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场景写作最重要的技巧之一:晚进早出

 江山携手 2019-01-05
大家都知道,场景写作最重要的技巧之一就是“晚进早出”。

  现在不少电视剧,总是从开门“进”。你好,我好,大家好,水词一大篇。出的时候总是送客到门外。主角问,你觉得怎么样?其他人物说,好啊,你的办法真好。非得把话说完了,这才算完。这就是编剧和导演都不知道什么叫“晚进早出”。

  “晚进”就是要省掉那些无用的过程。当然,关键是“晚”到什么时候?“早出”就是要在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出来。当然,关键也是“早”也要早到什么时候?从理论上讲,场景应该开始于冲突的高潮之前。如果离高潮太近了,只有一两句话的工夫,那观众会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如果稍远一点,观众又可能不耐烦。当然,因为场景内容不一样,要看具体情况。实际上并无定规。关键是要把人物的戏剧性需求表现清楚。比如说,人物是主人公和他的对手,主角的戏剧性需求是取得他的信任,阻力是对手已经在怀疑主角的身份。这是一个典型的场景。那么,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我认为,首先应该确定冲突的高潮是什么?是对手揭穿了主角的身份。这时,就不能进得太晚。如果太晚,主角才开始说话,对手就说,我已经知道你是谁了?太直接,淡而无味。那么从什么时候进?应该从装着不知道的时候进。主角为了取得对手的信任,说了一番话,或者做了一件事。对手装着很高兴,这里大约需要至少一两个节拍。于是主角再发动攻势,对手假装接受。最后主角发动总攻,对手表示完全接受。这可能需要两三个节拍。这时,观众已经受到编剧的暗示,准备为主角的胜利鼓掌庆贺了。突然,对手叫出主角的真实的名字。注意,这就是高潮。于是就有了“出”的问题。对手揭穿了主角的身份后,主角反应。是不是就从这里出来?一般情况下,这时出来会产生一个巨大的悬念。但如果下一场戏并不连贯的话,观众会被搞糊涂。而且对主角的形象塑造也不利。于是再增加一个节拍,让主角反过来问一句,而且问得对手无法回答。我觉得从这时出,应该比上一个提问处出要好。随便说一句。场景最好的结束,应该是动作方向的改变。即人物戏剧性需求有了新的变化。所以,“早出”不能一味只追求悬念感,更要注意场景的转换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我国电视剧不好看的原因之一,就是编剧和导演都不知道场景应该“晚进早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