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琦(張家港)
敬和巴城曲會曾周二先生贈答詩韻
崑腔雅韻動神州,興起詩情似水流。
曾子丹毫書翰墨,周郎玉笛弄蘭舟。
雙峰兩岸歌重日,一曲三歎唱九秋。
青史當傳今夕事,梨園花續滿枝頭。
孫軍凱(張家港)
敬和曾周二先生巴城曲會贈答詩韻
六弄蓬瀛聞九州,紅牙檀板盡風流。
雲山萬里相思客,曲海生平未繫舟。
芍藥欄邊歌古調,湖亭月下唱新秋。
氍毹場上一回顧,笑語茫茫白了頭。
單春華(張家港)
奉和曾周二先生巴城曲會贈答詩韻
高情自古出蘇州,逸士仙才似水流。
仿佛琴箏彈玉柱,依稀魂夢入扁舟。
隔江雲笛還吹冷,生雨樓臺已報秋。
今夜周郎何處宿,臨風旅雁數回頭。
趙彩玉(張家港)
敬和曾周二先生巴城曲會贈答詩韻
高蹤名士在吳州,但看今朝更一流。
雙傑揮毫賦駢句,群賢擇日共方舟。
寸心巧度巴城夢,片語靈描茂苑秋。
曾子周郎若有意,他年相約再從頭。
瞿華兵(張家港)
戊戌重陽巴城曲會次周秦老師韻
東瀛遊學譽神州,尋溯梨園第一流。
智勇忠仁頻出將,關公海瑞幾行舟。
胸襟壯闊能追日,蘭芷幽香正滿秋。
喜飲相逢同祝酒,鳴腔度曲響枝頭。
陳志明(張家港)
戊戌重陽巴城曲會次周秦老師韻
巴城曲響徹蘇州,海客東來風更流。
想見青絲歸白髮,相逢明月入蘭舟。
拂弦欲顧周郎指,曬腹頻回曾子秋。
他日千千闕歌唱,鳳凰飛滯樹梢頭。
徐豔霞(張家港)
遙聞巴城曲會因瑣務纏身未能恭逢盛事遺憾而作
三生花草夢蘇州,曲檻飛虹碧水流。
切切詩懷留遠客,殷殷蘭浦挽輕舟。
遙聞盛事千尊酒,堪歎蒙塵一葉秋。
也對菊籬成雅韻,紅楓飛落玉搔頭。
葛為平(太倉)
敬和巴城曲會曾周二先生贈答詩韻
一笛橫吹向九州,崑腔不識枉風流。
水磨正奏臨川夢,檀板還敲太乙舟。
詩草無題吟兩岸,人生得意醉三秋。
誰言古曲今難唱,且看周郎繞指頭。
郭學平(太倉)
讀周秦老師諸人巴城唱和
一曲南音傳九州,吳歌小調入清流。
顧堅開啟昆山調,良輔推新南碼舟。
幸得諸公承國粹,從教學子識春秋。
牡丹亭上三生夢,甘願抽絲到白頭。
黃匡(太倉)
次韻曾周二師長
曾周雙傑聚蘇州,新曲舊聲傳上流。
詩佛思親山頂樹,詞家懷弟夢中舟。
曾經滄海難為水,周至關懷好個秋。
喜事又逢堯甸日,為瞻星斗我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