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是这样煎煮和服用的

 ivan蒋 2019-01-05

经常有患者问:中药该怎么煮?什么时间吃?服药期间什么东西不能吃?要不要再来复诊等等的一些问题,其实,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此类的问题本就该蕴含在医生的诊疗过程中,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诊疗过程,绝不仅仅是开了处方就了事,诊疗应该是从患者进入诊室那一刻便已经开始了,医生应对患者的神色、形态、言语、散发的味道及一些细微的动作等进行相应的观察,这就是望、闻诊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患者不自知的一些“小动作”却往往反映了一定的病证情况,再通过仔细的问、切诊,综合“望、闻、问、切”四诊的情况,对病情作出诊断、立法处方···,现在很多医生开完处方交给患者后,便觉得诊疗完毕,而患者虽然拿到了处方,心里却充满了无数的疑虑:我的病情怎么样?这些是治什么的药?该怎么煮、怎么吃?服药期间要注意些什么?服完药后是不是还要再来?······

之所以患者会产生这么多疑问,正是因为医生的诊疗过程“半途而止”造成的,“患者太多、时间太赶”等等的一些无奈,在此我不愿作过多的叙述,但我认为作为一名医生,有义务交待清楚患者以上的疑问,在开出处方后,应就患者的病情、所开处方药的性质、煎服法、护理、复诊等情况做一简单的解释,特别是有些药服后的反应较大、甚至出现看起来病情“加重”的情况,更应及时向患者交待清楚,让患者知其所以然,患者才能心里有底而遵循医嘱,如发热患者服药后可出现热势升高,当告知患者服药后出现短时间热势先升,随后便将汗出而退烧,切不可在热势高时轻易使用冰敷等措施强行降温(非服药后且出现热势高的紧急情况下使用冰帽,或为权宜之计,于此不多加讨论),以免导致病情反复难愈,又如湿疹等皮肤病患者服药后或将出现湿疹、水疱先增多像是“病情加重”的情况,岂知此类疾病多数应为先增而后才逐渐减少至病愈,切不可见服药后疹子增多则急用药膏(特别是含激素),虽然使用此类药膏能使疹子等快速消退,但却往往减药则反复,停药则复发,甚则加重,以致病情更加难以治断根,没完没了,此中具体原理有时间的话将在后期作专篇解释。

关于患者对中药煎服法的一些疑问,在此据本人的有限知识写下专篇作一较为系统的解答,在说如何煎煮中药前,有必要向大家普及几个名词的解释:

1、先煎:指某些药物煎煮时不与其它药物同下,须提前下锅煎煮。如矿物类、介壳类药物,石膏、代赭石、牡蛎、鳖甲等,因此类药物有效成分难以煎出,故应打碎先煎,及某些有毒药物,为降低毒性,亦应先煎或久煎,如附子、乌头等;先煎是指此类药物应先下锅煎煮20-40分钟后再加入其它药物,加入其它药物后若水量不足,应加热水。

2、后下:指部分花、叶类等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份多的药材(如薄荷、豆蔻等)久煮会致挥发油等挥发,药性损失,故宜后下。此外如藏红花、大黄、番泻叶等,入药宜后下。后下是指在其它药煎煮以后,大多是于第一煎停火前的5~10分钟时将后下的药物纳入,煎沸5~10分钟即可,第二煎则加冷水到药壶直接煎即可。

3、包煎:是指部分药物煎煮前须用细密之棉布包裹后再与其他药一起入锅煎煮。一是有些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药物直接入水煎煮,则易使锅底焦糊,如车前子;二是有些带毛的药物直接入煎则毛不易滤过,服时能刺激咽喉,如旋复花;三是有些药物由于质轻、细小,花粉、细小种子及细粉类药物,因其易漂浮在水面,不利煎煮,如蒲黄、葶苈子、滑石粉、海金沙等。

4、烊化:一些贵重胶类药物易黏附于其他药物或药罐上,容易烧焦,影响其它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胶也会有一定损失,如阿胶、饴糖、鹿角胶、龟板胶等。所以此类药物一般不与其他药物一同入锅煎煮,而是打碎后趁热加入刚煎好的药汁里,若胶未能完全融解,则可将药汁倒入锅中再加热让其沸腾一两滚即可。

 

5、冲服:某些贵重的药物有效成分不易在水中溶解的或加热后某些有效成分易分解,制成粉末后用量可减少,经济实惠,如牛黄、羚羊、三七、麝香、全蝎、肉桂、甘遂等多不入锅煎煮,而是制作成粉末,然后将药粉末加入已煎好的药汁中搅拌后服用。或部分晶体类药物如芒硝,一般也不入锅煎煮,而是直接加入刚煎好的药汁中融化后服用即可。

6、兑入:是指一些液体类药物,如生姜汁、竹沥汁等,本身已经是液体,一般不入锅煎煮,而是直接加入煎好的药汁中服用即可。

7、另炖(另煎):指人参、红参、羚羊角等部分名贵药材,其有效成分难以溶出,为防止与其他药一同煎煮时有效成分为其他药所吸收,而采用另外单独炖煮的方式,如单独用碗加少量水没过药物1-2cm,隔水蒸1-2小时或高压锅蒸0.5-1小时,然后将药汁与其他煎好的药汁混合后分次服用,人参等药渣亦应嚼服,以免造成药物浪费。


一、中药的煎煮

1、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器具,宜选用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且导热均匀,保暖性能良好的砂锅、砂罐等陶瓷器皿,不锈钢锅因其性质稳定勉强可以使用。煎药忌用铁、铝、铜等金属器皿。因为金属容易与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可能使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现在有很多很方便的煎药壶,我个人推荐药壶与底座可分离的(如下图所示,图片截图于网上,如若侵权,请告知,余将删去):

2、煎药用水:必须洁净,一般可用清澈的泉水、自来水、井水等。

3、加水多少:一般以高过药面(指沉积的药面)2-3cm为好(约3-4碗水,即600-700ml),第一煎多数为3-4碗水(即600-700ml)煮成1碗水,第二煎多数为2-2.5碗(即400-500ml)煎成一碗水,具体用量视药物多少而定,注:以成人的剂量来说,两次共煎煮出的药汁最好是300-400毫升,每次服药150-200毫升为宜。三岁以下小孩的药量一般极少,用水150-200毫升即可,多采用碗装隔水蒸1-1.5小时,或高压锅蒸30-60分钟,每次服用60-90毫升即可。

4、煎前浸泡,多数药物煎煮前可先浸泡30分钟左右,有利于药物成分溶出,若时间紧不浸泡亦可。

5、煎煮火候,一般是先用大火(即武火)让水先沸腾,然后转小火(即文火)煎煮(须保持水持续沸腾)。紧急情况下则采用武火急煎,即持续使用大火煎煮,以最短时间煎出药汁。

6、煎煮时间:不同疾病不同药物的煎煮时间各不相同,一般治疗感冒、发热的解表药物煎煮时间宜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再煎煮20-30分钟即可;滋补类药物则因适当延长煎煮时间,多数为大火煮开后转小火再煎煮40-60分钟;以上均为第一煎,倒出药汁后,再加冷水至锅中,重复第一煎的动作,两煎的药汁混合后分2-3次服。

7、煎煮次数一般以煎煮2次为宜,部分药可煎第3次用来泡脚或外洗,以充分利用药物。

二、服药时间

1、一般而言,汤剂应温服,也有一些特别的如热药冷服、寒药热服;丸、散剂除特别规定外,宜用温开水送服。

2、滋补类药宜在饭前0.5-1小时服用;驱虫及泻下的药宜在空腹时服用;健脾胃及胃肠刺激性大的药宜在饭后1-2小时服用;其他药一般宜在饭后1-2小时服用;安眠的药则应至少留一次药在睡前1小时左右服用。

3、服药次数:一般每天2-3次为宜,病情紧急的则当增加服药次数,2小时或4小时1次,昼夜不断,使药力持续,利于顿挫病势;如在治疗发热时,视病情情况,急则可2小时服药1次,待汗出热退则应停药,中病即止。

三、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即“忌口”,一般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如寒性病不宜生冷、油腻食物;热性病不宜吃辛辣、煎炸等食物;疮疡等皮肤病不宜吃鱼、虾、蟹、牛、羊等腥羶及刺激性食物;经常头晕、失眠、性情急躁的患者,应忌胡椒、辛辣、酒茶、咖啡等物。像这样的情况均应向患者说明,以免影响疗效。文献上有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蜂忌葱;土茯苓、使君子忌茶等记载。(图片来源于网上,如有侵权,请告知,余将删去)

 

四、关于复诊的问题

一般而言,感冒、发热等病如果服完药已愈,多无需复诊;慢性病则多需要复诊,具体应示病情变化而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