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姚广孝都遁入空门多年,为何他还要造反

 钱贝勒285 2019-01-05

对于过去的造反者来说,姚广孝绝对是非常特殊的一个。毕竟,对于这些做造反事业的人来说,他们所追求的,无非是荣华富贵,搏取一线生机。如果没有足够丰厚的报酬,很少有人愿意去做这种高风险事业。可是,姚广孝很特殊。他所追求的,似乎不是这个。参与燕王朱棣的造反事业时,姚广孝已经遁入空门多年。

在朱棣登上皇位后,姚广孝仍参与朝务,但一直居住在寺庙里,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白天上朝,晚上依然与青灯古佛作伴。对朱棣的赏赐,大多拒绝。金银财宝,也都散给宗族。所以,姚广孝也得了一个“黑衣宰相”的称呼。

从他个人角度讲,姚广孝好像不是为了大部分人追求的东西。他的结果,不过是从一座寺庙,搬到另一座寺庙。既然如此,那么他为什么要造反?或许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回到姚广孝的人生中追寻答案。

姚广孝在14岁的时候,就剃度为僧。为什么会在这个年岁出家,到底是环境所逼,还是姚广孝本人的选择,现在已经无从得知。但是,从家庭出身来说,姚广孝的家族在苏州世代行医,家境应该不会太差。当时同样是元朝末年,跟贫农朱元璋相比,姚广孝的日子还算不错。他不像朱元璋,为了填报肚子,需要到处流浪乞讨。

姚广孝在出家后,还有机会读书。而且,他学习的东西,并不是一般的佛门经典。而是阴阳算数。在中国历史上,这是一门非常庞杂的学问。小到街头算命,大到治国平天下,都可以包含其中。而姚广孝主要学习的,就是兵法。很难想象,作为一个僧人,为什么会研究这种学问。

可是,年轻时的姚广孝,不管不顾,一头扎了进去。而且,比较有意思的是,作为一个僧人,姚广孝阴阳算数的老师是一名道士。姚广孝的这个做法,也算是一个奇举。

但是,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姚广孝又开始跟着僧人学禅。此时中国已经进入元朝末年,兵乱四起的形势。姚广孝离开寺庙,开始游历四方。以过去的看法,如果要建立枭雄伟业,乱世其实更有机会。可是,学了那么多年阴阳算数,兵法理论的姚广孝,并没有参与到任何一方起义军的势力中。

他交往的朋友,大多是文人墨客。所做的事情,就是跟这些朋友评书品画,交游酬唱。这都是文人做派,很风雅,但也看不出姚广孝有什么野心勃勃的地方。

有一个小细节,或许能让我们看到另一个不大一样的姚广孝。当时姚广孝在嵩山寺游玩时,碰到一个名叫袁珙的相士。这个人在当时名气极大。他看到姚广孝后,给了一个很特别的评价。

袁珙说,姚广孝的眼睛是三角眼,像病虎一样,天性嗜好杀戮,是一个刘秉忠一样的人。刘秉忠是元朝初年的一个僧人,受忽必烈重用,后还俗为官,帮助元朝奠定了一整套规章制度,礼仪国号等。

对于一个僧人来说,这个评价其实很奇怪,甚至不大礼貌。姚广孝听到后却十分高兴。当然,如果没有意外,姚广孝还是会一直成为一个普通的云游僧人。

直到洪武八年,朱元璋下令,让那些通读儒家经典的僧人,到礼部参加考试,授予僧衣、僧官,获得朝廷认可。姚广孝也去了。虽然没有获得僧官,却留在国都南京。

这是第一个起点。又过几年,姚广孝48岁的时候,朱元璋下令,派遣一批僧人到藩王身边侍读,为他们诵经祈福。姚广孝在被好友举荐下,被送到燕王朱棣身边。这是一个不安分的藩王,时时对皇位抱有想法。

可姚广孝跟朱棣却聊得很投机。两个人聊天的时候,常常把左右杂役支开,进行单独会话。聊天内容虽然没有记载,但想必不会跟佛门经典会太多关系。

姚广孝对朱棣支持极大。后来朝廷决意削藩时,朱棣其实一直非常犹豫。如果真的举兵,就等于公开造反。当时很多人是支持削藩的。而且,无论实力,或者名义,朝廷都更有获胜的可能。前期削藩的时候,那些藩王,根本不是朝廷的对手。

可是,姚广孝一直劝说朱棣起兵。甚至还找了当年给自己占卜面相的袁珙,让他们一同劝说朱棣。最终,朱棣决意以除奸臣的名义,起兵跟朝廷对抗。当时姚广孝已经64岁。在古代,大多数人都长寿的情况下,这个岁数,已经是进入生命的暮年。

朱棣起兵后,也是姚广孝留守后方。很多战略意见,举兵进退、路线,都有姚广孝的亲身参与,并给出正确意见,最终,朱棣得以登上皇位。

对于姚广孝来说,他的造反,更接近于为了造反而造反。没有太多附加条件。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当然,他最后也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只是,这个选择并非没有代价。姚广孝晚年回到家乡的时候,姐姐闭门不见,朋友也大呼“和尚误矣,和尚误矣。”他后来选择常伴青灯古佛,跟这个结果,也有莫大关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