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里说:“今天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这里指出了寒为热病之因。若寒邪过剩,身体内表现出的就是热症、热病、也就是说虚火实际上是由寒引起的。
中医将“火”分为“实火”和“虚火”,实火的治疗是用清热、降火的泻火,虚火则是用补发。
只要是实火,现在中医最常用的各种清热、解毒、降火的药和西药的消炎药都是对症的,连吃三天肯定降火。但是现在单纯有实火的人已经是越来越少了,多数都是虚火。
为什么说寒重反而引起“火”呢?
1、对肾脏、肝脏及头面部的影响
当现代人不分季节大量误吃各种寒凉的瓜果蔬菜后,当人们在夏季长期使用空调后,当女士们为了显示身材尽量少穿衣服后,大量寒湿症悄然进入体内,自然肾火就越来越不足,虚火就越来越大。
身体内的寒重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伤肾,引起肾阳不足、肾气虚,造成各脏器功能下降,血液亏虚。
还有头面部也是最容易上火的部位。因为肾主骨髓、主脑、肾阳不足、肾气虚时髓海就空虚,远程的头部首先出现缺血,也就是“缺水”了,自然反应的就是干燥的症状,如眼睛干涩、口干、舌燥、咽干、咽痛等。
再加上口腔、咽喉、鼻腔、耳朵又是暴露在空气中的器官,较容易受细菌的感染,当颈部及头面部的血液供应减少后,这里的免疫功能就下降,会出现各种不适,这样患鼻炎、咽炎、牙周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的概率就会增加。
而目前普遍都采用泻火、清火、降火的寒凉药物进行治疗,这就使得寒上加寒、虚上加虚,越治火越大。实际上,这是没有对症治疗。可如果要去掉身体内的寒湿,要补肾,用的都是温热的食物。
2、引起经络不通
身体内寒湿重还极易造成经络不通,散热困难,容易感到闷热、燥热。
现在的人们运动又少,自然就会造成血液流动的速度变慢、变缓,从而极易导致经络的淤堵。经络淤堵带给人的就是身体出现的各种疼痛,以及皮肤上长痘、长斑。
而且现在的人普遍贪凉,大量吃着寒凉的食物还觉得燥热,是肾气虚弱,经络不通造成的。燥热则会进一步贪凉,就更加重了血管、经络的收缩、淤堵,这样就进入了恶性循环的状态。
看着周围的人,有几个能说自己很健康,从没有过腰酸背痛、腿痛胳膊痛的,再看看周围人的皮肤,又有几个色泽明亮、富有弹性、不长斑、不长痘的?这些都是和长期运动少、贪凉有关的。
寒湿重时表现的症状:
1、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代表体内可能有寒。颜色越是发暗,就代表寒湿越重。
2、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湿。
3、反复的口腔溃疡,代表体内有寒。
4、口臭时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
5、咳嗽时痰是稀白的,代表体内有寒。
6、流清鼻涕,代表体内有寒。
7、流出的汗是凉汗,代表体内有寒。
8、爱打喷嚏,特别是早上起来,遇风喷嚏不断,代表体内有寒。
9、感冒发热时浑身感觉冷,代表体内有寒。
10、经常腹痛、腹泻,代表体内有寒。
11、脸上长痘和斑,代表体内有寒。
12、长湿疹、牛皮癣、白癜风,代表体内有寒。
13、手、脚长年冰冷,代表体内有寒。
14、脚踝浮肿,代表肾虚、肾寒。
15、四肢关节疼痛、颈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状,代表体内有寒湿。疼痛的部位越多,时间越长,代表体内寒湿越重。
调理方法
1、首推艾灸法:
艾灸最初主要是用于治疗寒症的。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北方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用这种艾灼疗法治疗“藏寒生满病”是颇有疗效的,以后逐渐发展为治疗全身不同性质的多种疾病。
艾灸的热力和药效可以直接作用用病灶处,把寒湿排出去。艾灸时,若灸出水来(湿乎乎的),或者水泡,也说明体内寒湿比较重,坚持艾灸一段时间就好转了。俗话讲,寒湿一除,百病消!
艾灸中脘、神阙、关元、命门、足三里、大椎、局部阿是穴(即哪痛灸哪,身体哪里感觉寒凉,这些部位就应该是施灸的穴位),这些穴位可以算是一个整体的调整,提高正气,补气血。
2、揉脐法:
揉脐具有简单易学,直接作用于病根(腹部是寒湿集聚地),容易坚持等特点,长期坚持会健康长寿,体力充盈!
3、拍打拉筋
针对由于受寒湿引起的腰腿疼等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拍打可以直接快速排出体内的垃圾已经寒湿气。
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