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先学《圣教序》还是先学《兰亭序》差别就很大吗

 事奴 2020-02-13

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有欧楷的基础,学习行书,应该是可以顺利投入的。我觉得对初学行书者来说,先《圣教序》还是先《兰亭序》都没有太大区别。

唯一区别就是《兰亭序》里的行书,因为是墨迹,笔法细节交代转换的要比《圣教序》丰富一些,但是,这些牵丝映带的细节,往往对初学者来说,容易有一些干扰,反而会影响我们临摹书法的字体骨干。

很多初学者,为了能够达到临摹的像,他们就不会放过一些墨迹上的细节。

其实,我们临摹字帖像没有错,但是,像行书的细节,我们最好还是有保留的临摹。不要以为一些细节,把我们对大局的关注反而降低了。

比如我们看这个“然”字,上面是《兰亭序》墨迹中的字,下面是从《兰亭序》里选到《圣教序》中的碑刻拓字。

我们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很多墨迹中的细节,在碑刻中做了技术处理,所以,碑刻明显简介明快,而墨迹韵味十足。

为什么碑刻要做碑刻工艺的技术处理,后面我们还有详细解释。

这里,我只能说,碑刻也是对墨迹的临摹,而且是技术性处理的临摹。

例如,我遇到一个临摹米芾《苕溪诗帖》的网友,里面有一个“周”字,米芾的这个“周”字,写得非常有趣味,第一笔竖撇的牵丝,从脚底下翻到头顶,这是非常难以模仿上的。因为这样的偶然效果,就是米芾也写不出第二个这么漂亮的牵丝。

但是,这个网友临摹处理非常得当,他就没有在临摹中表现这个“周”字的牵丝。

我一看这样处理,就为他的临摹点赞了。

因为,我们临摹行书,虽然牵丝映带很有味道,是行书笔意的余音袅袅,也是书法韵味的体现。如果没有这些牵丝细节,行书真的就不“行”了。

但是,初学行书临摹不好,反而会影响我们对主体骨架的重视。

临摹行书,需要计较高超和熟练的用笔手法,才能临摹出锋毫之间的细节。

但是,我们临摹书法,如果是初学,应该有节制地省略一些细节,才能把握大局。如果一开始就困于细节,反而会分散我们对行书骨架主体的注意力。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先临摹《圣教序》,那么,反而行书的骨架都非常清晰。这是《圣教序》对初学者来说的优势,也是拓本《圣教序》的缺陷。

我们就这个问题分析一下。

首先,拓本是从碑刻中摹拓下来的。碑刻又是从墨迹上石雕刻出来的字。雕刻的过程中,会失去墨迹的不少细节。

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书法中的“涨墨”是由于毫端墨太多,写字的第一笔就会渗化,笔画看起来就很粗,甚至不是笔画本来的样子了。但是,在墨迹上是可以清清楚楚分辨出来笔画和笔画涨墨效果的。

那么,假如这样的笔画在碑刻的时候,如果按照涨墨效果刻出来,那就非常难看,甚至很糟糕了。

这时我们就会采取碑刻艺术处理方式,尽量把涨墨部分去掉。

当然,为举这个例子,不是说《圣教序》中有这样的处理,因为,王羲之时代,由于用纸的原因,还不会产生“涨墨”现象,涨墨是宣纸特有的效果。尤其是清代书法家才保留的。

而是说,碑刻是不可能把墨迹的一些细节刻出来的。也不能刻出来,这是碑刻工艺的要求。就像前面我举例的“然”字,笔画中有很多散锋的效果。但是,如果碑刻把这些细节刻出来,不但会有工艺风险,而且难度极高,所以,就做了工艺处理。

其次,刀痕再细,也没有笔毫短一丝细,再说,就算碑刻刻出细节了,从碑版上再拓出一个碑拓,还要失去一些丝丝毛毛的细节。

如果说碑刻是有一些失真的书法,与墨迹有一定的距离,那么,摹拓以后,还会失真与碑刻一些细节都。

但是,如果初学书法反而像拓本一样少了一些枝节的干扰,而能够给书法学习者带来集中于主体骨架的韵味的好处。

所以,如果你是初学行书,选择《圣教序》没有什么遗憾的。

再说,无论你先学哪一个行书字帖,《圣教序》最终还是绕不过去的行书经典。

因为《圣教序》的字数多达1904字,《兰亭序》只有324多字,大约是《圣教序》字数的六分之一。

由于《圣教序》字数多,我们可以充分了解王羲之行书的风采。所以,《圣教序》始终是学习行书绕不过去的一个字帖。

那么,到底先学哪个好?我觉得,我们就不要过多去纠缠这个问题了。

如果你的临摹本领好,先学《兰亭序》可以纠正《圣教序》中笔法模糊的问题。

如果你先学《圣教序》那么,等于从大海到小溪,你会更亲近与水的。

总而言之,哪个先学不是问题,仅仅是一个取舍而已。

有人说,先学《兰亭序》,因为字数少,如果集中精力学《兰亭序》,学习《圣教序》就容易一些。

看起来有道理,其实,我们学习《兰亭序》还是《圣教序》都是高水准的行书,贵在要求精。

如果一定难以取舍,不妨两个字帖同时练习,这不是也挺好吗?毕竟都是王羲之的行书体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