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曼赫塞说过这样一句话:痛苦让你觉得苦恼的,只是因为你惧怕它,责怪它; 痛苦会紧追你不舍,是因为你想逃离它。所以,你不可逃避,不可责怪,不可惧怕。 你自己知道,在心的深处完全知道------世界上只有一个魔术,一种力量和一个幸福,它就叫爱。因此,去爱痛苦吧。不要违逆痛苦,不要逃避痛苦,去品尝痛苦深处的甜美吧。 一种正向的引导。 说得太正面,其实很少人能真正做到。 如果真的做到,那是领悟透彻得大智慧的人。 面对不公平的事情,连大人都很难做到情绪稳定且平和。 每次朋友圈里,经常在那闪着头像,需要与我建立联系的人。 往往都是那些碰上事儿,却又无法疏解情绪的职场人士,企业家。 我们发现: 那些容易选择用极端方式结束生命的人,又往往是那些已经成年的人。 他们执拗,偏激,认自己的理。 越大越固化。 保护自己盔甲越来越厚。 相比较而言,孩子更容易学会疏导自己的情绪。 情绪是什么? 它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状态。 情绪无好坏之分,但有正向与负向之分。 负向情绪的结果? 曾经有一个男孩脾气很坏,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当他想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墙上,第一天,男孩就钉下了40根钉子,接下来,每天钉的钉子越来越少,他发现自己控制脾气比钉钉子要容易得多,终于,父亲告诉他, 现在当他可以控制住自己的脾气时,就拔下一个钉子,一天天过去,孩子把钉子都拔了出来,这时,父亲把他带到那面墙上,指着那些坑坑洼洼的洞眼,对孩子说:“孩子,你做的好,但是看看那些洞眼,这些围墙再也恢复不到原来完整的样子了,当你生气的时候,所做的事所说的话就像这些钉子一样,会留下难以弥补的伤疤。 难以磨灭!”孩子终于明白:负向情绪的结果伤害的终究是自己,而且难以磨灭。 情绪认知的ABC理论? 理性思维ABC理论,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揭示出事件A不是导致结果C的主要原因,而是期间起作用的情绪B。正向情绪导致好的结果,负向情绪导致坏的结果。 如何教导孩子疏导自己的负向情绪? 首先,不否认它的存在。承认当孩子遇到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允许自己有情绪。 在这里,可以以男孩子被从小教育不允许哭,否则就不是男孩子,而是娘娘腔,而有些家长更为甚者,会扬言威胁孩子,剪掉男孩的生殖器,因为他不配做一名男生。 这样的教育理念之下,只会让孩子尤其是男孩子不敢宣泄自己的情绪,而长大后的他们,也就成了比较不容易沟通的人群,因为他妈说过,苦了自己咽,这才是男人。而使得长大后的他们越发的难以被理解,情感疏离。 因此,首先允许孩子有情绪。是第一要诀。 “孩子,你可以有情绪,碰到这样的事,我和你一样难过。” 其次,与不合理情绪做辩论。 运用理性思维ABC理论,与不合理情绪做辩论。 如:妈妈,我考试考不出了,我一定会很糟糕。----绝对的不合理情绪。 “嗯,你可能会很糟糕,也可能会不糟糕。但不是一定。你做出一定会糟糕的结论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我没有复习,我上课一直开小差,老师一直说我差........” 家长需要继续与不合理思维辩论。 最后,布置家庭作业。 假如你想要达成那样的理想情况,你可以做些什么改变? 如:假如你想下一场考试前不再奔溃,你可以从现在开始做什么行动呢? 情绪疏解转移的方法。篇幅有限,在此不做赘述。可以咨询细谈。 教会孩子处理自己的负向情绪,越早越有益处。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人与认之间的智商差异没有显著的差别,但是与各自的情商确有密切关系。 祝福孩子们都能成为自己情绪的小主人,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者。 我是萤火虫老师,我在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