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股骨头坏死中医辩证论治

 学中医书馆 2019-01-03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NFH)为世界难治病之一,本病是由于股骨头的血循环因内在或外在的因素而遭受障碍,使骨小梁发生萎缩消失,严重者股骨头塌陷变形。中医药工作者从祖国医学独特的角度出发,对本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下为目前中医药治疗此病的总结。

  股骨头坏死为现代医学之病名,古籍中虽无此病名,但早有对该病的记载。《素问?痿论》云:“足不任身,腰背不能举,发为骨痿”。《灵枢?刺节真邪篇》曰:“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抟,久留而内着。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内伤骨为骨蚀”。《内经?痿论》谓:“肾气热,则腰脊痛不能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瘦”等。以上说明在古代各医家即对此病有了初步认识。

  【病因病机】 《灵枢?五变》云:“人之有常病也,亦固其骨节皮肤,腠理之不坚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为病”。认为正气虚弱,正不胜邪,易为外邪所侵。《素问?脉要精微论》云:“曲身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不能久立,行则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说明筋骨的强弱与肝肾精血的亏虚与否密切相关。《素问?痹症》曰:“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赤水玄珠》谓:“膏梁之人,久服汤药,醉以入房,损其真气,则肾气热而腰脊痛不能举,久则髓减骨枯,发为骨瘦”。《难经》云:“足少阴气绝,即为骨枯”。这些观点都认为肾为本病的重要发病素。肾气热则水不能胜火,阴不潜阳导致肾阴亏虚以致骨痿,肾中精气不足不能濡养骨髓而致骨痹。《难经》曰:“气主煦之,血主濡之”。《素问?五脏生成篇》指出:“足受血而能步”,说明筋骨关节的功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濡养。后天失养,气血不足是导致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素问?太阴阳明论》云:“伤于湿者下受之”,说明寒湿之邪阻滞气血运行,不通则痛,发为本病。《素问?宣明五气篇》曰:“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强调了长期劳损为该病致病因素之一。综 上,古代医家认为,肾精亏虚,气血不足,筋骨失养或寒湿凝结阻滞气血,不通则痛,或慢性劳损可致发为本病。


【辩证论治】

  [气滞血瘀]血瘀是本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而往往气滞又是血瘀的成因之一,因此,气滞血瘀可致肌肉筋骨失于温煦濡养,最终致病。

[方 药]运用活骨通痹灵以达到活血去瘀,宣痹止痛的目的。活血通瘀汤(当归、丹参、鸡血藤等)为基础方加减,外敷复方消瘀膏(乳香、没药、木瓜等)


[肝肾亏虚]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肝肾不足是致病的内因,肾精亏虚,长期过劳为本病发病的基础根据补髓生骨,滋肾益肝的治则。

  [方 药]血壮骨胶囊(熟地黄、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龟板、丹参、当归、赤芍等)
 

  [气血两虚]重在补血益气,壮骨培元。

  [方 药]补气养血汤(西洋参、三七、红花、当归、赤芍、川芎、木瓜、川牛膝等)

  综上,中医药在对本病的治疗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各位医家对本病的认识都很深刻,在治疗上也颇有心得,临床上也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疗效。骨股头坏死为临床常见的疑难骨科病症,属于中医的“骨蚀”“骨痿”范畴。总结由古到今众多医家的学术观点,我们认为本病主要由于肝肾不足,风寒湿邪乘虚侵入或气血不足,不能温煦、濡养筋骨,或气血凝滞,不通则痛等而致本病。因此,对于本病的治疗,辨证为其基础。应重视辨证论治规律的研究,使证型的分类标准化,客观化,这样,不但有助于对本病病因病机的深入认识,也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和规范临床治疗,同时对药物剂型应不断进行改进、创新,使中药充分体现出治疗本病的优势所在。与此同时,也应注重中西医结 合的治疗方法,互相取长补短,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