沿着司马道前行,一对栩栩如生的高大翼马耸立在道旁。这是一种长着翅膀的飞马,是人们想像中长有翅膀会飞的马的造型,马身两翼雕以卷云纹,似有腾飞之势。这翼马雕凿得轮廓爽朗,棱角分明,流畅优美,圆润柔和。翼马的设置为这座陵园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继续向北,看到是一对鸵鸟,这是一种浮雕的技法,只淡淡几刀,便将鸵鸟的形象勾勒得活灵活现。虽经千余年的风雨剥蚀,石雕上已斑痕点点,但它不仅没有损害鸵鸟的形象,反而使它显得更加古朴粗犷。

陕西乾陵游记

陕西乾陵游记

陕西乾陵游记

陕西乾陵游记

陕西乾陵游记

陕西乾陵游记

神道旁出现了残缺不全的五对石人石马,导游说,这是象征了皇宫的仪仗队伍。尽管时间久远,乾陵的地面设施还遗留至今的主要是陵墓石刻,这些石刻气势恢弘,造型逼真,代表着唐代的封建文化和雕刻艺术水平。

在那缓坡上,神道两旁矗立着十对三四米高的大石人,导游说这叫 “翁仲”。翁仲是古代武艺高强的大将,只见那“翁仲”们高大魁梧,戴冠持剑表情凝静,衣着端庄,颌首而立,自南向北,依次而列,它们是守卫陵墓的卫士。

神道很宽阔,道中央不时地摆放着一些花卉,尽管是中秋时节,还是万紫千红,鲜花朵朵。道旁是松柏苍翠,绿化树修剪得有模有型。

快到坡顶,面前耸立着的两座用青砖垒起来的高大建筑,这就是朱雀门啦。朱雀门前左右分布着两座大石碑,神道西侧是高宗的述圣记碑。只听导游说,高宗李治是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被选为太子,继承皇位。但高宗体弱多病,实权掌握在皇后武则天的手中。这个述圣记碑,就是由武则天为高宗立的歌功颂德碑。导游说碑文由武则天撰,中宗李显书,开了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

陕西乾陵游记

陕西乾陵游记

陕西乾陵游记

陕西乾陵游记

陕西乾陵游记

陕西乾陵游记

神道东侧与述圣纪碑遥遥相对的就是千年之谜的武则天的“无字碑”,那无字碑体是由一整块高约七八米,宽两米有余,厚一米多的巨型青石雕琢而成。圆首的碑头刻有八条相互缠绕的螭龙,碑身两侧各有一条巨龙腾空而起。碑体厚重,气势如虹,将一代帝王的霸气雄才体现得淋漓尽致。环顾硕大的石碑,真的没有只言片语的墓志铭。

武则天,原籍山西人,其父为工部尚书。14岁时因才貌双全被选人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在感业寺削发为尼,不久被唐高宗接进宫中,先封为昭仪,又被立为皇后。从此,武则天就开始参与朝政,并逐渐掌握实权。高宗去世数年后,武则天突破了太后临朝的惯例,在高度男权化的古代中国,身为女子的武则天,做出了许多男子想做而不敢做、做不到的事情,亲登皇位,改唐为周。她更为自己起下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响亮名字:日月当空的“曌”,这需要何等的胆量和勇气,需要何等的挑战性和斗争性,需要何等的批判社会传统观念的思想深度呀。在武则天那里,已经没有什么“男尊女卑”可言了。有人称赞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歌颂她是“一个最伟大的女性”

世人对无字碑是众说纷纭。导游说:第一种说法是武则天留有遗言,己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第二说法是武则天德高望重,书已难表;第三种说法是武则天自知罪孽深重,自感不书为好。还有一种说法是武则天死后,唐中宗李显因难定其称谓,干脆一字不铭。至于真相如何,后人不得而知。一个武周时代承载了一个曾经的太平盛世,一座无字石碑留下了一个难解的千古之迷。

过了无字碑再往上走,就看到了朱雀门两侧的分两组阵列的无头石像,导游说这是六十一尊王宾石像。这些石像是武则天为了纪念参加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而下令刻立的。高宗驾崩后,举国哀悼,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派出特使或首领亲自参加安葬仪式。六十一尊王宾石像立于朱雀门两侧,东29尊,西32尊,按队列形式整齐排列。从那时算起,这些尊宾像已在乾陵墓前站立了1300余年了。这些石刻的艺术精湛。雕像和真人大小相似,穿紧袖衣,腰束宽带,足登皮靴,双手前拱,表示祈祷。每个石人背后原来刻有国名、官职和姓名,因长期风化,多数字迹已无法辨认。奇怪的是这些石人的头部怎么都没了?只剩下躯体。在对这些精湛石刻艺术赞叹之余,无不为六十一尊王宾像头部被损而惋惜。

导游给我们讲了一段离奇的传说:唐代初年,北方有位突厥族可汗,文稻武略,智勇双全,深受部落民族爱戴,不知何故,有人雕刻了他的石像立于乾陵。可汗的儿子得知后,极为不满,于是便扮作喇嘛来到乾陵,一看果然如此。顿时怒从心中起,举起石块就要砸碎石像,却被护陵人发现,毒打一顿赶出陵园,他因此怀恨在心,便想出借刀杀人之计。一天,趁夜黑窜入石像附近的农田大肆践踏庄稼,却造谣说是石像作祟,只有砸掉石像的头,才能免除祸殃。无知的老百姓信以为真,纷纷冲上乾陵,砸碎了石像头。可汗的儿子趁机捡回了父亲的石像头,用包袱裹着背回家。从此乾陵上的王宾像就成了无头石像。传说毕竟是传说,真相不得而知。

拾阶而上,两只威武的巨型石狮蹲踞于平台两则,昂首挺胸,巨头披鬃,瞋目阔口,霸气十足。右侧石狮体型硕健,仰望云天;左侧石狮威而不发,凝视望眺。

乾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座两位帝王合葬陵,陵墓的两位主人,一位是唐高宗李治,一位是武周女皇武则天,虽各为一朝天子,却代表两个朝代,还是一对夫妻,人们称乾陵是唯一的双帝陵,这正是乾陵最具个性的体现,这种现象在世界陵墓史上都非常罕见。在这个立有乾陵石碑,又立有唐高宗乾陵石碑的平台上,这个唐高宗乾陵石碑应该是后人所立,且属于重男轻女,男尊女卑之辈,明明是两位皇帝合葬的乾陵,却说成是唐高宗的乾陵,也说明后来的一些封建礼教者对待武则天的态度。

从神道上一路走来,看到的就是石刻最集中的地方,多达百余件。这些石刻的造型逼真,神态生动,件件都是艺术珍品,个个都能讲出一段有趣的来历,给人以美的享受。

陕西乾陵游记

陕西乾陵游记

陕西乾陵游记

陕西乾陵游记

陕西乾陵游记

陕西乾陵游记

乾陵气势恢弘,石刻众多精美,但这都是地面上能够看到的东西,听说此陵并没有被盗,地下宫殿神秘莫测的东西可能会更多的引起人们的思索。

从乾陵石碑平台再往山上走,就是梁山北峰啦,两位皇帝的合葬陵就在那山里。穿过小树林可以徒步爬向那充满乱石的山坡。站在平台上,放眼梁山北峰,在那轻雾缭绕中,只见树木交错掩眏,翠绿中夹有灰雾,难见北峰真面目。那里有蜿蜒曲折的山间小道,导游说地势陡峭之处需要攀登,平缓之处可以漫步。小树林里的树皮儿已被游人摸得个溜光溜光。因时间所限,无暇去攀登梁山顶啦。

站在那平台的高坡上,翘首环顾,方圆数十里,地势平缓,阡陌纵横交错,已是秋色满目。山下神道还是人头攒动,游人如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