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书法家都愿意去西安碑林看看——个中真意需深切体会

 白衣兰舟 2019-01-04

我们在学习书法时,大多数情况下,要么是临帖,要么就是临碑。临帖的好处自不必说,但是当书法家的书法水平达到一定的境界后,就会对一些细节非常在意,尤其是笔锋的出入,所以很多书法家都愿意去十大碑林,尤其是西安碑林看看。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西安碑林更是名家荟萃,这里汇聚了历代大家的手笔,现存碑刻11700余块,是我国一座宏伟的书法艺术宝库,其中有许许多多值得后世借鉴与学习的精华。这里既有唐代的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人的手笔刻石,又有宋元明清的米芾、蔡京、赵佶、苏轼、赵孟頫、董其昌、林则徐等名家墨迹,堪称一座大型的石质书库。

也有很多人会问,现在印刷技术这么发达,买一本字帖不就有了所有的拓本?印刷术确实好用,现代字帖比起古代字帖要好得多,而且各种字体应有尽有。但是,相较于拓本,很多书法家还是更愿意亲临十大碑陵去走走看看。十大碑林有:西安碑林、孔庙碑林、龙门石窟碑林、涪陵碑林、浯溪碑林、焦山碑林、药王山碑林、地震碑林、中国翰园碑林、邯郸碑林。

碑林之所以会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它集中了非常多的名家的传世名作。碑林保存的名碑中,又以唐碑最为突出。唐代近300年的盛世,让书法也经历了长久繁荣,名家辈出,百花争艳,造就了许多书法奇才,也留下了最为绚烂夺目的书法篇章。

再来看一看拓本与碑刻的异同。上图中左边是拓本,右边是碑刻,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碑刻有清晰的“牵丝”而拓本则没有这些细节。因为“牵丝”的艺术细节很难通过拓印变现出来。所以很多书法家在书法达到一定境界后,就会非常在意这些细节,也就会选择实地考察,去碑林一睹为快。

拓本对碑刻的拓印是比较准确的,但也不能完全保证没有一点失误。手工操作的拓本,如果出现拓墨不匀,个别字就不能保证非常准确。就如那些笔画间的牵丝,很难通过拓印表现出来。而这些对于学习书法到一定程度的人来说,哪怕是一点点的细微变化,很可能对理解笔法产生很大的误导。而在没有真迹参考的情况下,唯一最接近真迹的书法,就只能是碑刻了。

玩过印章的朋友都知道,印泥太少或者太浓,都会影响篆刻的效果,拓本也是一样,用墨的干湿不会那样精确合适,所以,拓出来的字,肥瘦也会有一些些不一样。碑刻上镌刻的书法,即便没有墨色,但书法的笔意却依旧保留完好。此外,在用笔的转折处,碑刻也有很清楚的交代,但拓本则会将两笔合为一笔,这样就会为我们的临摹带来很多的误解,以为原本就是一笔。

碑刻是与墨迹最接近的书法遗存,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

内容来自腾讯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