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回只用3个字,就说出了易经的核心,不愧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一句话读懂 2019-01-03

颜回,字子渊,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门72贤之首,后人尊为复圣。

颜回自己并没有留下单独的著作,《论语》中记载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颜回十四岁拜孔子为师,年龄比孔子小30余岁,是入门较晚的弟子,却能后来居上,深得孔子厚爱。众多弟子中,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

易经证释》中有一篇颜回的《复圣序例》,文章中颜回只用3个字,就说出了易经的核心,可见其学问扎实,功力深厚,悟性极高,不愧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哪3个字呢?易者“一”也、“中”也、“极”也。

“一”

曰:由天地以后言,则人物自天地出;由天地以前言,则天地自道成。所谓形上为道,形下为器:道器之间,一以贯之,是谓之易。

颜回认为,“一”是贯穿易的根本,形上为道,形下为器,“一”无处不在,同时存在于有形与无形中。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见,颜回的观点是正确的。“一”从道中来,衍化为阴阳,又衍化为万事万物,反过来,万事万物中都包含了“一”,足可见,“一”是易的核心基础。道家说要“守一”,皆是这个道理。

“中”

历代圣人帝王,都强调“中”的重要性,这是易经的核心之一。

《尚书·大禹谟》中记载,舜把帝位禅让给大禹,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周易》的演绎者,周文王在临终前,也告诫儿子周文王,要像舜帝那样,保持“求中”、“厥志”,此为易之精要也,曰:“昔舜旧作小人,亲耕于历丘,恐求中,自稽厥志,不违于庶万姓之多欲。厥有施于上下远迩,乃易位设稽,测阴阳之物,咸顺不逆。舜既得中,言不易实变名,身兹备,隹(惟)允,翼翼不懈,用作三降之德。”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成为中华文化的十六字心法。一直到现在,北京故宫中和殿中仍然悬挂着“允执厥中”的匾额,以此自稽厥志。

“极”

颜回曰:事必有中,物必有极。

《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乎人乎!”

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会物极必反,回归之初,以此反复,为易之动。反过来,我们想要得到一个好的状态,那就需要避开极点,时时反省自己,保持求中。事情发展过度,我们要收敛,否则会亢龙有悔;事情还没发展起来,我们要加强,君子自强不息,为了或跃在渊的一跃,而终日乾乾地努力。

道生一,慢慢壮大,发展到了极点,又返回到最初,这个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生生灭灭的变化过程,这就是易发展的规律。用到人事上,人为保长,顺,安,就需要求中,允执厥中。

天地之间,人为贵;人之生也,受天地之中气,而有性命;顺造化之推移,而辨等名,因生养老死之道,而有人事;因喜怒美恶之感,而有人情;而有以适之、全之、利之、导之、以底于成德;而有以教之、诲之、鉴之、临之、以尽其原始要终之道。是皆备于易,故易立而人道以全。

颜回认为,易者“一”也、“中”也、“极”也。这3个字,已经包含了易的核心。当我们抓住这个核心,理解了易的发展规则,则能顺天行事,顺势而为,借力使力,用于指导人事,以成其事。

今天分享到这里,这是《易经》的第3篇解读。

为方便读者连贯阅读,我尽量坚持每天更新,直到把《易经》解读完为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易经》博大精深,以上只是个人愚见,仅供参考,请高手们多多赐教,留言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