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骤冷刺激
很多人出汗后直接洗冷水澡“降温”,出现头晕眼花、全身无力、晕倒等情况,甚至突发心血管疾病。因为突然骤冷的刺激,会刺激血管收缩,易造成不适。
夏天洗冷水澡,应遵循渐进的原则,就是给身体一个适应冷热变化的时间。
适应室温后再进行洗澡。洗的时候先把手脚淋湿,然后用冷水浸湿毛巾擦拭前胸后背,再将冷水淋湿全身。如感到寒战,应缩短淋浴时间或升高水温。
不过,体质较差的人,还是建议温水洗澡。

五种情况不宜洗澡
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后,都要休息片刻再洗澡,以免引起心脏、脑部供血不足,发生昏厥。

刚吃完饭后,体内的血液会集中在消化系统,以利于消化食物。如果这时洗澡,会使周围血管扩张,血液重新分布,造成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相对减少,引起消化不良。

洗热水澡时水温较高,能使人的血管扩张,低血压的人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易发生虚脱。
当人的体温上升到38℃时,身体的热量消耗可增加20%。此时,身体比较虚弱,不宜洗澡。

酒后洗澡,血糖容易得不到及时补充,会发生头晕、眼花、全身无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

浴后小贴士
每次洗澡后,都要将毛巾搓洗干净,并且晾晒后再次使用。不要总是放在潮湿阴暗处反复使用,很容易滋生病菌。
同时,洗澡的毛巾一定要定期清洗、消毒和更换。

洗澡水温较高、时间较长时,会增加出汗量。若是出汗过多,又没有及时补充水分,机体很可能脱水,甚至虚脱、昏倒。
建议洗澡前喝杯温水,洗澡后也要及时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

洗完澡之后,如果不擦干直接穿衣服,衣服会变潮湿,人穿着潮湿的衣服很容易感冒、加重湿气,而且长期这样还容易患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