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感≠普通感冒,儿童流感应如何有效防治,权威专家助你成为流感用药专家!

 ywchuzyhzhyzj 2019-01-04
近日,随着气温的反复变化,流感又卷土重来,很多人纷纷表示,好不容易扛过了上一波流感,一不留神又输给了这一波。


     据中国流感监测网络2018年第52周(2018年12月24日-12月30日)发布的数据,我国内陆大多数省份已经进入2018-2019冬春季流感流行季节,活动水平继续上升。检测到的流感病毒主要亚型是甲型H1N1,其次为A(H3N2)亚型,但也能检测到极少量的B(Victoria)和B(Yamagata)系。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发热且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的病人)占就诊总数的百分比(ILI%)为4.1%,高于前一周水平(3.7%),低于2017年同期水平(5.3%)。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ILI%为4.1%,高于前一周水平(3.8%),低于2017年同期水平(4.9%)。同时,北京、广州、香港等地纷纷宣布进入流感发病的高峰期。


     12月后,全国流感疫情此起彼伏,流感的识别与日常防治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认识流感征兆,学会正确用药,有效阻止流感蔓延,最大限度降低流感带来的损害更加迫在眉睫。


     因此,本文特邀请中山大学附属一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儿童心理健康促进专委会常委,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儿科学及青少年专委会委员张洪宇教授助阵,为广大药店服务人员科普关于流感知识,助大家成为流感用药专家。


     从定义上讲,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爆发。流感传染性极强且传播面广,常常呈地方性流行,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流感传染范围和渠道非常广,所以一些抵抗力弱、免疫功能弱的人群便成为流感的高风险人群。


专家教你识别五大流感高危人群


  • 儿童:5岁以下儿童,出现严重流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较高;2岁以内儿童的流感住院率最高。


  • 妊娠妇女:孕期由于机体免疫和生理变化,感染流感病毒后容易出现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其他器官的并发症。


  • 65岁以上老年人:人体免疫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弱,65岁以上的人群发生与流感相关的严重并发症风险更大。


  • 免疫缺陷患者:HIV/AIDS及化疗者、使用免疫抑制制剂的器官移植患者和慢性皮质激素治疗者等更容易感染流感病毒。


  • 慢性病患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神经发育障碍和糖尿病等患者患流感几率更高。


而在五类高发人群中,儿童又是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因此识别儿童流感的主要症状及对症用药,则成为应对流感的重中之重!


四个步骤助你认识流感,抗击流感


STEP 1:清晰判断流感病症

张教授指出,如果孩子疑似得了流感,家长一般可以从以下症状判断孩子是否患病。流感的典型症状是起病急,其中发热(≥38℃)和咳嗽是判断流感的两大核心识别症状。其次儿童感染流感的主要症状为流涕、鼻塞、咽痛及头痛,少部分出现肌痛、呕吐及腹泻。


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能会出现高热惊厥等状况。


重症患儿病情发展迅速,多在5-7天出现肺炎,体温经常持续39℃以上,呼吸困难,伴顽固性低氧血症。


所以家长们早期识别疑似流感就要去临床确诊,然后就是治疗用药的流程。



STEP 2:正确区分流感与普通感冒

张教授指出,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判断所患的是流感还是普通感冒:


传染性:

流感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而普通感冒的传染性较弱。


发热程度:

流感会发热(多在38℃以上),普通感冒则不发热或轻中度发热。


全身症状:

流感伴随症状多为身体重、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普通感冒则感觉轻或无。


危害程度:

流感传播迅速,每年都会流行,短时间内会造成严重疾病甚至死亡,普通流感则不会造成患者死亡。


并发症:

流感常见并发症有中耳炎、肺炎。心肌炎和脑膜炎等,普通感冒则少见其他并发症。



STEP 3:正确用药

世界卫生组织、欧洲疾控中心、美国、英国均批准且推荐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作为防治流感的一线药物,这类药物能减轻疾病病症,缩短患病时间,还能减少流感相关的并发症,例如病毒性肺炎。教授指出:在发病48小时内尽早开始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生素。奥司他韦是流感的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以阻止病毒释放,导致病毒死亡,对甲型及乙型流感都有效。



STEP 4:在流感来之前要学会预防

1.流感高发季节(没错就是现在)避免去人群密集并且空气不流畅的地方,人多的地方注意要戴上口罩,室内要多通风;

2.勤洗手,多锻炼,有高热咽痛等情况及时就医;

3.咳嗽和打喷嚏是注意用肘部或者衣袖捂住嘴巴和口鼻。



点击蓝色字体“中国儿科前沿论坛”加关注,了解更多国内外更多最新儿科研究前沿资讯!

“健康,百事兴—健兴”为您温馨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