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系列暂命名为【老秦人的故事】,开头主要讲述秦族的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同时讲春秋战国的历史。 ![]() 秦的祖先,是帝颛顼的后代孙女女脩(xiū)。女脩织布,有一只燕子掉下来一个蛋,她就把这个蛋吞了,生了一个儿子叫大业。我们看这个故事很有意思,一个人吃了一个蛋,然后就生了一个小孩,这透露出什么呢?我们看其他民族的开始也是很有意思,比如
![]() 这些故事难道说就是告诉我们上古时期没有不孕不育症,随便就能怀孕?当然不是,神话不一定就是荒诞不可信的。至少我们可以提炼出几点信息 其一、为了彰显本民族的不同之处 其二、表示“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的特点 其三、鸟的图腾信仰 反正甭管怎么样,你说外星人都有人信。 那么这段话还透露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谓是争论不休。就是秦族人哪来的。 这也能算个问题吗?《史记》清清楚楚记载,秦的祖先是颛顼的后代,而颛顼是黄帝的后代,用我们经常说的,都是“炎黄子孙”。 但真的是这样?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后来秦族人夺得天下后,为了给自己民族贴金,说我们也是“炎黄子孙”呢。 确实有这种可能性,所以大量学者考证来考证去,对于秦族的起源就有很多看法。主流看法是东来说和西来说。当然还有非主流看法比如北来说、二源说等等。 我们就来看,东西的争论。《史记》的作者太史公倾向于哪种说法呢?我们读过,他倾向于东来说,就是秦族人是华夏族的一员,都是黄帝的子孙嘛。 那么我们看看两派的争论。 东来说: 1、秦族人相信他们祖先吃了鸟蛋生下了他们民族,而这种鸟图腾的神话传说,多在东方的氏族中出现。 2、秦族的祖先是女脩,女脩的祖先是颛顼,而颛顼是东方部落的宗族神 3、秦的姓为赢,赢姓大都在东方 西来说: 1、据《秦本纪》记载
这段史料就表明中潏的父母和西戎关系密切。 2、秦人的生活习惯跟戎类似 3、整个春秋到战国初期,东方诸国都将秦族斥之为西戎,可见是东方国家固守夷夏之别的原因 这样看来,东来说和西来说的观点都挺有说服力的。但真相到底如何呢? ![]() 一直到了清华简出现,这个问题有了些眉目,清华简《系年》记载
这段历史我们后面还会讲,大概就是说原来秦人是在东方商奄之民,最后被周朝被迫迁往西方。 ![]() 反正不管怎么说,多少是验证了《史记》的东来说的理论。 从这个角度看,《史记》的创作真了不起。 我们继续往下读。 女修生的儿子大业取了少典部落的女子,叫做女华。女华生了大费。这个大费有人认为就是伯益,当年伯益和大禹一起治水。治水过后,舜就赐给大禹一块黑色的玉板 大禹说:“我的助手大费也出了很多力,我才能平定水患的”。 舜帝就对大费说:“小伙子,你协助大禹治水有功,那就赏赐给你黑色的旌旗,你的后代会昌盛繁荣的。” 于是舜帝就一个他的家族的一个女子赐给大费,甭管怎么着大费终于脱单了。 大费的工作是什么呢?辅佐舜养鸟兽。这个是门垄断性工作,一般在上古时期,每一个技术都有人专门做的,并且代代相传。 舜帝一看大费调养鸟兽这么好,就赐给他一个姓叫做赢。从此以后秦族和赵族共同拥有了一个姓赢。为什么赵族也信赢呢?据《赵世家》记载
秦、赵真是一对欢喜冤家。但是秦族还不是贵族,没有封地,也没有氏。 ![]() 大费生了两个孩子,一个叫大廉,是鸟俗氏的祖先。二子叫若木,是费氏的祖先。若木的玄孙叫费昌的,子孙有的在中原地带,有的在夷狄所居之地。这样一来,代代繁衍。费昌就这么凑巧刚好生在夏桀的时代。夏桀是谁啊?有名的暴君,后世暴君都被人冠以“桀纣重生”,这人性就可见一般。商汤起兵伐夏,于是费昌就要琢磨了。 在中国古代,经济上出了毛病没关系,有些桃色新闻也无关大碍,但是政治路线走错了,那可是要掉脑袋的事情。 费昌做出一个选择,“去夏归商”,这属于“站在人民那一边”。不管怎么说,人家殷商和我们秦族都是一种生育方式,都是吃鸟蛋生出我们的。 费昌就为汤赶车,为什么赶车啊?因为秦族就是驯养鸟兽的。最后结果,商汤夺得了天下,自然不会亏待了费昌。 这是若木这一支的,若木不是还有一个哥哥叫大廉的吗?大廉玄孙叫孟戏,中衍。中衍的身体像鸟一样,能说人话。这个描写就很有意思,明明是人非要强调他能说人话,养鸟兽还能把身体养成鸟? 太戊(商朝中期的帝王)听说中衍这么神奇,于是去占卜,结果是吉利,就招来他,让他驾车,顺便给他一个妻子。为什么给他一个妻子啊?废话,长成那样,谁愿意嫁他啊。这样一来,中衍后代子孙,都有功劳,成了诸侯。 ![]() ![]() 中衍(鸟身人言的那哥们)的玄孙叫中潏,生活在西方戎族的地区,保护西犬丘(秦的最早的都城),他生了个儿子叫蜚廉。蜚廉生了儿子叫恶来,恶来很有力气。所以《三国演义》里曹操听说典韦很神勇,就称赞其为“古之恶来”。蜚廉善于跑步,父子都凭借才能去侍奉商纣王。 到了商朝末年,武王伐纣,此时的赢族就要思考一个问题?到底站在哪个政营,曾经他们选择了“人民的一边”,享受了诸侯的待遇。现在他们还会选对吗? 他们的选择是“力事殷纣”,选择了反动派那边。于是武王革命已成,杀恶来。这个时候蜚廉还替纣王统治北方(应为“使”而非“石”),回来,纣王死了,给谁汇报工作呢?蜚廉于是在霍太山摆一个土台子,摆上纣王的灵位,汇报工作。这才是忠臣啊。结果得到了一具石棺,上面写道:蜚廉啊,天帝叫你在殷朝的亡国之乱中身死,看你怎么忠烈,赐给你一块石棺来表彰你的家族。 这样我们就可以解读出清华简中《系年》的内容了
飞(蜚)廉向东逃到商奄(反周统一政线),周成王伐商奄之地,杀飞廉。把商奄之民(赢姓)西迁到邾,去抵挡西戎。 《史记》记载,蜚廉死,就葬在霍太山。可见《史记》所记载有误。 不管怎么说,秦族这一次,就站错队了,会给秦族带来什么样的灾难呢? 《系年》提到一点的是,秦族去抵挡西戎,说白了就是让他们成为炮灰。 蜚廉除了恶来,还有一个儿子叫季胜,季胜生了孟增。孟增被周成王宠幸,这就是宅皋狼。 宅皋狼生了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有个本事,会驾车,这属于他们家祖传本领。 造父身处的时代是周缪王。这个周缪王是谁呢?就是大名鼎鼎的周穆王。周穆王干了什么事情这么有名呢?两个字,旅游。这哥们能走到哈萨克斯坦,据说还遇到西王母。故后人有诗云:
所以《史记》记载他乐而忘归。周穆王看造父这么会驾车于是就把他的骥、温骊、骅骝、騄耳 四匹好马让造父驯养。这对造父可是非常信任,为什么呢?古代的马的重要性是没法用语言回答的,游牧民族更是不必讲。 徐偃王叛乱,周穆王正在游山玩水。怎么办?于是造父驾车送周穆王回到镐京,速度非常快一日奔驰千里,这个就非常夸张了。平定了叛乱,穆王就把赵城封给造父。造父这一族就为赵氏。比如秦始皇就是赢姓赵氏。当然也是赵国的祖先。 从蜚廉到季胜,经过五代到了造父,才分开居住在赵城。赵衰就是他们的后代。赵衰是谁呢?是晋文公时期的名臣,为赵国的祖先。 恶来革是蜚廉的另一个儿子,早死。有一个孩子叫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虽然不是造父这一系,但是也因为造父,由此为赵氏。 读到这里,一般人基本已经乱了,我们捋捋。 秦的始祖是女修,她吞了一个燕子蛋生下了大业。大业生了大费,因为和大禹一起治水,受到舜帝的赏赐,还获得了赢姓。大费生了两个儿子,大廉和若木。 大廉:玄孙有两个,其中一个叫中衍,这哥们长得太奇特了,商朝的君主太戊让他驾车。中衍的后代叫蜚廉,蜚廉生恶来、恶来革、季胜。蜚廉和恶来帮助商纣王结果站错队了,被驱赶到西戎地区。季胜的后代叫造父,造父为周穆王平乱,被封在赵城,故有赵氏,这就是赵国的祖先。 恶来革的后代叫非子。 若木:玄孙叫费昌,在夏桀时期,去夏归商。 ![]() 非子生活在居住在犬丘也就是西陲,他的工作跟祖先一样,驯养鸟兽。只不过这时的赢族早不是大费时期那么风光了。犬丘人把这件事情告诉周孝王,孝王听说了,召见他,让他去汧水、渭水去养马,结果马养的非常好。 孝王一看,你养马养的这么好,不如你就成为你父亲的继承人吧。这什么意思?因为非子不是嫡长子,是没有机会立为继承人,周孝王本来不应该插手这件事。因为你插手宗法制度,“乱自上始”,臣下一看君主都不把宗法制度看在眼里,臣下也不会遵守这个制度。 原来太子他家就不干了,他的外公申侯(申国的诸侯)实力强大,就威胁周孝王,说:“我们和周相亲所以归附周,占有周的西部边界,这样西部边境才能稳定。如今我把女儿嫁给我女婿,西戎都来归附,大王才能安安心心的做你的王。现在你竟然想把我外孙的继承人身份废掉”最后丢下一句话
你好好想想吧。 周孝王就没办法,于是下令说:“当年大费为舜帝驯养鸟兽,所以裂土封侯,被赐姓赢。儒家他的后代也为我驯养马匹,我也让他们有个地方待”,于是在秦地建立城邑,让非子延续赢姓的宗庙,称为秦赢。他也不敢废原来的太子的嫡子地位,用来安抚西戎。 这里有个词叫做“附庸”。何为附庸?不是诸侯,是附在诸侯身边的叫附庸。连天子都见不到。 这个秦地在哪啊?当然不可能是秦始皇躺着那个地方,那是周天子待的地方。大致是现在甘肃的张家川自治县。 ![]() ![]() 这样一来秦赢就出现了,秦国就由此而来。但是周孝王分封的那个地方,也不是什么好地方。甭管怎么样,秦族自从当年祖先站在反动派那边,被剥夺了在商朝的诸侯身份,又得从头再来。秦族怎么东山再起呢? 另外还有个疑问,周天子怎么就给秦族人一块地了呢?因为周朝势力开始下降,对西部少数民族控制不稳定了,于是呢,就叫秦族人到西部当炮灰了,至于养马无非是一个借口罢了。秦族人深知这一点,既然你利用我,我也可以利用你。我在西部发展壮大,总有一天我会取代你。 ![]() 秦赢生秦侯。这个秦赢就是非子。秦侯在位十年,卒。秦侯的儿子公伯在位三年,卒。生了秦仲。也是秦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纪年的人。 ![]() 秦仲在位三年,周厉王无道,有些诸侯反叛周王。这个周厉王是周朝历史上很有名的君主。西戎反叛周王,灭犬丘大骆的这一支的秦族(原来太子成这一族)。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我们看这个时候的秦族,从原来的附庸变成大夫,真是可喜可贺。可是封地还是在那个破地方,周王给你这个大夫,无非就笼络你,这个大夫和东方富庶之地的大夫能比吗?而且这是一张空头支票,你打败西戎你是大夫,你输了,那不怪我咯。所以周王朝始终不相信秦族,当年祖先站错队的错误,要子子孙孙去偿还。反正打死西戎就平外患,打死秦族就平内容,最好同归于尽。 那秦仲知道这个就是一个空头支票,那秦仲要不要接收。接受,必须接受。老秦人已经经历200多年的屈辱了。 西戎杀秦仲。诶,很奇怪。按理说杀谁,也不会把首领给杀掉,怎么秦仲死了?只有一种可能,首领亲自去打西戎。亲自去打,那就倒霉了,西戎战斗力那么强,所以秦仲死了。 秦仲死了,有五个孩子,最年长的是庄公。这里有个问题,秦族现在是什么地位?前面写了大夫,大夫怎么能称“公”,这是僭越,由此可见秦族多么想要一个诸侯。 周宣王就招来庄公兄弟5个人,给了7000人兵力,去打西戎。我们按常理想,人家爹刚死,你多少给个慰问,没有。还是叫他伐西戎,如果这5人都战死,秦族怎么办?这完全就是要秦族死。 于是将原来非子和大骆所有的旧有地盘全部给了秦庄公,成为西垂大夫。按理说这么大功劳,你多少给个诸侯。天下姬姓诸侯跟蚂蚁一样多,多一个少一个也无妨。但是没有,仍然是大夫,就是地盘大了些。关键那个地方也不是你周天子赏赐的,是人家打下来,说白无非就是空头支票兑现了而已。 ![]() 庄公居住在他们的故地西犬丘(甘肃),生了三个孩子,长男叫世父。世父是长子,理应他是继承人,结果他说:“当年西戎杀了我爷爷,我跟他不共戴天之仇,我一定要杀了戎王否则我不回来了”,就去打西戎,把继承人位置让给了他的弟弟襄公。 我不知道各位读到这里什么感觉?老秦人有这样的人,怎么能不复兴。有人问这不是意气用事吗?如果单从他个人的利益看,完全的意气用事,但是把他放在整个民族看,这是血性。所以后人评价世父之举叫
什么叫孝,这就是孝。中国古人说“大孝是忠”,当然古代是忠于君王,这肯定是要摒弃的。但是忠于国家、忠于民族历朝历代古今中外都是值得表扬的。 另外为什么世父有如此之志,按理说秦族是从东方来的,他跟东方诸国的人基因也不会有什么差异?耻辱和仇恨能够吞噬一个人,也能铸造一个人。 庄公在位44年,卒。这一年是公元前778年,离西周攻破镐京还有7年,时机将要来临了。 襄公即位,襄公元年(公元前777年),把他的妹妹缪嬴嫁给丰王。襄公二年西戎又来了,围住犬丘(因为秦人迁都了),世父反击,被戎人所俘虏。后来又把世父放回来了。 襄公七年,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想要废长立幼,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 周幽王三年,幽王宠爱褒姒。褒姒生了儿子伯服,幽王想要废太子(公子宜臼)。太子母亲是申侯的女儿,当了王后。幽王就宠爱褒姒,就想废了王后。让褒姒当王后,儿子伯服当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历史书,说:“周朝要灭亡了”,然后他说了一个传说。 说当年夏朝末年的时候,有两条龙落在宫廷,说:“我们是褒国的先君”,夏朝的君主就占卜,到底是杀了他们,放了他们,还是就放在宫廷,结果都不吉利。再占卜,说把他们的唾液留下了就吉利了。于是告诉龙,龙留下唾液就飞走了。于是用一个匣子收藏这个唾液,代代相传,传到周朝,谁都不敢打开这个匣子。到了厉王末年,打开了匣子,唾液就流到宫廷的地面上,擦不掉。周厉王叫女子光着身体大喊大叫(他认为女生是有晦气的),一下子唾液变成蜥蜴,蜥蜴就爬到后宫,刚好一个七岁的小女孩就碰到了这个蜥蜴。当这个女孩长到十五岁的时候,自己就怀孕了,他就很害怕,抛弃了孩子。周宣王时代,流传这样一首歌谣
宣王听说了,十分惶恐。就查,查到了一户人家卖这个东西,就要杀了他们。这户夫妇就跑,在途中看到当年女孩抛弃的孩子,看到她很可怜就收养了。这对夫妇跑到褒国,女孩也就到了褒国。后来幽王伐褒国,褒国人就献上这个女孩,这就是褒姒。 现在褒姒被幽王宠幸,要废长立幼,这就是祸患啊,无可奈何。 ![]() 褒姒是个冷美女,不喜欢笑。幽王就想她笑,就是不笑。幽王就点燃烽燧,擂鼓告急。因为有寇才举烽火。诸侯们都来了,没有寇,褒姒哈哈大笑。幽王就多次点燃烽火。这样失掉了信任,诸侯就不来了。 ![]() 幽王让虢石父为卿,大家都骂。因为这个人巧言谄媚,幽王喜欢这样的。他念念不忘废长立幼。结果王后他爸申侯不干了,就联合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赶紧点燃烽火,这回没人来了。就杀了幽王在骊山下,俘虏了褒姒,镐京的宝物抢夺一空。诸侯们就立太子宜臼为王,这就是平王,来延续周的宗庙。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西周共276年。 上面讲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烽火戏诸侯,但是这不就是西周版《狼来了》,这故事又龙,又没丈夫就能生子的,可信度有多少?答案是基本没啥可信度。 这个故事记载《吕氏春秋》和《史记》中,《吕氏春秋》记载此事略有不同 周宅丰、镐近戎人,与诸侯约,为高葆祷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当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悦而笑,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冠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之下,为天下笑。 就是幽王这回不点烽火了,改击鼓了。 所以重点不是他到底击鼓还是点烽火。各个诸侯国集结士兵总要时间吧,这样今天来一队明天来一队,有什么可笑的? 清华简《系年》记载这事为
幽王娶了申侯的女儿,生了平王。又娶了褒姒,生了伯服。幽王宠爱褒姒,幽王和伯服就驱逐平王。平王就回到了他外公家(西申)。幽王起兵,围住他外公家,申国人不给平王,就投降了西戎,攻幽王,幽王和伯服就灭亡了,周朝灭亡。 压根就没提烽火戏诸侯的事情。其实就算这事情不发生,周朝灭亡也快了。那么为什么平王迁都以后,王室就衰微了呢? 首先周王首先破坏了礼制,周幽王废长立幼这就不对。周平王联合西戎杀死父亲那就更不对了。诸侯们是倒向周平王不行,倒向周幽王不行,怎么办? 话说回到秦族,在这场西周灭亡的过程中,秦族抓住机会。这次机会可不像当年选边站,押宝看押中押不中了。平王东迁洛邑,秦族居功甚伟。《史记》记载
战斗不怕死,但是想想秦襄公无非是个大夫。大夫是附属于诸侯的,就算不救天子,也无可厚非。但是襄公知道这是老秦人最后的机会了。 那么周王怎么赏赐呢?你以为把他们分封到东方。周王分封襄公为诸侯。二百七十多年来,秦人终于达成重新成为诸侯。但是这个诸侯是有条件的,什么条件呢?
老规矩,你打下来就是你的。打不下来,那怪不得我咯。这不还是叫秦族去当炮灰吗?反正周王的心里就这个打算,最好西戎躺在太平间,秦族在手术台上痛苦的呻吟。 但是老秦人很高兴。这被称为襄公立国,秦族人有了自己的国家了。那么如此可以载入秦人史册的事情,老秦人怎么庆祝呢? 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乃用骝驹、黄牛、羝羊各三,祠上帝西畤。 很有意思的是,秦人开始互通诸侯,接着在西畤祭祀上帝。这个行为背后的含义非常巨大,因为祭祀天只有天子可以干,诸侯只能祭祀国内的山河。但是秦襄公干了,太史公在《六国年表序》中称
这确实说明周王室权威基本沦丧,更重要的是秦襄公为什么干这种事情?因为这是老秦人两百多年的奋斗。何况襄公清醒的认识到,周王不敢把他怎么样。因为攻破镐京的就是犬戎,而西戎只有秦族人能摆的平。 接着就是荡气回肠的春秋历史,我们下一回再读。 |
|
来自: 金色年华554 > 《大秦往事/先秦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