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导孩子做一个肩扛责任、适应社会的人

 木香草堂 2019-01-04

引导孩子做一个肩扛责任、适应社会的人

(高中三年级第六课教案讲稿)

引导孩子做一个肩扛责任、适应社会的人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教学目标

1. 帮助家长朋友们加深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和理解。

2. 帮助家长朋友们明确引导孩子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意义和要求。

3. 帮助家长朋友们掌握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方法和途径。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家长学会培养“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方法。

教学过程:

   

尊敬的各位家长,下午好!

    欢迎大家来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同时也感谢你们在百忙中来到学校,共同关注高三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研讨的课题是:引导孩子做一个肩扛责任、适应社会的人。

     社会责任感是孩子步入社会前必备的素质。可由于种种原因,如今在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身上,却流露着轻政治重专业、轻纪律约束重个人自由、轻义重利等思想倾向,他们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崇尚自我追求个性,表现出对社会的“冷漠”。

这一切令人担忧,也值得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朋友们的高度重视,引导孩子

做一个肩扛责任、适应社会的人任重道远。

那么,作为家长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引导孩子呢?请大家先看一组图片:(详见ppt课件)

     

这是我们学校年轻教师吴栋对班主任工作方式的认识和总结。他认为:

    “警察式”或者称为“保姆式”的班主任工作方式是用眼睛紧盯着每一位学生,用陪伴来时时刻刻把握学生的一举一动,这样的班主任会让学生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安分守己,但也许很难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

   “ 零距离式”的班主任工作方式,让自己完全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朋友,用情感来带动学生,对于年轻教师来讲,更有优势,但是我想学生不能总是为了老师而学习。

    而“引领式”的班主任工作方式,则是用思想来引领他们,做学生的精神关怀者,学生的成长关注者,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引领者。这是最佳的班主任工作方式。

    引领式的班主任工作需要敬业的精神,阳光的心态,有科学性,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也需要创新的工作方法,有艺术性,有时还要有一点点个性。当然,更需要的是有智慧、有思想、有眼光、有境界。

    省常中很多班主任都把努力成为引领式的班主任作为工作目标,不断追求高品位的德育。

因此我想: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家长是否也可以用自己的言行和智慧成为孩子的精神关怀者,成长关注者,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引领者。若能如此,社会责任感的确立必在其中了。

一、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

1.什么是社会责任感?

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指个人、组织对自己或他人、家庭或集体、国家或社会所付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

社会责任感:从狭义上说是指个人或组织对社会的责任;从广义上说是指个人或组织对自己、他人、家庭及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

社会责任感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自我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

2.几个小故事的启迪和反思

故事一:1920年有一个12岁的小孩在院子里踢足球时,将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要求他赔12.5美元,小孩没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问:是你踢碎的吗?小孩回

答是的,爸爸说:你踢碎的你就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回了12.5美元还给父亲。这个孩子就是美国总统里根。

 启迪:里根的父亲通过这样一件小事引导小里根懂得了一个人要勇于为自己的过失负责,要有自我责任感。

反思:类似的小事你是否遇到过?你是如何处理的?

故事二:某网络媒体报道,一位21岁的大二女生小杨,是家庭的独生女。在一次英语过级考试时,所得成绩与她自己定的目标相差甚远,遭到同学的嘲笑,她为此十分苦恼,难以自拔,最后跳楼身亡。女孩的父母痛不欲生。

从现象看是女孩受挫能力薄弱所致,而实质是女孩缺乏对自己、对父母、对家庭的责任心,她的行为是家庭责任感缺失的典型表现。

启迪:家长应当让孩子明白,自己的生命不仅是自己的,也是父母给予的,应当倍加珍惜。珍爱生命就是感激父母,也就是具有家庭责任感。

反思:在家庭教育中,你是如何进行挫折教育和生命教育的?

故事三:某台湾知名管理人员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一次他到超市买了两盒豆腐,回家后发现豆腐变味了。第二天他经过超市时,就把昨天的情况告诉了店员。他没有要求退货,只是想给他们一个善意的提醒。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店员马上把事情转告给当班经理,经理二话没说马上包了五盒豆腐送给他,并且带着万分抱歉的态度对他说:“我们的工作没做好,给您带来了麻烦,很对不起。”他惊讶地问:“并不是你卖错了变味的豆腐给我的呀?”经理笑着说:“只要是我们公司的事情,作为职员,我们都应该担当一份责任,尤其在面对顾客时,不管谁当班,都必须做好服务。”这位经理表现的大集体责任感深深感动着当事人,使他成为了这家超市的忠实客人。

启迪:不管我们的孩子今后从事什么职业,家长朋友们都要教育子女向故事中的店员、当班经理学习,形成并拥有集体责任感。

反思:您的孩子具有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吗?您是如何引导的?

故事四:大连市公共汽车联营公司702422号双层巴士司机黄志全在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他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停在路边,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紧了手动刹车;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下车;将发动机熄火,确保

车和乘客的安全。最后,他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

启迪:黄志全师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所做的一切,表现了他对他人生命和国家财产高度负责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我们肃然起敬。

反思:在敬佩的同时,我们该做些什么?

二、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人融入社会不可或缺的品质

现状分析: 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的现状令人担忧。有资料显示,在家庭生活中62%的家长包揽了许多本应该孩子去想、去做、去负责的事情,59%的学生不愿主动为父母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更有73%的学生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家庭责任感。另外,从下列两张调查表中的数据中也能得到充分说明。

表(一)家长问卷

问题选择

除学习之外,对孩子承担家务劳动——从劳动时间、内容方面都有明确要求

百分数

1

可以承担一、二项家务活

25%

2

家务事父母全包了

50%

3

有空余时间就做,没时间就算了

37%

表(二)学生问卷

问题选择

自己的衣物(如内衣裤、袜子、鞋子、手帕、书包等)主要应由——

百分比

A

自己洗

27%

B

父母洗

52%

C

谁有空谁洗

21%

由上面两表可见,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加重,家长似乎也不愿意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怕影响孩子学习,这样做的结果可想而知: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因而也丧失了责任感。

 缺失原因: 本应肩负历史重任的部分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却明显淡化或缺失。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内因就是高中生自身的原因。现在的高中生基本上是90,学生中80%是独生子女,有部分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在校个性强、自私、心胸狭窄现象比较普遍。独生子女的优越性使得他们对自己过分关注,经常考虑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而很少考虑我应该为父母、家庭和社会做些什么,权利意识强,而义务感、责任感差,经不起些许的挫折。
   
外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是社会原因。社会的多元化使社会整体利益变得模糊难以确定,使得人们都过于关注自身利益的实现。每个个体都只为自己考虑,而很少关心他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
   
第二是家庭原因。,很多父母为了把让孩子把成绩学好,花大笔的钱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上,而对子女的品德、责任感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却投入微乎其微,至使这些夕日的小公主小皇帝也表现出了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象,只懂得索取而淡忘了在索取的背后需要一定的付出。
   
第三是学校原因。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下的今天,对高中学校的要求不仅是要上大学,而且还要上名校,上清华,上北大。过分的注重考试成绩,使学校忽视了对学生起码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确立观念:基于上述现状和原因,除了社会和学校的大环境教育要确立正确的观念,重视责任感教育和培养外,每一位家长也要在家庭教育中树立这样的观念:孩子可以缺少金钱、缺少分数、缺少成功,但是千万不可缺少社会责任感。因为:

1.社会责任感是21世纪的通行证

 在如今既讲效率又讲公平,既讲竞争又讲合作,既讲权利又讲义务,既讲个性又讲共性的社会里,对人才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在造就优秀人才的诸多因素中,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情感因素就是责任感。

 回顾历史,古往今来凡对本民族乃至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都是在青少年时代就形成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责任感是他们发奋学习,努力攀登的强大动力,是他们艰苦奋斗、追求卓越,将才学贡献社会的重要保证。

展望现实,全球都在关注责任意识。1993年联合国在中国召开的以“21世纪挑战及教育改革”为主题的会议,来自24个国家的与会专家提出的共同看法是: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挑战,既不是新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问题。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少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也不会与他人真诚合作的,因而是无法适应社会的。可以说“学会负责”已成为21世纪的通行证。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我们不仅要把责任感教育列入学校的教育计划,而且要把责任感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目标。家长朋友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就是在帮助孩子为适应新世纪做好准备。

2.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前提

美国著名心理学博士艾尔森在对世界100名各个领域的杰出人士问卷调查后惊讶地发现,其中61%的杰出人士承认,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并不是他们内心最喜欢做的,至少不是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这些杰出人士竟然能在自己并非喜欢的领域里取得了那样辉煌的业绩,究竟靠的是什么呢?在走访商界英才纽约证公司金领丽人苏珊时找到了满意的答案和有益的启示。

苏珊出身于中国台北的一个音乐世家,她从小就受到很好的音乐启蒙教育,非常喜欢音乐,期望自己的一生能够驰骋在音乐的广阔天地,但她阴差阳错地考进了大学的工商管理系。一向认真的她尽管不喜欢这一专业,可还是学的格外刻苦,每学期各科成绩均是优异,毕业时被保送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当时许多学生觉得可望而不可及的MBA,后来,她又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博士学位。

请欣赏苏珊女士和艾尔森博士的一段对话:

苏珊:老实说。至今为止,我仍不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如果能让我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能是一个美好的“假如”了,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艾尔森:既然你不喜欢你的专业,为何你学得那么棒?既然你不喜欢眼下的工作,为何你又做得那么优秀?

苏珊:因为我在那个位置上,那里有我应尽的职责,我必须认真对待。不管喜欢不喜欢,那都是我自己必须面对的,都没有理由草草应付,都必须尽心尽力,尽职尽责,那不仅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有责任感可以创造奇迹。

3.社会责任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根基

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强化社会责任感是不容回避的时代课题。不论价值观和生活观如何多元,不论物质生活如何丰富,社会责任感都不可改变。精神文明建设、和谐国家的建立尤其需要公民把社会责任感作为道德情愫认真坚守,使之形成引人向上的舆论场。高三学生作为新一代的公民,对此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且应从家庭责任感、和谐家庭建设做起。

和谐社会的责任感包括:对家庭、集体、民族、国家的责任,正确处理这四者关系时以大局为重的责任,以及面临新矛盾、新思潮明察秋毫、妥善应对的责任。

下面向家长朋友们介绍两位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的学生:

一位是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10年高三毕业生。她叫黄超然,是省常中2010届优秀毕业生,是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学生” ,2009年被评为常州市美德少年。

她从“两杰广场”走出,胸怀“兼济天下”的宏愿,以“因自己的存在而使别人更幸福”作为座右铭!

她说:——我热爱祖国,愿投身其中,接受历史的洗涤,迎接时代的挑战!

——自己觉得,我是一个“坚守信仰、享受生活”的人,认为成功只是“做自己该做的事,拒绝后悔”而已。永远相信行大于言……

她行:片段一——孝行 高二伊始,她决定利用在校晚自习时间完成作业。这几乎是每个同学都会做出的选择。但是,因为忙碌的父亲在外工作,黄超然的母亲独自在家从不烧晚饭,只是简单地打发自己或干脆不吃晚饭。孝顺的黄超然毅然决定申请回家自习,为的只是能陪母亲吃好每一顿晚饭。这样简单而看似平凡的陪伴中深藏着的爱与孝,感动了同学,感动了老师。如果优异的成绩令人羡慕,这样简单却用心良苦的孝行则令她闪耀。

片段二——热心   0932122日进行江苏省统一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之前,同学们的问题越来越多,心里越发地紧张起来。这时候,她站到了讲台前:“请大家把有疑问的题目都写下来,交到我这里,我一起去问老师。”正是中午犯困的时候,同学们写完问题就睡了,她却顾不上自己的疲惫,拿着问题从二楼的教室跑到了四楼的办公室,来来回回。待大家醒来时,黑板上已经整整齐齐地写满了注意点,她又从还未坐热的凳子上蹦了起来,到黑板前给大家依次讲解。她用自己的付出换来了同学们在这个“战场”上的无畏向前……

片段三——无私   一次大型考试前,她照例负责教室考场布置。细心地查看过本考场人员安排后,她发现有错位现象:下一考场的一号位同学排到了此考场,而此考场的一号位同学却不知所踪。她一方面告诉了班主任这一情况,另一方面抛下手头的复习资料,奔向了教务员室。虽然离考试仅剩十几分钟,她依然认真地协助老师一起核对完了二十多个考场的人员安排。核对完毕,她又拿着新打印的考场安排表,奔回了教学楼,跑遍了每一个考场,说清了相关情况。再次回到教室时,周围的同学已经开始收拾书包,准备前往各自的考场。她一边收起复习资料,一边给同学们加着油鼓着劲儿,走向了自己的考场。她用自己的付出换来了学校考场布置的零失误!

就这样,她默默地用自己的行为展现着她的美德,从孝敬父母到关爱他人,从关心集体到乐于奉献。每时每刻都在散发着热量,努力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常说,这是她最大的快乐,而周围人也一直因为她的这份孝心、热心和责任心,而感到幸福、踏实和快乐。

另一位是带着妈妈上学的酒泉市肃州中学高二学生茹晓燕。她1994年出生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金佛寺镇二坝村一户农家。3岁时父亲外出打工遭遇意外事故去世。7岁时,母亲患上了类风湿关节炎,且病情快速恶化,关节变形,无法下地耕作和做家务,因此,年幼的晓燕从童年时代就品尝了人间的苦涩和辛酸,用她那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生活重担。2008年,上中学的茹晓燕遇到学校布局调整,所在初中要撤并到城里上学。为了既不放弃学业又能照顾妈妈,晓燕决定带着妈妈去上学。

每天清晨,晓燕要帮妈妈梳理干净后自己才出门;用餐时晓燕总是先为妈妈喂饭;脸盆架上架着案板,晓燕熟练地切菜,俨然一副“大厨”模样;傍晚,晓燕要把家中生活用水储备好;课堂上,晓燕积极回答问题,眼神中透着好学和坚韧;校园中,晓燕热心公益活动,她认为学校是她小家之外的“大家”;在学校晓燕珍惜每项技能的学习,她说:“我更懂得艺不压身的道理。”

班主任介绍说:晓燕非常懂事,家庭的贫困没有给她留下心理阴影,她不仅乐观,而且学习成绩也在不断进步,还经常力所能及地帮助其他同学。

茹晓燕自己说:磨难,那是生活的一部分。无论生活给与我什么,我都要用双手接着。妈妈、老师教诲我,当遭遇困境的时候,更要以乐观、坚强的态度去面对,我要学会当强者。再说,父母将我带到人世间,我只是尽了做儿女的本分。我和妈妈得到了身边许多人的关爱,我要怀着感恩的心生活,也要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2009年,茹晓燕被评为甘肃省道德模范;2010年当选肃州区“十大杰出青年”;2011年获评“感动甘肃2011十大陇人骄子”,获得第二届“全国十佳自强女孩”称号。她表示:老师和同学对我太好了,我要努力学习,将来报考师范学院,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中国教育报用整版篇幅对茹晓燕进行了专题报道。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责任感不是单向付出。你提供了责任,既显示了人应有的独立性和尊严,又能从社会和他人得到责任回报。两位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女孩,用她们的实际行动为建设和谐的家庭、建设和谐的社会作出贡献,她们的言行让人们感受到强烈的自我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事实证明:付出责任者常能获得高层次的精神快乐。

三、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社会适应能力的获得有一个艰巨的过程

  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人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的前提,但是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社会适应能力的获得有一个艰巨的过程。家长朋友们要有耐心和恒心,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要投入精力和智慧。

(一)    精心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亲

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  

这些都说明,在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的过程中,一要重视孩子的亲身体验,二要重视家长自身的榜样作用。

建议家长朋友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1.带领鼓励孩子参加各类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体验艰辛,懂得感恩,培养

爱心,增强责任。

2.计划安排孩子独立完成工作或任务,并及时给予客观、积极的评价,让孩子

感受独立工作的全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享受成功的喜悦,滋生自豪和责任。

3.提供机会让孩子扮演生活角色,体验和分担父母的忧虑,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关心他人,尊老爱幼的品质,增强各种能力。

4.及时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身言行的正误,引导他们积极面对挫折,勇于承担责任,敢于接受后果,形成坚强、乐观、负责的生活态度。

(二)    努力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孩子社会适应能力薄弱的表现一般有三种:

1.  角色转换滞后  这是因为孩子缺乏自主的劳动意愿,没有自觉的劳动态度而

导致其难以转换劳动角色。

2.  角色错位  这是因为孩子对角色要求掌握不够,做出不符合角色地位或身份

的不适应社会行为。

3.  角色紧张  这是因为孩子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行动与该角色的社会要求不

相符合或不和谐,甚至相矛盾、相对立而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压力感和胁迫感。

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力呢?建议家长朋友们尝试以下方法:

1.爱心熏陶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极为重视客观外界对自己的赞扬、期望和

信任。家长对孩子亲切、肯定的评价能激发孩子奋发向上的精神,反之,会使孩子产生消极、沮丧的心理。

2.培养自尊法  孩子的思想品德是在自尊心与自我教育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与完善的,没有自我教育,就不可能有思想教育的成果。家长朋友要注重爱护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引导孩子自我教育。在生活中逐渐形成“肯定——孩子满足——树立自信心——自尊感——需要学习,再肯定——再满足——树立自信心——自尊感——需要学习更新的有一定难度的内容”的良性循环。

3.正面激励法  采用正确、积极的诱因激发孩子的动机。家长可以采用公正的

评价、表扬、奖励等方法,使孩子产生成功感,体会成功的喜悦,这样,每次成功都会引发孩子去追求更多、更大的成功。

4.促膝谈心法  家长要养成经常与孩子聊天的习惯,从无拘束的聊天中及时把

握孩子的思想脉搏,抓住有利时机交之以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规之以矩、导之以行,在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真实情感时,选择有效地方法引导之。

5.适当限制法  对孩子的言行举止应有一定的限制和约束,告诉他们对与错、

是与否、该与不该等原因和结果,使孩子能健康成长。

6.平等相处法  家长与孩子相处要注意互相尊重,平等对待,使孩子培养成在

社交中与长辈或同龄人轻松相处,既不拘谨,又不放肆,即会寒暄打趣,又不失礼节和尊重。

7.知识引领法  家长要坚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引导孩子的需要。随着孩子身

心的发展,生活面、知识面的不断开阔,家长要有意识的加以引领,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观点,杰出的人物感染孩子,培养他们的新的知识价值观。

8.生活锤炼法  家长不能包办代替,要敢于放手,舍得孩子碰壁吃苦,让他们

在生活的激流中闯荡,有利于自信、自立、自强品格的培养。

(三)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和成效

提供几则我校班主任实施教育工作的片段供家长朋友们参考:(详见PPT课件)

片段一: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教育是一种渗透,一种熏陶。教育元素要像空气一样弥漫在学生的成长空间。氛围是最好的教育。

我们有许多看得见的、有形的教育元素出现在学生周围。如班训、班徽、班旗、班级海报、班级纪念册、班级相册……

家长们是否也可以在家庭中设置各种渗透教育元素的氛围和环境呢?

片段二:来自各方的评价

家长推荐词、同伴推荐词、自我推荐词,阅读中受感动,受教育,受鼓舞。您是否可以尝试用这样的评价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

片段三:寻人启事

这则《寻人启事》出现在一次期中考试之后,班级整体成绩不好,学生气势低迷之时。班主任采用这样一种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有利于学生内心强大,价值观明晰。对您有何启发吗?

片段四:在活动中注入生命的激情

开展各项活动不是为了追求形式上丰富多彩,也不是为了过程中的轰轰烈烈,更多的是注重感动学生,打动学生的心灵,在活动中塑造学生的品格气质和精神世界。

组织品味经典文化,汲取传统精华的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们明白:在一个精神迷失的年代,没有比坚守文明更重要的东西。

组织感受大家风采,领略大师魅力的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们感悟:人生并不是追求一种简单的功利的成功;人不仅要有成就感,更要有崇高感。

各位家长,让我们共同努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帮助我们的学生、你们的孩子坚定树立社会责任感,希望他们在精神上走得更远,相信当他们都能怀抱着一种使命时,那么他们平凡的人生就可以辉煌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