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知识大学问の凝血异常结果分析

 开心100mm05xkw 2019-01-05

凝血异常结果分析


凝血机制包括内源凝血途径、外源凝血途径和共同凝血途径。

内源凝血途径指从F Ⅻ被激活到FⅨa-Ⅷa-Ca2+-PF3复合物形成的过程;

外源凝血途径指从TF释放到TF-F Ⅶa-Ca2+复合物形成的过程;

共同凝血途径指由F Ⅹ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是内外源系统的共同凝血阶段。

一、单独APTT延长

1.内源因子缺乏

如因子VIII、IX、XI和XII,甚至PK和HMWK缺乏;低FVIII水平的vWD。

2.  抗凝因素

狼疮抗凝物存在

内源因子抑制物

肝素(合并TT延长)

狼疮抗凝物(LAC)是一种针对带阴电荷磷脂的自身抗体,是抗磷脂抗体的一种,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性疾病患者。因其首先在红斑狼疮患者身上被研究,故命名为狼疮抗凝物质。LAC可以干扰依赖磷脂的凝血或抗凝血反应,如干扰FⅫ、FⅨ、FⅩ、FⅡ的活化,使体外测定APTT延长。

肝素

普通肝素:冠脉介入

低分子量肝素:AMI、髙凝状态

ATIII的作用是抑制Ⅸ因子、Ⅷ因子、Ⅹa因子、Ⅱa因子活性。肝素本身不具备抗凝作用,通过增强ATIII的活性而发挥抗凝作用

ATIII:A%:80%-120%为其正常水平,抗凝效果最好;<><50%,>


APTT延长处理流程


纠正试验结果分析

二、单独PT延长

1.外源因子缺乏

遗传性:VII缺乏

肝病:导致多因子缺乏

2. 抗凝因素

华法林、误食老鼠药→维生素K缺乏。

FVII抑制物

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

包括FII、VII、IX、X,其共同特点---氨基末端含有数量不等的 γ-羧基谷氨酸。γ-羧基谷氨酸具有结合Ca2+的能力,并借助于Ca2+与磷脂膜结合,Ca2+起“搭桥”作用。

VK缺乏可导致新生儿出血或获得性成人出血性疾病。


凝血因子II、VII、IX、X的半衰期:

FII:   60h            

FVII:  6~8h(最短)

FIX:  12~24h      

FX:48~72h

由于F VⅡ的半衰期最短,当维生素K缺乏时,首先受到影响的是包含F VⅡ的外源凝血途径。


华法林用量与INR关系

我们通常检测PT,主要是通过检测INR(国际标准化比值)。美国心脏病协会在其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指南中建议,置换主动脉瓣机械瓣的病人,INR应保持在2.0~3.0;置换二尖瓣机械瓣的病人,INR应保持在2.5~3.5。

黄种人的情况不同,如果为单纯主动脉瓣,INR应该保持在1.8~2.3;如果是单纯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加二尖瓣,INR应该保持在1.8~2.5;如果有三尖瓣人工机械瓣,INR应该保持在2.0~2.5。

患者出院后,最好第一周就能复查一次;如果INR平稳,就可以逐步拉大复查间期到每隔3个月或半年复查一次。如果复查INR值在合适的范围,就维持当前剂量:若超出范围,就需要调整药物。 一般情况下,华法林的增减量为1/4片,而且在调整华法林用量后一定要一周后复查。


三、APTT+PT延长

1.共同途径因子缺乏

遗传性:V、X、II缺乏

肝病导致多因子缺乏

2.  抗凝因素

严重维生素K缺乏。

共同途径因子抑制物

肝素或华法林过量

四、TT延长

1.大量肝素:TT延长程度往往高于于APTT

2.低-、无-和异纤维蛋白血症

3.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

五、FBG降低


异常凝固

曲线分析


一、APTT检测原理(百分比检测法)

原理:凝固法加入试剂后和发生凝因反应前的透射光强度视为的0%的光强度,而凝固反应结束后作为100%,当透射光强度达到50%时的时间即为凝固时间。

二、常见异常凝固曲线


1.常见报警信息——轻微凝固(Slight Coagulation)

此报警可对非常微弱的凝固反应进行监测。如果吸光度dH未达到红色报警线,则在结果中报警“轻微凝固”。当出现此种报警时,首先应怀疑低纤维蛋白样本或存在试剂问题。

分析思路:

(1)确认样本是否可能存在溶血(不合格)、脂血(需要离心)或抗凝物质的污染(如静脉留置管采集样本,不合格拒收)等因素;

(2)检查样本是否有凝块;

(3)确认仪器检测无问题--排除仪器或试剂问题;

(4)重测样本,若重测结果无报警及星号,可直接报告重测结果;当重测纤维蛋白原时,请调整检测稀释/浓缩比例;

(5)如果重测样本后,“轻微凝固”报警仍然存在,两次检测结果相同,请制定相应实验室程序进行结果报告。


2.常见报警信息——不凝(No Coagulation)

如果吸光度dH未达到红色报警线,则在结果中报警“不凝”。

分析思路:

(1)检查样本是否可能存在抗凝物质的污染、溶血、脂血、凝块等因素;

(2)检查使用的抗凝剂(肝素或华法林)和检查样本和使用试剂是否异常, 重新检测;

(3)在测试协议中将“检测时间”延长(范围可在100至1800秒),此方法可以有效的确认凝固曲线在延长时间中是否达到终点。


3.常见报警信息——反应超时(Analysis Time Over)

此报警可提示反应终点是否正确。如果样本反应的凝固曲线在最大读取时间时曲线角度明显大于预设角度结束时,仪器报警“反应超时”。当样本的凝固时间延长时,可出现图中情况。

分析思路:

(1)检查样本是否可能存在抗凝物质的污染、溶血、脂血、凝块等因素;

(2)检查使用的抗凝剂(肝素或华法林)和检查样本和使用试剂是否异常, 重新检测;

(3)在测试协议中将“检测时间”延长(范围可在100至1800秒)。

实验室经验:50%点的检测结果基本可信,必要时可延长模式检测。


4.常见报警信息——早期反应错误(Early Reaction Error)

有很多种报警信息,在这介绍两种比较常见的报警信息,第一种是start angle check。其包含两种报警信息:start angle check1和start angle check2。第二种比较常见的报警信息是slow reaction。·

4.1 起始角度监测-Start Angle Check

在反应开始后,在第4秒(Time1)和第8秒(Time2)检测反应曲线的dH值并进行比较,以该段时间内(dH1和dH2之差)有无初期反应作为判定条件, 同时如果最终的dH差值足够大,则错误分类为Start Angle 2。如果最终的dH低,错误分类为Start Angle 1。

4.1.1起始角度监测—Start Angle Check1

如图所示,正常凝固曲线中反应最初阶段(加入试剂后和发生凝因反应前的透射光强度视为的0%)应为平台期,但在下图病例中该平台期呈透射光强度下降现象,且仪器将50%凝固点标注在了该下降阶段,此时检测结果不可靠。

分析思路:

(1)通常是样本存在黄疸、乳糜等因素的干扰;

(2)排除感染因素后,若报警信息仍存在,此时50%点的检测结果不可信,需要使用其他方法进行检测;

实验室经验:一般重抽标本仍存在此报警信息,大家如遇到可试一下;若没有其他检测方法,临床又急需检测结果,可用纠正试验判断一下APTT的大概范围,给临床提供参考。

4.1.2起始角度监测—Start Angle Check2

如图所示,该报警信息与Start Angle 1报警的最大区别在于,仪器将50%凝固点标注在了正常下降阶段(凝血反应导致的透光度下降)。

分析思路:

如图中所示上半段轻微下降,50%点的检测时间基本可信,可直接报告;

若上半段像报警信息1中下降趋势明显,即使50%点放在了正常吸光度下降阶段,也建议用其他方法检测。

4.2反应缓慢—Slow Reaction Check

分析思路:

此报警信息是刚开始反应比较缓慢,像图中最后出现凝固趋势(即透光度开始下降),50%点的检测时间可信,可直接报告;

亦可采用延长协议进行检测。

(摘自凝血V课堂)


指导老师

王莹宇,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血栓与止血项目的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 5篇,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文章1篇,临床检验杂志文章1篇,获得江苏省第十八届临床医学检验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二等奖。


课后习题

1. 凝血因子中不是蛋白质的是()

A.FⅢ

B.FⅣ

C.FⅦ

D.PK

E.HMWK


2.正常人血浆中不存在的因子是()
A.FⅠ
B.FⅢ
C.FⅤ
D.FⅦ
E.FⅫ


3.下列属于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的是()

A.FⅡ、FⅦ、FⅨ和FⅩ

B.FⅡ、FV、FⅨ和FⅩ
C.FI、FⅦ、FⅨ和FⅩ
D.FⅡ、FⅫ、FⅨ和FⅩ

E.FⅧ、FⅨ、FⅩ和FⅪ


4.抗凝血酶Ⅲ不能灭活的因子是()

A.Xa
B.XIa
C.IXa
D.Ⅶa
E.Ⅻa


5.肝素通过结合下列哪种因子的作用而阻止血液凝固()

A、血小板 
B、Ca2+ 
C、抗凝血酶Ⅲ 
D、因子Ⅹ 
E、因子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