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读书越多,层次越高的人烦恼越多?

 梦想之地0 2019-01-03
1.思想是痛苦的根源在这个时代,貌似会读书已经成为一个贬义词,尤其是在成年人的世界。经常有人鄙视别人,就来一句“读书读傻了”或者“只会读书”,似乎不读书是万万正确的事情,否则的话,某某某的事例摆在眼前。只是,读书多,层次高的人,似乎烦恼远比学历低的农民工、保安要多。知名传媒人&创始人梁冬老师在直播中曾说,他身边的那些高层级的人,基本没一个不抑郁的,所以抑郁根本不是病。月薪两三千的体力劳动者,每天活的开开心心。工地上的农民工,就算被人喝斥,也不会心生不满,反而有可能毫不介意嘻嘻哈哈。有句名言说:“事情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对这件事的看法。”所以,思想是痛苦之源。想的越少,越不会忧虑;想的越多,烦恼越多。读书的人,需要思考的问题自然更多,面前的世界也更加宽广,烦恼也就随之而来了。层次高的人,如果不是走的读书这条路子,没有高学历所带来的背书,他本人必须是相当善于冒险和抓住机会的人。这样的人,脑子必然活泛,方方面面都需要考虑周全,否则可能会出大问题,尤其是到了公司一把手这样的级别。事情太多,岂能不烦恼,岂能放开一切无所顾虑?很多较低层级的人,不需要考虑太多问题,抱着“人不求人一般高”的心态,就算得罪了领导,大不了换一份工作。现在劳动力紧缺,只要想做事还怕找不到工作?而高层次的人,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聚沙成塔辛辛苦苦汇聚而成的。任何事情任性为之,后果可能就会毁掉之前辛苦创造的一切。在这样的压力下,怎能不烦恼?读书而导致想法多,一般指的是非学历要求读人文类的书,而非为了学历在学校读书的那种情况。但是为学历而读书,一样不容易。在学校的读书,读到顶点没过于博士。而非文史专业的人读到博士主要是做科研,看的是文献资料。这样的读书,最苦的地方在于花费在科研中的大量精力。这其实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集合。例如读医的研究生,实习加读书,要到夜里一两点才能睡,而且精神长期紧张,做事一点错误也犯不得,远比一般工人更加辛苦。当工人们下了工在打牌刷抖音的时候,他们还在刻苦钻书。当工人们做事只是劳累而没有巨大责任所要担负的时候,他们却要承担着万一做错判断造成严重后果的压力。2.读书的最高境界再说非学历读书这类人的情况。真正读书思考的人之所以比普通人痛苦,是因为还未到一定的层次。网上有一张广泛流传的图片。一个人站在地上,看到的是春暖花开阳光灿烂的世界;一个人站在一堆书上,看到的则是乌云密布前途艰险的世界;第三个人站在超高的书上,则突出了乌云的限制,见到了更光明更广阔的世界。真正思想能达到圣人的阶段,就会快乐,但是绝大多数人都只能在追求学问的路上艰难的行进,很少有人能最终达到孔子、王阳明之类圣人的层次。读书能给这样的普通读书人快乐,能引领他们到另一个世界,但是同时也让他们感觉曲高和寡,和周围格格不入,甚至受到排挤和鄙视。曾见过一位很接地气的导师比较鄙视成年人读书,认为这样会使人成为书呆子,无法适应社会的潜规则。但是这位导师自己在读《资治通鉴》。其实不管《资治通鉴》还是《国富论》,又或者《论语》、《庄子》,差别只在于读的那个人的吸收分辨的能力如何。没学历的Ayawawa还从一点点心理学理论中就找到了日进斗金的商机。不过,思考问题多,与众不同,并非是痛苦最根源的部分。最让人痛苦的莫过于,能力已及,却无法获得自认为可以得到的东西。3.看的到得不到,比完全没念头更痛苦一个房地产公司的老总,和他手下的一个建筑工人,哪个更辛苦?哪个钱更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只在于社会再分配方式的缘故。读书较多,层次较高的人,能够很清晰的看到赚钱的整个套路和法门,并且认为自己有足够的实力应该得到回报,但却参与不到这样的利益分配中,不免心中愤懑。例如读美国建国史,看到那几个出身不错、博学多才、品格高尚的人不停的战斗、商议、解决问题,通过伟大的妥协,最终缔造了美国,真的让人感到很热血沸腾。这些人就成为了美国的始创人,受到亿万人景仰。如果熟读这段历史的人,觉得自己又颇有能力,却没有生在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不免暗自愤懑。古今中外的史书和鸡汤文,总爱写伟人如何通过努力而获得胜利。这种文章很励志,但是却有意无意的掩盖了太多成功背后的痛苦和牺牲。变革时期,是普通人逆袭的最佳时期,但是变革却意味着无数的危险和牺牲。“一将功成万骨枯。”每个人都只看到胜利者的荣光,没人会去理会失败者的血泪。所以,好好分析一下失败者的经历,或者成功者曾经经历过的真实危难(不要轻描淡写),这些对于看清事物的本质会更有作用。始创人在创始过程中,所遇到各种艰辛,并非普通人心理所能承受。于是他们可能会制定一些利于他们的规则。普通人看到他们轻松潇洒的一面,却难以看到他们曾承受的巨大痛苦,于是难免心中不平。这是痛苦最大的根源。一般平凡的普通人,要求不高,长期培养的自我安慰能力能让他们过的更快乐,他们会自动屏蔽需求更多的想法,并将之作为不切实际的想法予以鄙视,这种自我保护功能十分完善,能在极大程度上保他一生宁静,但同时,以牺牲自我晋升的机会和抵御外界伤害的能力为代价。4.痛苦是因为被人排挤?不少读书多,层次高的人,在现实中和一些低层次的人交往的时候,都会有一定的难受感觉。而和同类人或者高层次人交往,却会感到如沐春风十分投契。很多人会认为,这种情况是因为他们在现实社会因为曲高和寡与环境格格不入受到排挤而造成的。嫉妒和自卑之心,人皆有之。文化层次低的人有不少乐衷于妖魔化博士,甚至妖魔化大学生,以此来满足自己潜意识深处对未能拥有较高学历而产生的遗憾和自卑心理。但是,这并不是全部的原因。真正会读书的人,和层次高的人,是善于让和自己交往的人感到舒服的。这是一种能力,也正是他们优秀和有素质的证明。读书多的人,往往花费了太多时间在读书上。读书和社会化无法两全,最大的问题不一定是其人个性外向还是沉静,而是所拥有的时间的限制。因此精力旺盛的人,有效支配时间更多,可以兼顾社交和读书,成功几率就远比普通人要高的多。所以,因为读书多而痛苦,不是因为不该读书,而是因为读的还不够多,没有到达最终的状态。因为层次高而痛苦,是因为还未最终看透世事的本源,又或者,这是人要成功所必须做出的牺牲。中国古代最深奥的经书,其实一直在教人这些道理,只是人的思想和阅历不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无法读懂。这方面西方的书要好很多,它们将每一个艰深的道理都分拆成一个个小原理小步骤来教人,如同机械化生产的螺丝钉一样,这样普及知识就摒除了读者读不懂的可能,给思维减负。不过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最深奥的道理还是需要个人在有相当的阅历之后自己去想,去领悟,这才有可能悟出人生的真谛。就如同近年来很受推崇的心学创始人阳明先生在龙场悟道一般。所以,就算是想读好书,社会实践也是最好的方法。只是,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时间积累。思想在积累中,才能从量变到质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