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孤军奋战一年发表十余篇SCI论文的六点体会

 geoallan 2019-01-05

解螺旋公众号·陪伴你科研的第1717天

本文的作者是位在职医生,虽然与专业的科研人员相比,医生在发表论文方面有很多的劣势。但作者用自身经历告诉我们,医生发表一年发表多篇SCI也不是什么难事。

尽管临床与科研孰轻孰重饱受争议,但毫无疑问的是,做科研并发表SCI论文对医学生和教学医院医生是至关重要的。结合这一年来我个人的写作经历,谈谈发表SCI的几点体会,希望能提供一点思路,让读者少走点弯路,多发表论文。

1

科研创新与选题

科研创新是至关重要的,往往关系到论文是否顺利发表。经济学家郎咸平认为,创新就是在过去别人的基础之上,能够有一点点小的突破,一点点小的不同。我本人发表的几篇关于动物模型的论文,都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做了一点小小的改进。比如,以主动脉周浸润法取代腔内灌注法,简化建模操作方法;首次用木瓜蛋白酶建立兔腹主动脉瘤模型等。

临床上,新的药物、新的医疗技术和新的医疗设备、器械的研究,都容易发表论文,甚至是高质量论文。但这种“好事”一般与我们无缘,摆在我们面前的,往往是别人挑剩下的资料,似乎毫无写作价值。很多人便知难而退,干脆不写论文了。

其实,应该问问自已“我有什么?”而不是“我想做什么? ”。把现有的临床资料归纳下,看看我们做了哪些工作,然后查阅文献,了解相关的研究概况,只要我们的工作与文献有一两点不同之处,就是创新,就值得总结、发表。

基础研究的可控性强点,通过阅读文献,可以自已设计出新颖的课题,只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客观收集资料,认真分析总结,发表SCI论文并不困难。

2

投稿及期刊选择

选对杂志对论文发表无疑是重要的。通过阅读相似文献,可以找到类似论文发表的杂志。通过JCR和期刊官网等可以充分了解杂志信息,尤其是JCR提供每年国人发表论文数量统计,都有利于判断杂志对我们论文的认同程度和接收的难易,如果杂志很少接收中国人论文,或者压根没接收过我们的论文,那就改投别的杂志吧。

另外,杂志均不允许 “一稿多投”,但可以“多稿齐投”。临床资料多,可以多写几篇论文同时投不同杂志。如果你有一堆论文投出去了,有的接收了,有的在审稿,这种情况下遭到拒稿了,心情也不会太受影响。多劳方能多得,不要在一篇论文上过于计较。

关于杂志,“医学神刊”是无法回避的话题。本人认为,一开始尽量别投神刊,如果投了好多杂志都不接收,迫于毕业或晋升压力还是考虑的。Scientific Report四点几分,Plos one是二区期刊,Medicine也有两分多,相比之下接收率高点,对我们而言不是坏事。

另外,不少人动不动要求别投三分以下的杂志,我想,既然杂志不是你创办的,就别这么武断。三分以下的杂志不代表杂志差,小的专科关注的人少而已。五分以上的,也不全是好杂志,Oncotarget被踢之前还是五分的呢。

评价的真标准还是论文本身,你是不是用心写了,数据是否真实,结论可靠与否,有没有科学意义。

3

SCI≠论文汉英译

对于英语水平一般的我们,写SCI论文并非易事,有人习惯先写成中文论文,然后找公司翻译成英文,不敢亲自写SCI论文。我的做法有所不同,从读博期间写第一篇论文开始,都是直接写成外文的,没找公司翻译。

SCI论文并不是直接将中文翻译成英文这么简单,从中文论文到SCI论文,重点不是语言的转变,而是思维方式的蜕变!其实,写作最捷径的是模仿。通过大量阅读相关外文文献,找到最相似的几篇论文,模仿范文的结构、语句、表达方式和专业词汇。还可以借助金山词霸之类的翻译软件。

这样写出来的论文,老外可以基本看懂,可以直接投稿。如果审稿人仍觉得语言不过关,再找专业的润色公司进行英文润色。如果有认识的国外教授,也可偶尔寻求帮忙,但这不是长久之计,毕竟教授都很忙,找公司润色也花不了多少钱。

4

拒稿是因投了稿

论文投出去了,都是满怀期待的,希望马上接收、发表。可成功发表的背后是一次次无情的拒稿,拒稿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我就经常收到拒稿信,甚至一天接到三篇拒稿信,连续三天,九篇论文没人要!

拒稿是种常态,我常自我安慰说,正如离婚是因为结了婚,拒稿只是因为投了稿;论文投出去了就是等着被拒的,接收最好,拒稿大不了换个杂志重新再投。接收发表的理由总是相似的,拒稿的理由五花八门。

论文创新性不足是最常见原因,实验做得不够完善,内容格式不符杂志要求,甚至英语写得不好等。论文被拒了,杂志一般会给审稿人意见。有的审稿十分专业,提出的合理意见,尽量采纳并修改、完善,再找个相应水平的杂志投稿。有人说,“没有发表不了的论文,只有投不对的杂志”,也有点道理。

5

一年能发表多少

2010年对实验一无所知的我决定硕博连读,给自已的求学选择了一条不归路,我必须完成实验,成功发表SCI论文才能顺利拿到博士学位。那时,我想两年内能够发表一篇SCI论文就够了。

我认真做了两年实验,结果超出预期,成功发表6篇SCI论文。去年,当身边有人一年发表了6篇SCI论文,又一次刷新了我的预期。今年为了晋升职称,我得拼命写,看看能不能打破记录。到今天为止,已经在线发表14篇SCI论文,除1篇二修后被拒,还有6篇已完成修稿。

6

论文发表要趁早

这一年的写作、投稿,让我明显感觉到,发表论文越来越难了。读研时期的动物实验,做得并不够深入,也发表在不错的杂志上了。现在我的国自然课题,辛苦做了一年多,还补充了以前没做过的PCR、Western Blot,再投以前的杂志,都没被接收,认为创新不足。

前两三年科室发表了好几篇JCR二区论文,今年同样档次的论文,我投了八九篇给相同杂志,都没有接收。现在杂志稿源都充足了,对论文的质量及创新性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论文要趁早发表,同样的材料放一放就贬值了。

总之,医学科研的本质是对疾病诊疗过程的总结、学习、提高,以规范诊疗行为,最终服务于百姓。发表SCI论文,是将我们的研究成果与世界交流,赢得认可与尊重。本人今年发表都是小论文,具有借鉴意义,这点成绩完全可以超越。祝愿大家顺利发表SCI论文。

点下“好看”,多根头发

孤军奋战一年发表十余篇SCI论文的六点体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