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病——无形杀手

 木子厚123 2019-01-03

心病,简言之,就是怀疑病,恐惧病。这是一种不良心理,常致人病,甚至致人死,可谓无形杀手。古今中外,因不良心理致病的事,不胜枚举。

东汉著名学者应劭的《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一书中,有个杯弓蛇影的故事 ,大家都熟悉,不过看看他的原文,我们会更有体会:予之祖父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诣见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於杯,其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攻治万端不为愈。後郴因事过至宣家闚视,问其变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郴还听事,思惟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则使门下史将铃下侍徐扶辇载宣於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因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意遂解,甚夷怿,由是瘳平。

这个典故大意是说,杜宣在宴席上饮酒时,见杯中弓影,以为是蛇,既害怕恶心,又不敢不喝,勉强喝下,当天便因疑虑恐惧而生大病:胸口、肚子,疼痛如割,饮食困难,身体因而虚弱,多方医治,也不见效。他的朋友郴及时点醒他,所谓蛇影不过是墙上弓影罢了,杜宣明白真相后,疑虑顿消,心情夷怿,即很愉快,其病因此瘳平,即病顿愈。

 这个典故,生动形象地说明疑虑、恐惧心理致病多厉害,心病真如毒蛇缠身,它可使人迅速病倒,且无药可治,由此诫人们不可妄自猜疑,自相惊扰。

现在科学比两千多年的东汉发达多了,可心病还是累累发生。下面是今人疑虑、恐惧致病的故事。

 前段,某电台采访某村一名50多岁的男子,说此人几年来,认为自己体内长了虫子,皮肤被虫咬,奇痒难当,寝食难安,自己日夜搔痒,把皮肤都抓坏了。吃药无效,最后只好喝毒药,比如农药,鼠药等等,才有些缓解。他各种毒药都喝过(不过这些毒药是放在水里煮开才喝的,毒性少多了),当地人传说他百毒不侵。后来引得某电台去采访他,问他去大医院检查过没有,他说没有。于是采访组带他去几个大医院检查,都说他没病。可他自己硬说医院没见过他这种病,查不出。这时采访组和他的亲友知道他得的是心病。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了解了他的病情后,对他说:世上确实有这种病,只是得的人少,治疗这种病的特效药也少,外国才有。我前几天就知道你要来,备了这种药,很贵啊,但是百分之百有效,你一定要把其他药停了,吃我给你的特效药。这药吃一次,你体内的虫子就会全部杀死,病就好了。这男子郑重地小心翼翼地把药吃下,不久他的病果然好了。他病好后,那心理医生跟他说,其实你体内没长虫子,我给你吃的也不是什么特效药,是各药店都有卖的维生素。该男子这下才相信真的没病,只是因为妻离女嫁,倍感孤独而希望别人多关心自己而已。

 这个故事说明,无端疑惧,反复想象自己生了某种病,主观上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病, 反复刺激自己身体某方面,结果真的患这样的病,古语是疑心生暗鬼,这位是疑心生虫子,可叹又可笑。

以上古今二位,心病不可谓不严重,但得人点醒,心病有心药医,病好了,很幸运。下面这个外国人就没有这样幸运了。

故事是这样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科学家为了执行希特勒的命令,作了一项惨无人道的实验:

他们找了一个俘虏,然后告诉他,将在他身上做一个生理实验,就是在他的手腕上划一个口子,然后看他的血一滴一滴流光的生理反应。他们把战俘绑在实验台上,用黑布蒙上他的眼睛,再用一块很薄的冰块在他的手腕上划了一下。然后在他的手腕上方放置一个吊瓶,吊瓶里的水温跟人体血液差不多,吊瓶管子里的水就从战俘的手腕慢慢流下 。在他的下方,放了一个铁桶,当这个战俘听着滴答”“滴答的水声时,以为是自己的血在往外流,过了一个小时,这个战俘真的死了,而且死去的反映跟失血而死的人一模一样,他相信自己被放了血,于是被自己吓死了。

虽然这个故事情况有些特殊,但是也有力地说明心理疑虑恐惧,可使人致死。可见心病真是无形杀手,我们不可不警惕。

    祖国医学认为致病有各种原因,而心理是致病的内因。认为人的七情内伤,可使人致病,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即我们所说的心理因素。它强调七情失调,即七情过于波动或持续过久,便可使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调而患病。所以人心的种种妄动,其实在身体上都有相应的感应,因此可说,很多人的病都来自自己的情绪。

心理因素致病,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在各种人中都有,哪怕是知识渊博的知识分子,有的也不能幸免。上面讲了无端疑惧致病,还有的一种情况是身体有病了,由于担心,恐惧,使病情加重,甚至无法治疗,比如癌症病人,很多就是死于恐惧。

但是,现在人们人们对于心病并不太重视,好像心病不是病,不当回事。我举一个很小很简单的例子:有小学生,在家睡觉安好,一觉睡到天亮,后来寄宿,就总是起床小便,尤其刚睡那会儿,刚小便完,爬上床又要小便,如此反复多次,折腾到精疲力竭,才模模糊糊睡去,睡梦中常梦到紧张拉尿而惊醒。最近,我又听说刚上初中的几个学生,也出现这种情况。可见在中小学这类情况普遍,这完全是由于紧张心理造成的,对学生心身危害也较大。可是学校和家庭是否进行心理治疗了呢,不多,因为不重视心理治病。心理治病,目前在医学界也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你到医院看病,医生问一下病情,开药了事,至于你的心病,他确实管不了那么多。他没那时间,没那责任,社会、病人、上级,也没那要求。所以,心病往往得不到及时治疗。

心病需要用心药医 ,我们一定要重视心病的防范和治疗。

首先人们自己要讲心理卫生,要用平常心对待事物,不要无端怀疑自己有病。如果有了心结,自己要自觉解开,解开了心中的结,消除了疑虑恐惧,内心轻松,你的病就会好。如果已经得了病,专家称: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整个治疗至关重要,否则任何药物和康复训练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及时进行心理减压,他们康复起来也就很快。 否则只在医药上治疗,不在心理上解脱,即使是最好的医生,也会事倍功半,甚至是没有办法治疗。即使一时有效,一旦停药,一切症状又复原了。因为你的病根来自心理,心结没有解开,病根还在,病就不能从根本上治好。所以心态好,病往往也少。如能有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的淡然心态,那就更好了

心理治病,也许有其一套科学方法,但是我还没看到和学习过。就我们日常所见,心理治病,人人可做,就是针对病人情况,讲些使其宽心的道理,让他看到自己的误区,看清现实,从疑误中解脱,真正解开他心理的疙瘩,使他内心轻松,其病自会好。关键是,我们要重视我们的亲人,朋友和周围的人,关心他们的心理卫生。

所谓上医治未病,首先要防患于未然。大家要讲心理卫生,加强自我调节,预防心理疾病。调神理情、涵德养性,于未病之前,以适应自然、社会及自身环境的变化,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之目的。

心病是无形杀手,我们平日不可不警惕。要治心病,更要防心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