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1)悟道报告第十六篇:乾坤往来是理气

 秦之过也 2019-01-04

 “理气”是风水书中的主旨。理出活气,就是人丁安康,财源广进,家庭和睦。理出死气,就是杀人黄泉。同样是二十四个山向位,即有“颠颠倒二十四山有珠宝”,又有“顺逆行二十四山有火坑”。这是否说明了一个即是生又是死的问题?

太极图是乾坤合抱为一。乾为生,坤为死,那么太极图所讲的是否也是一个生与死一体的问题?这与量子物理学家薛定谔的即是生又是死的猫理论有什么区别吗?从这我们可以知道易学的科学性,一点也不亚于现在的量子物理学家所知。

量子物理学家虽然有这样的生死一体的发现,但是他们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因为这个问题不解决,科学家就解不开怎么去改变我们这个世界一切必死的宿命。科学家知道观察者创造了被观察者,只要找到观察者就能改变必死的命运。比如我们这个世界一切走向死亡,那必然有一个观察者决定了这样的走向。因为即生又死同体的量子理论,让量子物理学家知道生死是可以选择的,但是他们还没有明白是否有两个观察者?一个观察生,一个观察死。这两个不同的观察者,决定了时间之箭的走向是从生往死走,或是相反从死往生走。

两个观察者,那就给科学家出问题了,因为世人只认识一个观察者,就是我们自己,我们观察宇宙,但是不能改变时间之箭走向死亡的方向。那么那个能改变时间之箭的观察者在哪里?又是谁?这就是神,但世人不认识神。因此圣经中说只有神怀中的独生子,能把神表明了出来。耶稣也好,佛也好都是从死亡的角度来观察世界的。看看心经:“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眼耳鼻舌身意是指没有六根的身体感知。无色声香味触法是指没有对外境的各种声光味等感知。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这句指没有心灵活动。这三者是不是对人整体知觉的描写?但是所有的感知都停止了。那么人就是凭这些存在的,那这时人还能存在吗?这就是观自在菩萨入于深度禅定,证到了无我的死亡状态。我们都由量子构成,量子有这样的即是生又死的特性,那么我们自己从出生,又怎么不能自己证明自己是死亡呢?因此圣经说必有死而复生。必死的权利一定能被剥夺,永生一定可以实现。但是这是一个圣者的观点,是与凡人不同的观察角度,观察了宇宙和生命本身,然后才发现我们自己就有这样生死两面同时存在的特性,所以我们即能感觉自己是活生生的,但同时又是虚无的幻象。

明朝易学家来之德,研究了六年易学,但不得入门。他没有放弃,而是认为自己心不专才不能入门。就搬到深山老林中住,全心全意去破解易学。天道酬勤,二十九年后他终于明白什么是道了,成为一代易学大家。

他说“伏羲之图,易之对待;文王之图,易之流行,而德之图不立文字,以天地间理气象数不过如此,此则兼对待流行主宰之理而图之也,故图于伏羲文王之前。”这句就提到理气,而且说明伏羲的先天八卦讲的是阴阳互相对待之数。先天八卦象是乾一坤八,合为九。兑二艮七,合也为九。离三坎六,合也为九,震四巽五合也为九。一共四对九就是四九三十六数。格庵说“三十六年无主民”,也是指此。因为先天八卦是乾上坤下,一切走向坤的大终,因此说这是数之对待关系,就是生与死的对待关系。这种关系里没有从死往生的回圈。

文王之图是后天八卦,后天八卦讲的是理气之道,风水术是建立在这个图上的。因此他说“文王之图,易之流行”。流行者气,所以后天八卦就从先天之气改变流行方向,才有后天八卦。邵康节因此说文王之易是王者之道。

来之德说自己的易是“不立文字,以天地理气象数不过如此”,“故图于伏羲之前”。“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就是佛心。佛说法四十多年,但佛说:“我没有说过一个文字”。就是指的佛心是不立文字,也就是是脱离人们的头脑这种习性的观察之心。达摩祖师也以佛的不立文字为教旨。这颗心才是宇宙之主,就如圣经中所讲的,“神之道”,“神创造天地”。因此他说自己的图是在伏羲之前的图。

他的图是一个与右旋太极相反的左旋太极。右旋太极是从阳到阴终,左旋太极是从阴起阳建立一个逆行的回圈,回到起始点。也就是说右旋太极是从子一阳起到亥终。左旋太极是从子一阳起逆行终于丑,因此格庵说“上帝之子斗牛星”,这句就是指的左旋太极终在丑牛之位。这是理气的活气数,是二十四山有珠宝的理气图,反之右旋太极就是二十四山有火坑。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因为前者是从生到死,是由生来观察的,就如我们是先有生命才能观察这个宇宙的。后者是从死到生,好比圣人要死而复生才能救世界,因为他们用自己的死而复生的禅定体验,知道人只要改变原来的观察者,以神或是佛的心为观察者,就能改变原来必死的命运。佛的十二因缘就是改变必死的命运的因果链,同样耶稣死而复生再来也是改变这必死的因果。

我们还是以梦境来理解六气运行机制,因为梦是虚幻的,最接近圣人对这个世界是幻象的定义。梦中人是虚幻,但是我们以梦中的自己能说能看能听为观察者,认为是梦中的人在观察梦境。但是实际是梦中人既然是幻,就不可能真是观察者,那么那个真正的观察者就是梦境之外,在观察梦境的,无形无相的神。所谓的梦中的所说,所行,所看都是这一神的意识心。但人把这颗意识心当成是梦中人,那么梦中人所看所想就与神是一样的。这样就有信息的流动性,这个信息的源头是神,然后流到了梦中人。信息就有双倍的特点,即梦中人和神都拥有同样的信息。这个信息的实质就是梦中人通过自己的身体,心灵对外境的观察。因此就有根,境,识,这三者为信息的总量。神的身体即是梦中人的身体,因为神是虚无的,梦中人也是虚无的,这两者是相同的。神看到的境即是梦中人看到的境,这两者信息也是相同的。只有神的心与梦中人是不同的,因为当梦中人认为自己是主体的观察者时,是不知道神的存在的,因此心就具有分裂性。这颗心就如薛定谔的猫一样即是生也是死。因为当你不认识这颗神的心时,这颗心是虚无的,而梦中人的心变成实有。虚无为阴,实有为阳,但是虚无的心又是发源的第一动因,动为阳,因此这颗神的心就是阴阳合抱为一的,这颗神的心就是太极,所以邵康节说:“太极一也,不动生二,神也。”邵康节这句就是对神的注解,神就是太极阴阳合一,但能生阴阳两极,这个即是一又能一分为二的就是神。那么神就具有即是阳也是阴的特性,就如圣经中神主所说:“我是初,我是终”。初为生,终为死,生死一体为神。邵康节因此说“潜天潜地者神”。天为阳,地为阴,阳主生,阴主死,能突破生死限制的只有神。所以理气就要理到这个不受生死限制的活神上。人如果不认识神,又怎么能说自己懂风水理气呢?又怎么能理出活气风水呢?因此杨公说“时师未曾活”,要“朱雀发源生旺气,一一讲解开愚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