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务专用的钢笔手枪:射击后从手中神秘消失。

 心容乾坤 2019-01-05
东北网双鸭山5月12日电  大多数情况下,一个男人从小就会编织一个英雄梦,而梦中的主题,往往是与枪联系在一起的。 



父亲与枪的接触,是在部队开始的。

       1949年8月,上海解放后,父亲背着他父亲,就是我的爷爷,偷偷报名参了军,成为二野的一名步兵战士。但是,1950年我军正式组建海军,由于父亲是当时难得的高中毕业生,而海军的组建,又比较重视人员的综合素质,所以,父亲光荣的又跨兵种进入海军,当上了一名海军战士。 


        最初,父亲在当时海军的主力舰艇——鱼雷快艇上服役。鱼雷快艇在当时有个绰号“海兔子”,是形容其快捷的速度和灵活的机动性。刚开始,父亲是枪炮兵,掌管着一挺捷克式轻机枪。那时候,舰队驻地在连云港,主要任务是针对江浙沿海的“剿匪”。那时候,虽然江南已经解放了,但是近海许多岛屿还盘踞着一些海匪,他们仗着机帆船的动力,经常深入沿海,抢掠正在海上的作业渔民,群众对他们是恨之入骨。于是,上级命令父亲所在的鱼雷快艇大队派出一艘“海兔子”,于某日混编在出海作业的渔船群中,借机惩治海匪。刚巧,父亲所在的艇接到了这个任务。大队参谋长亲自带领他们出海了。 


       到达发现指定区域不久,就发现了海匪来了。“海兔子”迅速出击,迎面上去。海匪尚未发现我们,但是,父亲由于是第一次近距离实战,紧张之下,未接到开火命令就一搂扳机,一梭子子弹打了出去。枪声惊动了海匪,立即返头迅速逃离,虽然我艇速度快,但由于距离较远,眼睁睁看着他们在视线中消失。带队的参谋长大怒,喝问谁开的枪,随后命令父亲下海把子弹头捡回来。父亲与身边的战友面面相觑,不知道这个命令怎么执行,还好,参谋长也知道命令的不可执行性,加了一句 “回去好好给我写检查”——这就是父亲第一次实战中的开枪,虽然比较窝囊和尴尬,但现在说起来,还是津津有味。 


        后来,父亲又在训练中,接触了马克沁重机枪和加拿大造冲锋枪。据他说,马克沁重机枪很有学问,掌握不好,轻轻一触扳机,就一梭子出去了,所以对重机枪手很是佩服;而对加拿大造则印象一般,说散热处理的不好,连射50发子弹后,子弹出膛飞行不多远就下坠了。 


        一年后,父亲调到了舰队政治处。当时使用的是老式的驳壳枪。一次,舰队政委休假回家了,父亲找到政委的警卫员,用自己攥的3发子弹(当时很多官兵都有自己攥的弹药),换一次射击。为什么哪?原来,政委有一支缴获的钢笔手枪,(射程好像只有几十米,具体的我记不清了),由警卫员保管,父亲垂涎已久。再三缠磨下,警卫员答应了,带父亲去了一个无人的小院子,教父亲要领后,站在一边让父亲射击,并再三提示钢笔后面不要对着人。父亲击发后,竟然发现手里的枪不见了,惊出一身冷汗,还是警卫员有经验,在父亲射击的立足处,往后走了3米左右,果然发现一个新起的小土包,从土包里找出了那只钢笔手枪。原来,那支手枪是特务专用的,由于做成了钢笔的模样,没有握柄借力,所以凭借后坐力就滑出手了。 




作者:    来源: 长城在线     编辑: 马玉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