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将遭曾国藩阴损打击,疯了!悲愤下写出诡异名句,痛揭其真面目

 金之桥 2019-01-05

同治四年春,僧格林沁率领马队追击捻军,从河南到山东,日行百里,往返三千余里。其麾下号称“红孩儿”的猛将陈国瑞认为僧王如此蛮干不符兵法,于是历陈要求改变战法。但僧格林沁固执地认为只要一鼓作气,穷追不舍,捻军必陷覆灭绝境。

见僧王执意冒险,陈国瑞拉住他的马头说,孤军深入,要去你去,孩儿不去。

僧格林沁大怒,不去就不去,老子自己去。

见情同父子的僧王挥鞭而去,陈国瑞只好跳上战马再任先锋,嘴里大喊,国瑞宁死,不忍僧王独败。

果不其然,僧格林沁随即遭到上万捻军的合围,最终战死在曹州吴家店。陈国瑞浴血死战,身负重伤,侥幸逃脱。

然而,念及僧格林沁的提携重用之恩,陈国瑞冲出包围圈后又转身选择了舍生忘死。他乔装潜入敌营,找到僧王尸体,昼伏夜行,七天七夜,终于带回僧王尸体,报了大恩。

得知僧格林沁阵亡,清廷震怒,河北、山东地方大员均遭到严处,独陈国瑞因报恩苦战,免予处罚。

名将遭曾国藩阴损打击,疯了!悲愤下写出诡异名句,痛揭其真面目

说到这陈国瑞,实乃晚清一奇异猛将。此人的经历很波折,少年时曾被太平军掠去当了几年童子军,后在战场上投奔湘军将领黄开榜,做了他的干儿子。

平日里,此人秀美如处子,出战时必穿一身红衣充当先锋,所向无敌,因此军中送了他”红孩儿“的名号。

同治元年,陈国瑞再奔前程,背叛义父黄开榜,投靠僧格林沁。僧王极宠信这奇异猛人,因有这层提携,加之此人又天生善战,几年下来,年龄未到三十岁的红孩儿便成了备受瞩目的清军名将。

按说他的经历也算是三姓家奴,但誓死报恩僧王终让他成了忠义之人。

然而,命运是叵测的,天不怕地不怕的陈国瑞大概不会想到,继恩人而来的却是他一生难绕过的”小人“。

剿捻,当时的清廷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用”自家人“僧格林沁,剩下的就是用湘淮两军的统帅曾国藩或李鸿章。依清廷本意,当然希望僧格林沁能以剿捻之功夺曾李锋芒,可事与愿违,僧格林沁一死,清廷只能依仗湘淮两军。

于是,曾国藩再次出山,李鸿章亦没闲着,师徒两人,一个打前站,一个掌后援。

曾国藩大概也没有料到,始一上任他就遭遇了一件棘手事。

这件棘手事正是由陈国瑞挑起的。

僧格林沁阵亡后,陈国瑞率残部一直游击在山东济宁北部的长沟。很不巧,淮军刘铭传的铭军此时刚好也奉命也驻扎在长沟。

刘铭传乃淮军第一名将,其统领的铭军亦是淮军第一劲旅。

听说淮军第一劲旅跟自己同在一个地方,陈国瑞颇不服气,于是就想去窥探窥探铭军究竟“劲”在哪里?

这一窥探不得了,陈国瑞两眼顿时放出羡慕嫉妒恨的贼光,铭军的洋枪太霸道了,难怪战场上牛叉。

换是一般人,断不敢打猛人刘铭传的主意,但陈国瑞“红孩儿”的名号不是白给的。一天夜里,他竟带着一营精锐五百个弟兄,手持利刃摸进了刘铭传的军营中。

红孩儿想干啥?

抢枪。

一种说法,当夜陈国瑞砍杀了铭军几十人,抢走了几百条枪,可还没把枪摸会,回营的刘铭传即带着大队人马杀将了过来,陈国瑞参与抢枪的五百个弟兄悉数被杀;另一种说法更干脆,陈国瑞刚摸进铭军,他的五百个弟兄就挨了枪子,无一活命。

因为陈国瑞是朝廷名将,刘铭传没有杀他,而是将他绑关在小黑屋里折磨了几天,每天一碗清粥,吃不跑,也饿不死。

名将遭曾国藩阴损打击,疯了!悲愤下写出诡异名句,痛揭其真面目

几天之后,刘铭传进小黑屋会了会这传说中的“红孩儿”。

倒有些好汉对英雄的味道。

陈国瑞一见刘铭传,既不怒骂,也不求饶,只是很动容地说:“此五百人皆数年来杀练出来的精锐,今朝为君所歼,吾军从此衰矣。”

听着这话,刘铭传有些感慨,心一软,就把陈国瑞放了。

可毕竟是死了好几百人的火拼,这事不可能就这么完了,两位猛人都得给朝廷一个说法。

于是官司就这么打起来了。

这么一打,两位猛人好斗的本性跟着又被激发出来了。打官司他们似乎不那么感兴趣,或者他们都没有玩下三路的习惯,所以官司打得很客气,两方只说是械斗,都不提来龙去脉。

因为剿捻形势吃紧,双方又分属忠王系和湘淮系,朝廷一拿捏,一平衡,干脆来了个免于深究。

两位猛人如此向朝廷做了交代后,随即在长沟摆出阵势,大有挑个时候再像模像样拼杀一场的意思。

如此,曾国藩的棘手事就来了。

该怎么驯服这两位归根到底都不是自己嫡系的猛人呢?

撵走陈国瑞,安抚刘铭传最省事,但这么做必然会给朝廷留下嫉贤妒能、其道不广的把柄,所以曾国藩不可能这么做。

思来想去,曾国藩觉得唯有施他擅长的驾驭术为上策。

借着陈国瑞索要军饷这一契机,曾国藩开始了他先施威后加恩的把戏。他先是将陈国瑞的四大劣迹摆在了桌面上,哪四大劣迹呢?忘恩负义;性好私斗;扰民虐官;吸食鸦片。

见曾国藩搬出这四座添油加醋的大山,陈国瑞心说,老家伙你够阴。

刚这么一想,曾国藩话锋一转,随即又唱起了陈国瑞的赞歌,怎么赞的呢?说你坏的,十之有七,说你好的,十也有三。你陈国瑞怎么个好法呢?一、骁勇绝伦,战略出众;二、至性过人,喜听忠义,好读《孟子》,有真名将潜力。

说实话,如此恩威并施,拿捏人心,是柿子一般都会被捏软。

遗憾的是,红孩儿根本不是柿子,而是异类石头。

消化完曾国藩屡试不爽的这一套,陈国瑞得出了一个结论,老家伙,你就是个伪君子,休想拿这一套来忽悠我。

这不奇怪,陈国瑞跟僧格林沁混久了,僧格林沁怎么收服人的?稍有不从,拿起鞭子就抽,抽完要么滚蛋,要么留下来大口喝酒,大块吃肉,情同父子。

没有桌面上桌面下的说法,所有的交道都在鞭子上。

名将遭曾国藩阴损打击,疯了!悲愤下写出诡异名句,痛揭其真面目

曾国藩起初认为自己这一手效果应该还不错,可事后才发现,陈国瑞对他下的命令(将所部八千人裁撤为三千人、一年之内不许与淮军同扎一地、去掉官衔中“钦差”字样)压根就不买账。

陈国瑞不买账还有一个理由,在这位耿直猛人看来,老家伙你要让我服气,先拿出严于律己之义,好好约束约束刘铭传再说,这边跟我玩虚伪笼人术,那边一个劲地包庇刘铭传,如此,堂堂大丈夫岂不成了你的提线木偶。

得知自己恩威有序的驭人术落了空,曾国藩的心思随即阴损起来。

敬酒不吃吃罚酒,看我怎么用刀笔削死你。

就这样,一封弹劾陈国瑞的奏章递到了朝堂上。

曾国藩的确很阴损,在奏章中他决口不提陈国瑞不遵命令一事,只一味翻旧账。他告诉朝廷,僧王之死,陈国瑞免受处罚乃是饰词巧脱,逍遥法外。

不治罪,有损朝廷威严法度;但治罪亦没必要太重,留其体面,治病救人,朝廷方可收用其才。

这又是一整套的权谋手段,红脸白脸一个人全唱完了,不仅堵得陈国瑞一点反驳的余地也没有,朝廷亦不好不照办。

果然,奏章递上去仅过了一周,上谕便下来了,陈国瑞着撤去帮办军务,剥去黄马褂。

到这时,陈国瑞才真正知道,老家伙的虚伪实在是一把治人的利刀。

陈国瑞不愧是至性过人之人,他没有就此认怂服软,而是一怒之下索性连帮办的活也不干了,直接称病南下江苏,到清江浦闲居去了。

面上看,此事似乎就这么告一段落了,可朝后看才知道,红孩儿根本没咽下这口气。

也许是可杀不可辱吧。

名将遭曾国藩阴损打击,疯了!悲愤下写出诡异名句,痛揭其真面目

在闲居地,其养子陈振邦不知何故惹恼了他,他竟不顾陈振邦已是朝廷总兵的现实,执意要杀逆子、正家法。

陈振邦惹不起,只好躲进漕运总督吴棠的督署里去避难。

但根本没用。

陈国瑞闻信后,亲率百名亲兵,连夜奔往督署,扬言不交人,便冲杀进去。

督署护卫大喝,乃敢反邪?

陈国瑞厉声回敬道,以子叛父,非反而何?

说完便率亲兵向督署冲杀而去。

此阵仗把督署护卫吓傻了。

如此,不一会工夫,陈国瑞就攻破了大门,二道门,冲杀到内宅大门前。

因内宅大门异常坚固,陈国瑞久攻不破,颇为烦躁。这时,督署护卫们在门内开始据坚谩骂,骂的什么呢?

陈国瑞三姓家奴的黑历史以及被刘铭传全歼一营的糟心事。

在此等羞辱下,陈国瑞接下来的举动惊到了所有人,他居然以头撞门,痰涌气厥。

疯了。

得知昔日的红孩儿疯了,吴棠打开内宅大门,命人将已经疯死过去的陈国瑞抬到小庙中,严加看管。

朝廷得知此事后,因其人已疯,加之仍念僧王情面,对陈国瑞冲杀督署衙门一事没有治罪,而是把他安排到湖北疗养治病去了。

神智慢慢恢复正常后,陈国瑞时常登高览胜,在黄鹤楼,他着道士冠服,慨然提笔写下了这样的名句——

黄鹤飞来复飞去,白云可杀不可留。

其“白云可杀不可留”一句意境可谓诡异,本尊不吐心声,常人难解真意。

还好,昔日的红孩儿说出了心声。他说,李白有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蔽日浮云乃十足小人也,曾国藩即当世白云,蔽君真小人。

因这“白云可杀不可留”的名句,晚清曾有陈国瑞追杀曾国藩的逸事。

但白云终归是无处下刀的。

日后的陈国瑞不但没有解此恨,相反几年后又遭曾国藩摆一刀。

因与叛将李世忠有恩怨,陈国瑞遭其绑架了。待到李世忠投案后,曾国藩却来了个双方都问罪。

陈国瑞明明是遭绑受辱,结果却被勒令回籍。

一朝白云下,终日不见阳。

天下第一白云就这么压在昔日红孩儿的顶上,直至人废而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