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顾颉刚的《甪直闲吟图题记》

 苏迷 2019-01-05

  张志新

  顾颉刚、叶圣陶和王伯祥,是苏州近百年来文坛上的三位大师。他们同为苏州人,年龄相当,一同就学、毕业于草桥中学;一同参加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一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文化、教育事业鞠躬尽瘁……他们从年轻时开始,一直到垂暮之年,一生互为挚友,在事业上互相促进,在精神上互相勉励,情感融洽,友谊笃诚。

  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陈从周教授对这三位前辈也非常崇拜。陈先生经常来苏州考察古典园林,并作《园林丛谈》稿,陆续发表于《江苏文博通讯》。我与陈先生虽无师生关系,却有师生之谊。因为古建筑保护,是文管会的重头工作,我经常有问题要求教于先生。陈先生总能不吝赐教,友谊也由此日渐深厚起来。他擅长画青绿山水和文人书画。1977年5月,叶圣陶先生重访甪直时,陈从周先生恰巧在苏州,得到消息,即绘《草桥读书图》送给叶老。回京后,王伯祥先生之子王湜华见到了这幅图。王伯祥先生虽于1975年已经去世,但作为儿子,非常珍视三位老人在甪直所结下的友谊,想请陈从周先生另作一图,以资对先父的追念。不日陈先生作就《甪直闲吟图》送给了他。

  《甪直闲吟图》以斗鸭池、清风亭为主景,在一片碧树中露出保圣寺一角。陈先生如此构图肯定是有用意的,因为清风亭、保圣寺,就在王伯祥和叶圣陶当年从教过的“五高”(第五高等小学,甪直小学的先身)近旁,王湜华睹图足可引发当年的情思;另外清风亭为纪念陆鲁望的建筑,借此可颂扬先辈高风亮节的精神,可谓一举两得。王湜华得图后开始约请父亲旧时同好赋诗、作文以为题记,当时留下墨宝的有叶圣陶、俞平伯、顾颉刚等多位大家。这样汇集而成的作品,常常可以为识者珍藏而流芳百世。

  我是在1979年10月在时任苏州市城建局副局长邹宫伍处一睹是图的。邹副局长是陈教授的高足,图、文完成后,陈先生交由他委请苏裱高手完成装裱。我见时,正是图卷完成装裱后送回不久。邹副局长知道我在保圣寺修建、布置陈列、迎接开放过程中做过一些工作,有意让我先睹为快。

  图卷装裱得非常精美,卷皮外署《甪直闲吟图题记》。沐手展图,开卷便是陈先生所绘之图。细细端详,画面虽不大,也无豪阔之场景,但构图简洁,主题鲜明,尤见陈先生绘画之功力。接着便是叶老、顾颉刚先生、俞平伯先生等就图所作的题记、唱和。我读之,不忍释手。可惜当时手边没有相机,机关也少有复印设备,只能要来稿笺,在旁边的空办公桌上,奋笔疾书,将顾颉刚先生的题记全文抄录下来。我仅选抄顾先生的题记实在是限于时间,另外,顾先生是文史专家,所从事的工作与我更为相近。

  顾先生的《甪直闲吟图题记》,内容可粗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追忆了他与王伯祥、叶圣陶和吴宾若三位同窗好友之间的亲密关系。吴宾若时任甪直“五高”校长。王伯祥和叶圣陶去甪直任教,顾颉刚能去甪直,全因吴校长盛情邀请。他们三人虽然在甪直的时间不长,但这里是他们人生起步的地方。

  顾先生不曾在“五高”任教,他去甪直,是因为“一九一八年夏,先妻吴徵兰病逝,余悲悼致疾,恒连续若干夜不能成寐……屡有殉情之思”。三位同窗,特邀他去甪直散心。在甪直他完成了人生中的两件大事:一是经王伯祥介绍,结识了当地的大家闺秀殷履安女士。顾先生曾自订择偶标准:“须有学术上的兴味,无论程度高下,不可不有求学志愿;须淡泊宁静,不好浮华。”殷履安很合要求。一年后,顾先生便成了甪直的女婿。顾先生在甪直选定了自己的终身伴侣,也正因为这一原因,在吴宾若为校办事、不幸车祸去世,王伯祥和叶圣陶离开甪直之后,他仍“无年不伴妇至甪直省亲”,对甪直有了太深的感情。顾先生与殷女士以“伉俪兼朋友”相处,快乐无比,一生无悔,白头偕老。这是顾先生在甪直成就的一件美满婚姻。

  顾先生在甪直所做的第二件事,事关保圣寺。这也是《题记》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他以亲历者的身份,记述了他初见保圣寺留下的印象:殿外悬赵孟頫手书的“梵宫敕建梁朝推甫里禅林第一,罗汉溯源惠子为江南佛像无双”之联;进殿观瞻,“予大诧也,寺建于梁,像制于唐,蕞尔一邑,乃能保有此古代剧迹耶!入殿见罗汉像错列两壁,高下不齐,为他处丛林所未见”,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之后他每次回家省亲,每次都要去保圣寺游览。当他发现“大殿正梁已断,每经一次大雨,则漏折处即随以扩大浸淫,及于西北角。而余所最爱玩之题壁罗汉适当其冲,竟化为一抔粪土……余心不安,遂于一九二三年报刊揭出其事,且加一副题曰:为一千一百年前的艺术品呼救。此后,又做了许多时人不屑的工作,引起社会各界包括文化界领导蔡元培、马叙伦、叶恭绰等先生的重视,组织“保存甪直保圣寺唐塑委员会”,才使这堂国宝级的泥塑罗汉群像得以保存。这些“不屑之事”,非亲历者,是绝对体会不到的。而文管会做的也常常是当时一般人“不屑”的事,对于这一点,我感同身受。随后他又花大量笔墨,记述了他对保圣寺年代的考证和对罗汉群像塑者的看法……保圣寺成为顾先生一生魂牵梦绕的地方,直到他“竭数日力将数十年胸中块垒一吐以质正于同人”,写完这篇《题记》,方始觉得轻松与欣快。整篇题记也是保圣寺一份很重要的资料。回文管会后,我立即复写数份,交资料室存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