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与善的种子

 汐钰文艺范 2019-01-04
北京郭先生夫妇陷入某“教育培训机构”骗局,为求尚在襁褓中的幼子有朝一日可以“统一世界”,成为“历史伟人”,被人忽悠走了上千万元。发生如此荒唐低级的骗局,令人唏嘘,发人深省,由教育的角度观之,其反思和警示意义尤为重要。

  在中国,大概没有什么比上个好学校、接受好的教育更能牵动父母的心了。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奔个好前程,是为人父母者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以前,有学上就好,现在则是追求上好的学校——上了好的学校,才可能有好的工作和前途。但优质教育资源总是紧缺的,于是就有了择校,有了学区房,有了持续火爆的课外辅导。如今,教育培训已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甚至走向了资本化,越来越多的教育培训机构成功上市。

  教育市场得以快速扩张,源于巨大的优质教育需求和高度重视教育的社会文化心理。但客观地说,这种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尊师重教,而是教育价值观异化的产物。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的社会活动,而人的发展的核心在于养成健康、积极的情感、品德及价值观等等。使受教育者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是教育永恒的价值追求。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使命。

  当然,教育要帮助学生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本身具有工具意义和功利价值;但教育的根本在于使人成人,而现实中教育的工具意义和功利价值被过度夸大,以致凌驾于本体价值之上,由此导致了片面工具主义和极端功利主义的教育观,即受教育者及其家长乃至学校都把诸如就业、薪酬水平等作为衡量教育质量和教育价值的首要标准,而忽视了孩子个性的完善。

  在此案例中,郭先生之所以上当受骗,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对孩子的成长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建立起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此案非常典型,它不是孤立的个案,而是长期以来国人所形成的一种异化的教育价值观的反映。有太多人认识不到: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健康的身心,形成了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走对路、走好路,从而过上有品质的生活。

  缺乏精神内涵的物质富足只能满足一时之快。然而,在长期熬夜学习、承受沉重的学业和升学压力、面对家长和学校的厚望及重托,孩子们失去了明亮的眼睛、快乐的童年。于是,在以后的岁月中,抑郁、焦躁、各种冲突接踵而至。

  但是,当下的许多家长,依旧用自以为是的成功标准,一面心痛着焦虑着,一面延续着学校、辅导班、家三点一线的生活。正因如此,素质教育及减负计划才步履维艰,应试教育才尾大不掉,课外辅导才长热不衰。而所谓的教育市场,就是充分利用了家长们的这种矛盾心态,成功将其绑架上了应试培训的盲道之上。所幸,目前从中央到地方,正加强对教育培训市场的整顿,引导教育培训机构合法、规范运行。

  教育就是要在受教育者心中撒播真与善的种子,就是要唤醒受教育者本体的正能量和创造力。而教育改革就是要为教育提供一个宁静的环境,让教育回归教书育人的本来面目,让孩子在阳光雨露中自然成长,慢慢长大。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应该树立科学的教育观,相互合作,共同致力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就是教育最大的追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